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抗疫日记 老钢厂创意园区【严建设】

西安抗疫日记 老钢厂创意园区【严建设】

2022年6月7日星期二。多云。

今天西安临时社会面管控解禁第49天。自封控以来,今天西安是第164天了。今日西安恢复如初,照例新增本土0例、新增无症状0例、现有确诊0例。无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出院1例。截至6月5日24时,本土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还是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大家自由来往。#西安疫情日记#

今早无事,本来昨天安排今天请清涧来客白总共进午餐,也联系了画家若虚,但早上定好午餐通知后,白总回复他今午在北郊有事,则只得改日再说。

老妻建议去幸福路上的#老钢厂#逛逛。我想也好,大概齐也属于大华纱厂1935差不多的地方,是个怀旧的艺术工业园区,适合老年人的地方。

则驱车同去,顺韩森路西行南拐,绕了一圈不移时就到了幸福南路109号#老钢厂创意园区#。在地库停车后上去逛。如今更名为#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了。

老钢厂始建于1958年,是个大跃-进三面红旗的年代。当年全国一哄而上大炼钢铁。当年我们东木头市太平巷的院子里也砌了炼钢炉。用耐火砖砌就的,大夏天炉火熊熊,连太阳下空气都是颤抖的。

我们的前院后院都造了小高炉。每天听到卷扬机卡拉卡拉把一斗斗废铁、钢炭装进炉子里。然后是鼓风机的呼呼声。

一车一车形状各异的废铁运进院子,堆积在后院的空地上,随着风吹日晒雨淋霜冻,几年过去后,来不及清运的铁件渐渐粉末化了,锈蚀成了一座坚不可破的铁山。

废铁堆里啥都有。最多的是工厂车床车下成卷的废铁丝。废铁丝最容易锈蚀粉末化。曾有个年轻工人,在废铁堆里捡了把日本指挥刀。啪一声立正,边挥舞军刀边大喊米西米西,死啦死啦滴、大大滴,八格牙路!哟西。

有次一只野猫从茅草棚上失足掉下来,被凑巧在边上的工人一脚踢昏,然后捞起一把军刀砍死。就丢在铁件堆里。猫眼睛里扎进了废铁丝。奇怪的是次日竟不见了。母亲迷信,说猫是尼姑托生的,有7条命。



铁山边上的大椿树下堆积着20-30个瓷坛子,上面铺着稻草。里面盛着硝镪水。有次孩子们在上面跑跳玩,有个叫做长明的孩子不小心踩破了瓷坛口的泥封,把腿踩进硝镪水里,他妈妈刚好在旁边,马上边厉声大骂边提溜他到自来水管下冲洗。尽管冲洗及时,但后来他还是留下了难看的满腿疤痕。

老工人骇然说,硝镪水害怕得很,人要掉进去不得了,最后腐蚀的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那年我3岁了。工人们搬运硝镪水都是手扶坛子,为省力滚动搬运的。我家住地下室。也凑巧了。有个工人滚坛子时,走到我家楼梯口,一个不小心失手把坛子滚到我家了,坛子摔成八瓣儿,硝镪水流了满屋,立刻刺鼻的白气弥漫,眼睛流泪不止。工人大声吆喝赶快跑上来,然后大开门窗,端来十几簸箕石灰撒上。打扫干净后,铺地的青砖都有了龟裂纹。像是古旧的宋瓷。

当然炼钢炉温度很高,把茄子搁在边上,不一会,茄子还是茄子,稀烂到已经拿不起来了。拌上蒜泥味精酱油醋美味可口。虽说秋天的茄子籽多得很。当年茄子2分钱/斤。

芝麻酱不敢想。我打小根本不知道芝麻酱的滋味。童年7岁时,在骡马市的水站边,也就是一个副食门店外,看到有蓝田人卖挠挠凉粉的,疑心那黄乎乎的芥末就是芝麻酱。

当时我家后院有个非常简单的工棚,四面透风。墙是高粱杆编的糊上黄泥。里面有俩铁匠。一个姓刘的膀大腰圆黑黢黢的。还有个黑不溜秋的姓褚,邻居们都把他叫老鼠,我们也喊他老鼠。

他常理一种很短的寸头,喜欢找小女孩子来帮他拔头上的白头发,说是拔3根给1分钱。但我们院里的小女孩子从来没有一个人拔下来过1根头发。当年喜欢帮他拔头发的女孩是我的睦邻,也是我的发小,叫韩小莉。

实话实说我俩关系非常好,从一两岁一直到年近七旬,从没吵过架,一直到现在。她也说我俩是光屁股耍大的。我们打小不分彼此,当年插队也在武屯公社。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有一次,韩小莉不知从哪里弄的几根白狗毛来,剪的短短的给他看,假冒是他的头发问他要1分钱。结果被他认出来发脾气。

那个姓刘的铁匠比较憨厚,膀大腰圆,身材魁梧,可称为虎彪大汉。闲暇时常在城河里捕鱼捉蟹。穿一个破烂的裤衩。他家后人现在还在安居巷口东南角开着一个小餐馆。

当时打锤时又分主锤和次锤。烧红的铁件用火钳夹起来放在铁砧上。主锤用小点的榔头定位,次锤用24磅的大铁榔头。主锤是指挥,打在哪里用小榔头敲一下,次锤就抡起24磅的大铁榔头狠命砸一下。砸好的铁件,立即放进冷水桶里淬火增加硬度。

插队期间,有个麦收后的一天,我路过韩小莉知青点,不知怎么和长途中巴车司机打起来。

当年司机都很牛气。那司机被我一拳打进了水渠,挨打后湿淋淋爬出来,从车上抽出一根摇车的铁拐子要打我,被她队上跑来看热闹的几个农民厉声骂止。

然后她叫我脱衣服裤子要洗。我说算啦,我只穿一条长裤,里头光着。她说那有啥嘛,谁还没见过啥,赶紧脱,脱了上床盖被子,一下就干了。她洗后把衣裤晾晒在草地上,大太阳晒着果然很快就干了。

在1983年,我在西安商校干训班参加培训的时候,认识过一位商校的校花,是钢厂子弟,芳名叫做辜淑琴,肤白貌美,温婉可爱。

当年我们干训班的一个学员叫陈国栋的。瞄上了她。

那次期末考试后,学校搞了次文艺汇演,我们干训班由陈国栋出了个节目,是朗诵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叫做《长城颂》,是我写的。这个节目当年参评得到了第1名。

陈国栋叫我跟辜淑琴联系,说是想晚上约着在大操场的槐树下见一面。那次刚好辜淑琴来宿舍找我聊,我把这事给她说了,她不是很情愿。但在我的规劝下还是勉强同意了。

当陈国栋得知这个消息时,兴奋异常,跳起来抱着我,在我脸上轻咬了一口撒欢跑了。当然这个事儿后来没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985年我在端履门开了个照相器材商店。曾见过一次陈国栋,给了他200块钱,叫他帮我换点兑换券。谁知这家伙忘性大,兑换券没消息,后来近四十年来就再也没见过一面。

还有辜淑琴,1985年曾带了个男的到我家里来了。当年我家租住在下马陵的周家巷3楼上。说是她从商校毕业后,被分配在陕钢厂会计科工作。这是她新找的男朋友。

我招待他俩共进午餐。饭口上那男的忽然提出来,说是想跟我借5万块钱,也要下海做生意。我拒绝了。打那以后近四十年来,我再也没见到过一次辜淑琴。唯有留下的黑白照片。


老钢厂创意园区里面给人最深印象的是铸铁齿轮。大大小小都有,成了装饰装潢的摆件挂件。有人利用费齿轮等焊接成一头牛,感觉牛角弯曲的角度不对劲。

如今的西安老钢厂已经成了一个集怀旧、时尚、餐饮、服务等等的文化综合街区了。有厂史发展概况,还有利用老厂房改造的展厅,铸铁老物件等等,还有很多时尚性感的美女帅哥出没。里面停放的摩托车就有100多辆,值得一游。有些车子不便宜。

午餐我俩就在街区上吃了简餐。老妻点了冰峰汽水和扬州炒饭腊肉炒饭在餐馆里坐等。我在门口坐着盲拍。

也就是简单两份炒饭,我等了半个多小时。看看接连有外卖小哥出入,则去催促。餐馆老板很快就做出来。手里端着饭,站那里大声解释,说大厨病了,饭得一份一份的炒等等解释一通。我立刻就后悔了,实际上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老板娘大声解释,难免话中带点爆破音,唾沫星子会溅到饭上。也是我所忌讳的。

而隔壁也是卖同样的饭菜,室内较整洁人还不多。老妻说,吃饭不能去生意冷清的馆子。人年轻人整天在这里吃,人多有人多的道理。

我因为微信群和微友众多。怕拍摄受干扰,一般把手机调成静音。突然不知怎么翻阅一下,发现七八个陌生电话打进来。我就是不接也不想接并坚持不接。谁知道是拉托推荐股票的,还是推荐网贷的买保险的不着调的。

但最后我还是拗不过对方的坚持不懈。吃完饭时顺手就接听了一下。电话已打了一个多小时了。

万万没想到是地下车库的保安师傅打来的。他们先询问和落实我的车牌号。然后说你的车子左车窗忘记关了,赶快下来吧,下地库来,我们在这等的时间太长了。

实际上接这个电话时,我已经下到地库了。也趁机循声找到他们。他们守护在车边议论,说希望我把电话号牌放到更容易看的地方。下次记得关车窗。

我当然是不迭声的感谢,并询问他们的贵姓。说明他们是尽职守则的,敬业的。最后在这里还得感谢一声费师傅和冯师傅两位好心人。

因搁置静音,今天未接电话还有来自汉中同姓名大哥的,说是给我捎来了40斤汉中大米,以及几盒香菇木耳,邀约共进晚饭。

晚饭是在大唐芙蓉园左近的芙蓉阁酒店一个包厢里吃的。菜品丰富。他们喝了茅台。我不敢喝,还得开车回家。再邀约明日共进午餐。说定好酒店发微信通知,并批评我一直不接电话。

令我诧异的是,晚餐时老妻竟一连被劝喝了好几杯白酒。几十年来一直潜伏在我身边佯装不饮酒的。实际上我父亲我岳父馋酒的元素在我俩身上没丝毫传承。我奔七了,至今还不会划拳。

汉中自从有了朱鹮后,汉中大米已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米以及其他土特产名声大噪,均叫做无公害产品,价格也上去了。据说谁给农产品施农药要判刑。感谢汉中大哥!


网摘:西安老钢厂的前世今生:西安老钢厂也叫陕钢厂,她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乃至全国工业化发展的缩影。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这里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每一颗老树,每一幢厂房都默默的记录着我们父辈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些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记忆,在经过了改造与创意设计后,产业园充满了活力与生机,现在已经成为西安地区的一大网红打卡点。在夏天时,园区里的每一处角落都非常出片,低矮的老厂房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生机盎然的温柔时光。在秋天,秋雨绵绵的时节,老钢厂的历史厚重感更加层次分明。

整个园区不算大,但在西安也是非常有创意的小众旅游拍摄地点。在这个工业产业园里随处可见的涂鸦、油漆桶、大齿轮等等,充满了金属感的复古风,有着浓浓的故事气息,文艺风和潮酷风都可以轻松HOLD住这里的景点,无需滤镜,都可以拍出你想要的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安抗疫日记 老钢厂创意园区【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