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大年三十那天晚上,看完了春晚的剑剑跟我说:“主持人把一女的称为‘先生’,还以为她叫错了呢。”
我说,错倒是没错,有知识、有威望,有突出贡献的人,不分男女,皆可称先生。但是我特讨厌这种称呼法,太装!比如,心灵鸡汤文的鼻祖——杨绛先生,“先生”几乎成了她的固定搭配。我咋觉得,还不如“杨绛女士”来得更好听呢?
我的印象里,被称“先生”的女人,仿佛都是年老色衰的,或者年轻时候就不漂亮……你看杨绛那很细的拱形眉毛、很细的李诞眼睛,我审美无力啊。
再瞧瞧人家张爱玲,苏青,萧红,真正的才女加美女,谁叫她们“先生”了?因为她们给人的印象,永远定格在花样年华里了(这么说,感觉又要挨揍了,我得找个锅盖)。
为了印证这一观点,我努力回忆一连串“女先生”:许广平先生、冰心先生,都不漂亮吧。前者真配不上鲁迅,虽说鲁迅也不帅,但也绝对有资格找个既美又嫩的小姑娘的,许广平,只符合了“嫩”。再说后者,我脑海中出现的,是“世纪老人”四个字,她的臆想敌人们早就离世了,活久即嬴,所以她大获全胜,成了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的“冰心奶奶”。
继续回想,还有林徽因先生、宋庆龄先生。哦呦,这几个倒是美貌,但叫“先生”还是很矫情的。前者是国民女神、我们的太太,后者是“生得高贵,嫁得伟大”。
再想想现代还活着的“女先生”有谁……叶嘉莹先生……
啊,我心生抱歉,说“女先生”都很丑,在此位面前,那是真偏执了。
看过叶嘉莹先生在台湾讲学时的照片,烫着短发、穿着旗袍,窈窕典雅,有《花样年华》之风。即使现在90几岁高龄,都还是仙气飘飘,跟一般老妪完全不同,这大约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对了,去年,她捐出全部财产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1800多万呐,更觉其高洁。这时候,称呼她什么好?叶老师?叶教授?感觉都配不上她了,叶大师?那简直跟开玩笑一样。真的,只有“先生”二字,才与她相称。我领会了,什么是“女先生”。
我喜欢看叶嘉莹解说古诗词的文章。
叶嘉莹先生说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
所谓“仙而人者”,就是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不幸降落于到处是约束、痛苦、罪恶的人间,然后被生活的大网给笼罩,所以拼命挣扎。
所谓“人而仙者”,就是一个凡夫俗子,却带着“仙气”,他可以对自己遇到的艰难和挫折持超然态度,因为他能够凭借他的“仙气”来解脱人生的痛苦。
没错,李白看似潇洒不羁,实则痛苦;东坡看似命途坎坷,实则豁达。
苏轼有一句词,我很喜欢。
先说一个关于这句词的背景故事好了。
刚刚上任湖州市市长才四个月的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被捕入狱,大名鼎鼎的“乌台诗案”就此拉开序幕,为苏轼求情者大多受牵连。
其中最惨的一个,是苏轼的好朋友王巩。除了被罚款,还被降级降职,由中央办公厅一竿子撸到底,发配到了几乎是北宋版图中最偏远的地区——广西宾州,去收烟酒税。不仅如此,王巩的两个儿子在他被贬期间也病死了。
苏东坡出狱后,一再给王巩写道歉信,表示因为自己而让他受牵连遭罪,深感愧疚。王巩回信劝他不要往心里去,说自己现在信奉道教,终日养生,逍遥自在,还寄了当地特产“桂砂”给苏轼。
王巩被发配后,一家子女人都作鸟兽散,惟有一个叫宇文柔奴的女人不离不弃。
元丰六年,王巩结束下放,有机会回到中原,与苏轼相见,二人喝酒叙旧。席间王巩将柔奴介绍给苏轼认识,苏轼问柔奴:“在宾州这几年,生活的不太习惯吧,想家吗?”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于是苏轼写下一首《定风波》:“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内心安定,哪里都可以是家乡!这就是“人而仙者”的最好阐释。
联想起叶嘉莹先生,曾为爱噬魂,曾丧女悲恸,沉浮半生,诗心不死,积水成渊,海纳百川。她最终是安定下来了,但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又何尝不是“人而仙者”呢。若非能常怀“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心境,岂能如此厚德、多慧、高寿。
最后,贴一下苏轼《定风波》全文,愿你我都能常心安: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