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爸妈对孩子的情绪”沙龙分享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对“情绪”都挺有认知的,也知道自己面对孩子有些什么情绪,虽然不见得很精准,但大致上是明白的,难的就在于拿情绪没办法。

知道自己有情绪,焦虑是最明显的,主情绪;

知道情绪喷到孩子身上是不好的;

知道自己是在憋情绪来防止喷孩子,并且最终憋不住还是喷出去;

知道喷了愤怒之后自己又愧疚——焦虑、愤怒、愧疚的情绪轮番轰炸;

对自己的情绪特别是焦虑,没有办法。

情绪不是用“控制”和“憋”、转移能解决的,情绪是一股能量,它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找个出口让它走掉,当它有了正确的出口它才不会伤人伤己,当它出现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一个提示而不是一个凶器。

我们需要的是让它流动、走掉的方式——那个叫释放;而且是有觉知的流动——有觉知的释放,这样才是真的让能量走掉的方式。发泄之后能量还会回来甚至放大;释放是流动不堵塞;有觉知地释放是自己看见来源并让它走,它才会真的走。

这个是需要学习的。在自己不会的时候是需要引导释放的。否则,行为、心情都是被这个能量主导,看到孩子就等于点燃了焦虑。焦虑其实就是愤怒+恐惧,你在恐惧什么你是否知道?当你看不见你的恐惧你又如何停得下来你的焦虑。有觉知释放就是自己看见+释放。

几乎都有好爸爸、好妈妈的人设标签;同时还有好丈夫、好妻子的标签,这些标签加重了自己办不到,掌控不了的无力、愧疚,产生的这份情绪又会诞生行为,这股力又加在孩子身上,负负不是得正,负负无穷,找不到出口。

为了成为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你需要你自己怎样?你需要孩子怎样?你做到了哪些,孩子做到了哪些你才觉得你是个好爸爸,好妈妈?——可以去列一列。

当孩子做不到你是什么感觉?你有什么情绪?在情绪之下你的行为是什么?

如果能有心理空间,静下心来体会、感觉、列举,相信你会有一些些答案。

为什么要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而不是爸爸、妈妈,我们本来不就是爸爸、妈妈吗?为什么要“好”,不是“好爸爸”、“好妈妈”了就会怎样?——体会一下,看你心里是否有答案。

在这个目标需求之下,当实现不了,不符合心中的标准,就会有好多好多情绪。可是,这个不是必然应当的,它是被附加的。我们在父母角色上被附加的东西太多了,最终都变成了绳索套住自己也套住孩子,产生的情绪的河流奔腾不息,没有办法享受亲子关系本有的快乐幸福。

我问参加沙龙的伙伴,哪些时候会对孩子有情绪,答,时时刻刻。在焦虑里,不会看到孩子的好,在情绪里,爱和支持都传递不过去。爸爸妈妈想要给孩子爱,但是情绪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爱”,这么凶,骂我,忽视我,控制我,嫌弃我……

不是只有亲子关系恶劣了才需要去学习亲子规律,不是情绪已经失控了才需要去疏导情绪,当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困扰,模式在重复,就可以去学习去找工具了。

做了很多回避情绪的事,发现终究又相逢。面对孩子时产生的情绪就是一面镜子,是选择不照,假装看不见,继续被困;还是拿着这面镜子,找到灰尘并扫除,毕竟它已经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一聊爸妈对孩子的情绪”沙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