读书笔记:《脑洞经济学:人人都要有的经济学思维》

大家好~我是离华,又见面啦。之前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算是我的个人爱好。这回给大家分享的是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总算是接近了我学的专业。

《脑洞经济学:人人都要有的经济学思维》这本书的作者是温义飞,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学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硕士。目前是某5G交通创业公司创始人,知乎经济学话题最高赞答主,财经作家。

这本书语言幽默,用经济学来解释生活,非常值得一看。我以前也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等书,里面的例子是外国的,虽然也会大开眼界,但是不如这本《脑洞经济学》来得有共鸣。

我喜欢上经济学的最大原因在于,它总是能从十分清奇的角度来解释日常生活,并且得出与我们通常的思维截然相反的结论。

在介绍书的内容之前,先给经济学来一个简单的定义吧。经济学就是研究市场参与者如何进行决策的学科。市场参与者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等,决策包括方方面面的决策——是否工作,是否涨价,是否征税……

全书包括六个章节,分别介绍恋爱中的经济学、家庭中的经济学、消费中的经济学、劳动中的经济学、成功与运气、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世界。下面这张思维导图包括了书中的全部内容。

因为内容比较多,我将着重介绍我加了框的几篇。

第一章 恋爱对于经济学家是个小case

在这一章中,作者借助天文学中计算与外星文明交流的可能性的“绿岸公式”,来计算在北京找到男朋友的概率,说明为什么会有单身狗的存在。

模型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作者开篇就是一个模型,充分体现了经济学人的素养。

接着,作者用博弈论、行为经济学里的理论来说明在确定一个结婚对象之前,谈几次恋爱比较好。当然这是一个单方面的理论计算,但是结婚的选择是双方的决定,因此计算结果并不能真的作为劈腿和成为海王的依据。

在这一章里,作者还用“美貌经济学”的研究结论说明整容是不是划算。对于大美女来说,整容可以让她们的结婚对象收入更高,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这样的效应。平均水平的整容带来的工资收入增长也非常小。总而言之,对于普通人,整容并不划算。

在这本书中,作者无时无刻不再强调自己“妻管严”的形象,求生欲简直处处可见。比如在整容这一篇的结尾,作者说:

这些研究都只是为了学术交流。如果你的老婆哪天真的撒娇要去整容,你可千万别拿着本书告诉她,整容的不是品位太差就是人太懒。你只需要告诉她:“老婆大人您完美的外表会让整形医生十分为难。”谨记,谨记。

靠自己找对象太困难了,于是作者将目光转向了相亲市场。相亲市场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信息成本,总体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章 经济学能够解决哪些家庭问题?

家庭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由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开创,他也因此获得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面一章讲了恋爱经济学,这一章谈完恋爱进入婚姻家庭。婚姻是夫妻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可以看成一种市场交易。由于婚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释放市场信号成为重要的决策因素。

经济学讲究在边际上做决策,也就是说,每一次决策都要使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不要去想已经得到的或者已经失去的。如果去见女网友会让你失去女朋友,那么这个决策就不是一个理性决策。

《大颗钻戒和浪漫婚礼能守护你的婚姻吗》这一篇里提到,钻戒大小和婚礼花费有一定相关性。太小的钻戒和太大的钻戒都与较高的离婚率相关,参加婚礼的宾客数量与婚姻长度正相关。尽管这里的结论只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但是数据总是能够反映一定真相的。

家庭中,财政大权建议还是交到妻子手里。对于作者这个妻管严来说,首要原因当然是他打不过老婆。不过女性在理财方面更加谨慎,不会因为过分自信而追求高风险,所以在理财方面往往比男性更有优势。

结了婚以后,就要考虑养孩子的问题。现在养孩子越来越难,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需求收入弹性很高。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收入增加,我们可能在食品支出上不会有大幅增加,但是我们可能会大幅增加孩子的教育支出。

比如学区房就是教育支出中的一种。从财务上看,购买学区房是理性选择。我想到我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买房应该看哪些指标。高宏老师用模型解出来的结果是,因为国内缺少安全投资项目,所以买房成为重要储蓄手段,即使房子一点溢价也不会有,哪怕房子连居住价值都没有,它作为储蓄手段也是有市场、有价格的。

当然,学区房是教育资本化的表现。作者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教育精英化在所难免。但是谁有资格接受精英教育应该由学生本身通过竞争来区分,而不是通过他们父母的财富和地位。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根据我本人的研究方向,没错我是研究教育经济学的,虽然我还没有任何研究成果,但是也算是看了不少文献,学生的成绩(也就是竞争力)本身就会受到父母的财富和地位的影响,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公平方式”看起来很棒,实际上并不实用。想想作者本人是本科就出国留学了,可想而知家里条件很好,自然是可以顺利接受精英教育的,他的说法甚至还能引发我的仇富心理。

第三章 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经济学的分支大大小小很多个,这一章里先讲了幸福经济学。更多的金钱会让人更幸福吗?不一定,也许给别人买东西会让你感到更幸福。

女性在网购中更有战斗力吗?性别经济学告诉你,不一定。虽然现有文献的样本比较小,但是结论是男性对网络购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更高。从中国网络购物的数据来看,两个性别的差异很小。

完全竞争市场中,供求决定价格。这是我们在经济学的第一节课上学到的,也是我们后面所有学习和研究的起点。供求关系就是亚当斯密口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我很怕我这个定义并没有说准确,因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老师表示我们这些学生都没有学到位。)

最近奥运会正在激烈进行,这一章中的“预测体育赛事”一篇值得一看。竟然还真有体育经济学这么一个分支,看来姚明、马龙等著名运动员是我们学院的同学是一件非常有道理的事。

第四章 钱钱钱,永远都不够花

发展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攒不下钱,我们可以选择在获得收入的时候立刻购买“一头牛”。这里的“一头牛”可以用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来类比。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我们增加其他消费。

失业率是重要的经济指标。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工资也低。

虽然我国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得比普通劳动者更快。资本回报比劳动回报要高,真是让人感觉不服气。作者说他觉得这样非常合理,资本和技术获得更高回报,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因为中国的资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市场打转,实际上资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技术的高回报是应当的,资本的高回报则不能落到房地产和金融等虚无缥缈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作者作为一个富人阶层的既得利益者,说出来的话总是不能使我信服。

第五章 你是否能成功,究竟与什么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运气是存在的。“赌徒谬论”会让我们的大脑主动修正看起来“小概率”的事件,以保持“客观”。比如在考试的时候,前面三道选择题的答案都是A,如果你做出来第四题的答案还是A,你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糟糕的运气确实会毁掉一个人的努力,所以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出生顺序会不会影响一个人?这个相关研究我以前看到过,不过我记得当时是社会学还是心理学的。话又说回来,经济学跟社会学、心理学的界限还真不太明显。具体结论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找,看起来还蛮神奇的,但是经济学程度不太高,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大学室友会影响学习成绩吗?这是教育经济学里的同群效应,优秀的室友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你的成绩变好。

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会让女性更多地参与工作,而不是成为全职主妇。高学历带来的工作收益更高,也让她们更加独立自主。这让我想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女孩子要多读书。

第六章 用经济学家的眼睛看世界

因为我不看“美国队长”,对“复仇者联盟”和“权力的游戏”一无所知,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完全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因此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关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我以前也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在自己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个个富裕的时候,还要这么无私慷慨地去援助非洲?

看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一方面是中国手里有太多外汇,除了买资源,买其他的都不合适;另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国内基建搞完之后,有力没处使。

这样一来,去非洲就非常合适了,一手买到便宜的资源,一手消化过剩的产能。

最后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经济学家诡异的脑回路。芝加哥大学的萨姆·佩斯曼指出,安全带使汽车更安全了,车祸对司机的伤害更小了,所以驾驶员在开车时就会放松警惕,因此车祸数量会增加。这个说法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里有写,我大一的时候学到过,觉得相当有道理。

经济学家的神奇脑回路出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阿门·阿尔奇安教授起草了一个“真正可以减少车祸的方案”:在方向盘中间安装一把利刃,对准驾驶员的心脏。这样一来,驾驶员就会小心开车,一定能够减少车祸。

excuse me???经济学家你是认真的吗?

最后

书中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例子。有些结论与我们的常识截然相反,让我们惊叹,原来还能这样思考问题;有些结论一看就是一家之言,也不必过分放在心上。

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来看生活,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脑洞经济学:人人都要有的经济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