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明白》读书笔记day7-钻牛角尖

不要向人们索要他们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东西。

今天的读书笔记姗姗来迟,真是不早起毁所有啊。今天贾老师的案例很有意思,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亲人情怀,看故事的时候也会带入自己的情感,跟着院士的心情起伏。贾杰《活得明白》第六章——钻牛角尖。

本章讲述了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很难忍受老母亲的脾气,因为回家的事情闷闷不乐,甚至到纠结的地步,成了自己的心病。这个案例很有意思,听起来很不可理喻,但是到了贾老师这里,就是找到了打开心门的钥匙。接下来看看,贾老师是如何帮助来访者的,倾听事情的过程,并用记录的方式梳理人物、事件关系,来访者-老母亲,骂街-每月回家-纠结。真的是很佩服我的贾老师,他这样简单的记录,人物以及事情的脉络自然就清晰了,提炼关键词这真的也是咨询师的必备基本功啊。

问题明白了,接下来进入解决问题环节,老人回家后的痛苦如何解决。这时候,贾老师的奇迹问题再次上线,用“合理想象”的干预方法,放松的前提下,让来访者想象,假如他回家了,老母亲的反应很是热情,来访者马上说:这不可能,咨询师问为什么不可能,这让来访者自己说出来问题的根源,自己去发现,要是让老母亲做出这样的改变,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样的期待本来就是一个不合理的信念。

案例到这里,按照我的想象应该就是成功了,可功力深厚的贾老师继续提问:执着的向别人索要他们根本无法给予的东西,要不到,你很痛苦,这种模式,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有没有表现出来?这样的深挖触发了老人的思考,也打开老人心底的情结,泪流满面的宣泄过程中,老人的自我认知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案例的结果特别好,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老人接受母亲爱的方式,不再用内心的信念标准去折磨自己,纠结自然少了。

收获:人们在评判或是对待事情的过程中所依据的往往是自己的标准,无论是道德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由自己出发到达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很难企及对方的同时,还在事件中了有了一个自己要求标准的暗线,达到欢喜,达不到就试图改变对方(当然也分对象),能成则喜,不能则郁,郁郁久了,纠结缠身,钻进牛角,很难出来。如果能够放下一些我执,尝试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对方的标准,可能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了。就像贾老师也曾说过的,劝父亲戒烟,给领导建议等,都是这个案例情况的延申,不要执着于别人无法给你的东西,谁痛苦,谁改变,这是世界和平的法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得明白》读书笔记day7-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