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剥落后的救赎《面纱》

关于毛姆:

村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耳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面纱》大致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美丽而又虚荣的凯蒂跟随身为香港政府细菌学家的丈夫瓦尔特来到香港。

然而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但是她却渴望爱情,随后疯狂地爱上了表面风流倜傥的助理,布政司查理·唐森,在两人的的偷情到最后还是被瓦尔特发现了,他非常的生气也非常的冷静,他让凯蒂去找唐生,给她两个选择,一个是唐生离婚,和他们离婚一起。另一个就是凯蒂跟他一起去一个瘟疫之城。

偷情败露之后,凯蒂才发现她高大英俊的情人,只不过是个自私而又虚荣的小人而已。

在绝望中,她又跟丈夫深入霍乱肆虐的疫区行医,在觉醒的良知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学习了如何去爱··

在凯蒂逐渐探寻自我价值的时候,逐渐发现瓦尔特的优点,在她瞧不起的丈夫,却成了修女眼里的圣手,她开始尊敬他了。

但是凯蒂自始至终都没有爱上瓦尔特,想要和他成为朋友,却遭到丈夫冷漠的拒绝。

后来凯蒂怀孕了,孩子并不是瓦尔特的。

不过瓦尔特最终也死了,男主在临死前面对着女主声泪俱下的道歉,留下一句“死的却是狗”。

他把自己放到一个如此卑微的地方,去爱着凯蒂,想必也是恨着凯蒂吧?

这种爱情好像把瓦尔特的形象烘托得伟大而崇高,可是让他对自己心生了厌弃。

凯蒂曾经问瓦尔特,“你为什么鄙视自己?”

他回答,“因为我爱你。”

爱她甚至令瓦尔特羞耻,这种爱也让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他越表现得礼貌与克制,觉得自己清高,又把自己区别于他所不齿的凯蒂。

不就是看脸吗?干嘛还以爱之名把自己说的那么崇高又深情?这得是多么的虚伪和做作啊?

而故事的最后,最后凯蒂带着孩子独自生活。

《面纱》是毛姆创作的一部女性精神觉醒经典之作,同时也是其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

当初因为这段话而读了《面纱》,这是书中他看到凯蒂和唐生的偷情对凯蒂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

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

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面纱》的瓦尔特把张爱玲的那句话: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表现的淋漓尽致!

你看嘛,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可以容忍你的一切不美好!

有时候觉得瓦尔特并不可怜,却替凯蒂觉得有点委屈,甚至有点不公平。

就比如:我就是这样一个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爱漂亮,喜欢社交,不喜欢读书,轻佻浅薄的人,可是你爱上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呢,可是你为什么又要来指责我呢?

就像是我就是想要这个东西,你却给我另一种东西,然后跑过来跟我说:你看,我依旧是多么的爱你。尽管你要的东西我不喜欢,我也没有!

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呢?为什么要用你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我的道德标准呢?

正如书名所示,每个人都戴着面纱,

“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以面纱为主题的故事,社会环境仿佛蒙着一层面纱,让人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

男主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戴上讨好的面具,去博取所爱之人的芳心,

表面衣冠楚楚,骨子里卑劣龌龊的男配,却是一个一心只为自己的利益的自私鬼。

书中的每个人都带着面纱,甚至每一物体都蒙着面纱,高立深锁的修道院,神秘莫测的寺庙,浮躁的名利场等,皆是面纱,都是假面罢了。

女主角凯蒂在目睹了生活的残酷与人性的阴暗与光辉之后,这才剥离了脸上的面纱,看清了生活面纱背后的真容,最后才真正得到了救赎。

毛姆以冷静客观的口吻讲述着故事,以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对人性的尖锐反讽,把人性细细解剖出来,赤裸裸给读者呈现了出来。

对人类欲望、恐惧和悔恨等内在世界进行准确构建,同时也是给读者一场盛大的心灵洗礼。

这本书也被翻拍为电影,并且大受好评哟。电影里凯蒂最后还是在瓦尔特死去的时候爱上了他。

在这里,我感觉还是迎合了观众的喜好,我不太喜欢耶!

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毛姆在小说里,他想表达的是女性在那个时代下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不是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他的关系。

爱情恐怕是最难勉强的了,然而最难琢磨不透的也就是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具剥落后的救赎《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