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思念

前言:

此篇是我和我的奶奶系列第四篇

正文: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在《社会性动物》这本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中写下了如下的观点: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有一个事实是,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我想对于奶奶的那些记忆也会有偏差吧,但是没有关系,在我的记忆里它们依旧那么珍贵。

12岁那年,爸爸妈妈改善了奶奶的居住环境,我和妹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小的院子里搬到了楼房里。从此,奶奶换了一个地方带着我和妹妹继续生活,妈妈和爸爸依旧在外赚钱养家。

我在市区里我度过了我的小学,初中。在继续高中学业时,我毅然选择了寄宿高中。哪怕骑自行车到家不过是20多分钟,我还是换一个从没有尝试过的生活方式。

从此我开启了寄宿高中生活。

还记得刚一开学,没来得及适应忙忙碌碌的高中生活,就需要在炎热的夏季开始军训。

每天在我眼里都是慌慌张张又疲惫不已,来不及想家也来不及想念奶奶做的可口饭菜,反正半个月不过是两个星期而已,很快就会过去的,我在心里安慰自己。

看着一军训完同学飞奔去固定电话亭排起长长的队伍向家长抱怨哭诉,我是更加没有耐心去排队等待了,反正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依旧这样安慰自己。

像刚开始学会飞行的雏鸟一样,总是对新的天地充满好奇。我拥抱着并适应着新的生活同时对家的想念也慢慢淡了。

一周时间过去了,下周才可以回家。像往常一样在宿舍午休时,姑姑和奶奶意外的出现在宿舍里,还带着很多水果和零食!!!奶奶一边给我翻出带来的各种食物,一边“控诉”我没有“良心”,一个电话也不知道往家里打,可见一点也不想她,真是一个“白眼狼”。

奶奶突然降临的那个午后我依然记忆犹新,即使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在她唠唠叨叨的控诉我感觉到了温暖和思念,那片刻的记忆远远抵挡住了生活细节里我们出现过的矛盾和冲突。

高中毕业后我依旧选择了外省的大学,长大的孩子总是会不断拥抱新的世界,对身后的目光留下一个毅然决然的背影。

我时常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是否会选择放弃外面的世界,留在省内,可以每年多次往返家中,让奶奶在晚年时不必像一个空巢老人一样,孤零零的坐在自己卧室的床上,昔日喧闹的家只能靠电视机的声音来填满。

我没有答案,但是当想起高中她出现出现的那个午后,狭窄拥挤的宿舍好像都洒满了午后的温暖的阳光,变得格外温馨。

你可能感兴趣的:(距离产生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