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颜》:当出轨遇到真爱,谁都别想全身而退

出轨被发现后,纱和与北野两家之间签署协议,各奔东西。

纱和暂安于海滨小镇的餐馆里打工 ,过着辛苦而安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看到北野老师的讲座海报,鬼使神差的纱和到了现场,重新与北野相遇。

北野的妻子乃里子很快发现了二人在约会,可也无法切断二人的联系。

婚外恋受尽各方压力,纱和与北野对真爱的坚持终于还是取得了小镇舆论的理解。

小镇祭祀盛典的烟花开满夜空,纱和虔心等待着办理离婚手续后归来的北野。

她以为今天以后,她和北野的爱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她不知道,北野已经死在了妻子乃里子因为被抛弃而故意制造的惨烈车祸中。

本是个俗套的出轨故事,却被专注细节的岛国电影人拍成了纯美的初恋。

只看海报,我还以为这是一部初恋主题的电影。

她曾以为爱情就是她的全世界,得知北野去世的消息,结束生命是她成全爱情的唯一选择。

可这个时候,她的肚子里有个新生命正在发芽。

没有爱情的日子,一天一天,如期来临,而且漫长无比。

女主角纱和的爱情已经消逝,乃里子同时失去的是她的婚姻和爱情,男主北野离开了令他困扰的婚姻,最终也没能与情人眷属相伴……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

0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们只知道爱情是有魔力的,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有时候又将世间男男女女折磨得一败涂地,到底爱情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元论”,认为爱情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或称责任)。

爱情三元论根据不同要素的结合,分成了浪漫爱、空爱、蠢爱、迷恋等8种形式。

其中,激情是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指情绪上的着迷,主要包括深厚的情感和性欲;亲密是爱情的动机成分,指心理上喜欢的感觉,主要包括联结感、紧密感和喜爱;承诺是爱情的认知成分,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主要指决定与另一个人建立长期关系。

无论是从我们生活的经验判断,还是用爱情三元论分析,北野和纱和之间存在的确认是爱情无疑。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这世上迈入婚姻的人很多,但是拥有爱情的人是少数。

所以爱情才如此神秘,令人向往,不惜付出财富、自由,乃至生命。

乃里子深爱着她的“北野裕一郎”。第一次得知自己被背叛,她选择原谅,若无其事的继续爱着他。第二次丈夫出轨同一个女子,作为大学教授的乃里子不惜将自己变作一个泼妇、坏人,气急败坏地要求丈夫和情人当面亲热,以此作为放手的条件。后来跳楼自杀,摔成了瘫痪。她不再歇斯底里,开始扮独立、扮理智、扮谦和,企图让丈夫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改变。最后在丈夫说出“我爱的是纱和”后,彻底绝望,一脚油门把丈夫送去了鬼门关。她始终无法说服自己放手,她觉得自己在挽回的是爱情。

纱和深爱着她的“北野老师”。出轨被发现后,她失去了工作,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寻到一个小镇开始独居生活。第二次与北野复合,她遭受了来自整个小镇的排挤、羞辱。但是却从没退却,坚定的与北野相向而行。餐厅老板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要和他在一起”。

得知北野车祸去世的消息,她立即想到了自杀。

爱人不在了,给她全世界又有什么意义?

这两个女人深爱着同一个男人,一个在围城里苦苦挽留,一个在墙外热切巴望。她们都有一个同样的执念:爱情,是女人的必需品,是女人的全世界。没有爱情的生活是灰色的。

爱情妙不可言之处就在于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02 “爱情等不来,人生就注定是烂棋一盘吗”“不一定”

鲁迅、徐志摩都是在中国文坛举足重轻的人物,他们轻描淡写的婚内出轨,改变了身边女人的一生。

朱安:用一生等一个人,不得而终。

朱安出身家道中落的当地富户,她懂礼仪,守规矩,烧菜做饭、缝补洗涮不在话下,性格内敛,寡淡无欲,唯一缺点是不能识文断字,固执的坚持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教。在当时,无论嫁予任何其他人家,可能都是婆家口中的好儿媳、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偏偏没有,她的婆家是书香门第,丈夫是当年的新思想、新教育、新文学的发起和践行者——鲁迅。这段姻缘因为是父母包办,从一开始就被鲁迅扣了帽子,孝子鲁迅自然将所有的情绪全部倾泻在了朱安身上。

订婚到结婚,鲁迅在日本留学,她等了七年。

婚礼当天,朱安为了迎合新青年鲁迅,用棉絮塞在鞋子里,掩盖自己“三寸金莲”的真相,不料刚一下轿,鞋子就掉在地上,当场“露馅”。

她焦灼不安,丈夫恼羞不已。夫妻二人在各自房间度过了新婚之夜。婚后第三天,鲁迅再赴日本。三年的时间,她细心照料婆婆,继续等待着遥远的爱情。鲁迅却是这样说的,“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此后的漫长几年,朱安虽然一直悉心照顾、追随左右,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鲁迅的丝毫回馈。

后来,鲁迅和许广平相恋、生子,直到去世都没有给朱安留下半句嘱托。

年逾古稀的孤寡老太,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愈加穷困潦倒。经人指点想要变卖鲁迅的藏书换钱续命,却立即引起了文化届的责难。

她几乎是穷尽毕生的力气吼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我啊!”

在她自己的心里,她不是谁,甚至不是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只是想要成为鲁迅的谁谁谁,哪怕是这亡故男人身边的一个物件,煎熬着,漫长的一生一直期待着丈夫的眷顾。

鲁迅是她的全世界,可是鲁迅的世界里却从来没有给她留位置。直到死去,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心愿:与鲁迅合葬,“死后做周家的鬼”。

张幼仪:告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标签张贴也是源于婚约的形式是父母包办。张幼仪18岁嫁给他,长子出生后,他觉得完成了对于妻子和家族的义务,赴欧洲留学。几年之后,张幼仪为了维系夫妻情感,更好的照料丈夫,追随徐志摩也到了欧洲,开始陪读生活。

得知张幼仪再次怀孕后,徐志摩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强迫妻子打胎。张幼仪反对,丈夫便一走了之,再不相见。幸得在法国求学的二哥帮助,语言不通、无依无靠的张幼仪才最终保住了母子二人性命。徐志摩是多情的,他明目张胆的疯狂追求林徽因,后又与陆小曼结婚。

徐志摩所有的薄情都给了妻子张幼仪。追求林徽因期间,他决绝的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而此时的张幼仪刚刚生下二儿子。

离婚,成为张幼仪人生的转折点。她再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取悦丈夫,除了儿子,自己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她到德国攻读幼儿教育专业,在语言、专业、人际交往各方面逐渐显露出作为时代女性的智慧和努力。

几年之后,二儿子夭折。丧子之痛迫使她回国,在家人身边疗伤自愈。后来,她到东吴大学任教,又受人邀请,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同时担任服装公司总经理。

张幼仪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你若精彩,清风自来。

晚年的张幼仪与香港中医苏纪之结婚。从此夫妻二人相互扶持、举案齐眉,张幼仪终于得到了迟来几十年的爱情。

03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爱是一种情感状态,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孜孜以求。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增进驾驭自己、经营爱情的能力,才是爱情正确的进阶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放在顶端。在此基础上,马斯洛提出了早期爱情理论,他认为那些已经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是有能力去爱的。

他说的是能力,而不是资格。你尽可以去爱,十几岁的爱情和三十岁的爱情,质量肯定不是一个层次。你尽可以去爱,初入社会谋生尚成问题的小姑娘,和事业上已站稳脚跟、房子也付了首付的轻熟女性,对于爱情的需求和感受力必将天壤之别。爱情有千百种姿态,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爱情不应该成为女人的全世界,离开了爱情的女人世界瞬间崩塌,在废墟上重建一座城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不宜将爱情作为女人的救命稻草被紧紧的抓着,因为稻草多数时候是救不了命的,学会游泳比较靠谱。

李欣频在《爱情觉醒地图》这本书里说,原来爱情只是让我们体验“自己究竟是谁”的心灵之旅,也如刚才所说,世界上没有谁先天是好情人或是坏情人,只有你看待他/她的方式与对待他/她的态度,决定了他/她要在你面前自然而然地成为好情人还是坏情人,他/她就像是你眼前的镜子,如实地把你的样子反射回来。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在开头,纱和通过小镇餐厅的面试后,在沿海公路上,努力瞪着自行车前行,海风吹着她柔软的长发……

买了鱼、买了啤酒,她在纤尘不染的小房间里,精心的做着一个人的晚餐。

她有了工作,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她认真挑选食材、做饭,说明这个时候她很爱自己,即使没有朋友,没有爱人。

我当时很希望她能够维持这样的状态,然后爱上一个善良的普通小镇青年,挽手一起参加小镇的祭祀盛典,相视而笑。

《昼颜》并没有在评判出轨这种现象,也没有在同情剧中所谓“真爱”,它只是借了镜头的旁观者身份,将婚姻与爱情的矛盾、社会认同与自我认知的挣扎,真实客观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电影的结局观众改变不了,任他去吧。

可是生活的主角是每一个自己,何去何从,还需好好历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昼颜》:当出轨遇到真爱,谁都别想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