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简读中国史》第一周思考题

【思考题打卡】第一周思考题

1.请写出中国历史的大脉络

第一条脉络是,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第二条发展脉络: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源自于得独厚的地理环境)

第三条脉络,是两头变化剧烈,中间不断循环。

第四条大的脉络,是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和社会一方面不停地循环,另一方面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演进。

第五条大的脉络,是边疆与中央的关系问题。

2.请解释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突变

中国历史上,两次重大突变:周秦之变和卷入全球化之变。

周秦之变,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变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

在周秦之变之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这两个字,用来指秦始皇之后的中国历史是不合适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指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这是周代的事。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帝制时代。社会运转规律完全改变。

第二个变化,就是卷入全球化。“三千余年一大变局”。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变局让中国不可回头地卷入全球经济新秩序中,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

3.为什么说: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如果是个人呢?(P012)

人类的整个历史证明,一个文明能不能进步,往往取决于它能否从外界获得刺激。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机会越多,各自进步也就越快。而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社会,注定要停滞,因为它们接受不到外来的刺激和压力。这就是所有高级的文明都产生在欧亚大陆的原因。

为什么呢?因为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是相互联通的,特别是因为有了地中海,各文明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都是环地中海文明,而美洲、非洲与澳洲相对隔离。

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某个社会群体拥有的向其他领近社会群体学习经验的机会。该社会群体的发现会传播给其他社会群体,且这种交往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大。

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因而无法从其领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所以,交流带来文明成长。

如果是个人,我拿自己来讲吧,以前我待在工程里面,周围都是同阶层的人,我在工程待了十几年。觉得时间就这样了,但当我去上海,看到那么多不同的人,漂亮的建筑,新奇的事物,还要听不懂别人说什么都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行,最少得和人聊天聊的上吧,然后驱动开启自学的路程。

刺激我进化。

一个人还是要多出去和不同的人交往,去不同的环境感受一下,交流带来思维的碰撞,陌生的环境,开拓自己的视野局限,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给自己带来收获最多。

启发我,人生的财富是自己丰富的体验。

4.请解释中国文明的基本性格?

主要体现在血缘家族和祖先崇拜这两方面。

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核心特点之一,甚至今天依然如此。

中国人最信是什么?最信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祖先有灵。

最重大的事也不过是两件: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打仗。

中国早期社会分层,也是通过血缘标准来进行的。

在血缘时代,血缘地位和权力地位是完全一体的,周代的家与国是合一的。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只是政治关系,更是血缘关系。

5.请分别写出你理解的“儒家”“法家”

儒家: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稳定。

法家:直接、痛快、高效。法家推崇制度理性,要用制度而不是道德来解决问题。精于算计而不折手段,虽然高效但是残忍。功利主义文化

6.何为“周秦之变”?

“周”指封建分封制度。

“秦”是指大一统郡县制度。

“变”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2000年的中国,和在次之后2000年的中国,存在本质性的不同。

周秦之变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是血缘原则:家大于国。

周秦之变后,小共同社会变成了大共同社会,导致中国人的生存逻辑发生改变。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社会价值就从“父高于君”,变成了“君高于父”,人们要忠于国家,而不是终于自己的家族。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读一本书《简读中国史》第一周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