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河南万吨蔬菜滞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为什么会出现,一是疫情大环境影响,导致物流运输不畅;二是农产品涨幅有限,自费运输成本较高;三是蔬菜运输过程损耗严重,尤其目前运输时间长,程序繁琐情况下。
那怎么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产品加工层面,比如预制菜。不仅可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加工过的产品更易运输,其次预制菜交予专业运输团队可帮助菜农节省运输成本。
01
解决“滞销”问题机会点出现
1、或许预制菜市场就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关键。
预制菜本质上属食品加工的一种烹调方式,可理解为半成品蔬菜,这种通过预选、调制加工而成的半成品蔬菜具备长保鲜、快捷运输的特点。
在这一点上,对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具备很重要意义。事实上预制菜并不是新兴产物,最早源于美国,之后在美国和日本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三个时期。
最终在市场上出现了行业头部Sysco、泰森、康尼格拉、日冷集团、神户物产等代表品牌。
而中国的预制菜市场方兴未艾,依然处于萌芽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业标准不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渠道体系尚不成熟。
2、为何预制菜可解决蔬菜滞销难题?可以从市场端、销售端和营销端来分析
市场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饮食需求逐渐增高。
“大厨菜”成为市场主流,但“大厨”菜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市场相对“保守”私房菜动辄几百上千。
而预制菜的出现则完美的解决了“菜品差、价格贵”的难题。加工方便,拥有大厨水准是预制菜的主要特点。
此外,随着中国外卖市场暴增,也带动预制菜市场快速增长,由此也引导更多企业加大了农产品的收购频率,从而间接的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销售端: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销售,一方面既可以为经营者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亦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购买成本。
同时预制菜的出现也对餐厅的卫生问题改善有了帮助,让更多B端餐馆有了引流底气。
毕竟不需要过多的二次加工就可快速出餐,B端市场需求量增大,则也相应带动预制菜生产企业的供货增加,从而缓解了农民蔬菜滞销难题;
营销端:以前聚会,去餐馆,现在聚会可直接带预制菜,在家就能加工“大厨”口味,让聚会变得更有烟火气,更具备社交价值。也节省更多“下馆子”开销,在C端市场也更受到喜爱。
此外,若能直接在原材料产地加工成预制菜,通过冷链技术快速运送至消费者端,保证食材从源头上的新鲜和安全,则会让消费者对品牌和企业更有信任感。
另外预制菜的社交属性,也让其更具备市场营销特点,场景化营销是目前主流方式,而社交属性的预制菜可以在多场景植入,这不管对产品宣传还是品牌宣传都有优势。
预制菜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营销,通过口感、味道、色泽等来全方位给予消费者传递产品价值、情感价值、品牌价值,让其更容易深入消费者内心。吃得到,闻得到,看得到,嘴里享受得到,才是真的好!
其次,预制菜也让农产品更具附加值:在传统概念中,农产品不具备任何附加价值,农民卖的也只是产品本身使用价值。
而预制菜则可以将产品变为品牌,在附带更多品牌价值的基础上让农产品本身更“加价”比如典型案例,福第豆豉鸡产业园总经理张鉴国认为,只有把活鸡做成深加工产品卖出去,才能增加农户收益,挽回损失。
在当地村干部的联络下,养殖户们尝试将1000多只活鸡交给张鉴国,制成真空包装的三黄鸡预制品,几天内销售一空。
“一只活鸡的平均售价是120元左右,做成预制菜后,每只鸡的产值能达到300元左右。”
还有,安徽省界首市泉阳镇建造红薯加工厂,收集当地群众种植的红薯,形成种苗繁育、种植、回收、加工一条龙产业链。
红薯深加工不仅解决了群众种植红薯销路的问题,也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经过深加工后的红薯身价翻了几番,类似案例还有很多。
02
冻干食品将迎来黄金10年
“冻干万物,万物皆可冻干”,这是食品行业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足以看出冻干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之大。
何为冻干?据悉,FD冻干技术,就是将新鲜食品立即速冻至零下40摄氏度,再将冰状的食物进行真空脱水技术处理,不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可以保留食材的色、香、味、形,以及95%以上的营养成分,无需任何防腐剂,常温状态下可以长期保存。
传统的蒸、煮、烧、烤烹饪模式,或多或少会破坏食材的营养素,如果将冻干技术运用到食品加工中,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不难发现,冻干蔬菜与当下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均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方便即食的产品,让更多消费者享有科技赋能的健康食品。
冻干食品符合绿色、便捷、营养的消费需求,预计未来10年,冻干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1、较好保留营养与口感
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主要包括蔬菜类、水果类、肉禽类、水产品类、方便食品类、汤料饮品类、调味料类、保健食品类、宠物类、食品工业原料类及其他制品。
中国冻干食品产业联盟会长、福建省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基地商会会长林解本介绍,冻干食品的质量优于其他干燥技术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全年对季节性产品的需求。
冻干食品加工工艺繁杂,一般需要经过18道工序,在零下38℃的环境中进行6—8小时的速冻,再在冻干仓中进行20个小时的脱水干燥,从原料到成品,总耗时24小时以上。
有些消费者不了解冻干食品的加工工艺,将冻干食品与速冻食品、脱水食品混为一谈。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吴崇明说,冷冻食品通过快速将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由于形成的冰晶很小,不会严重破坏食物细胞,因此能较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不易腐败变质,保存时间较长。
目前,我国已经将冻干的小葱和香菜等配料运用到了方便食品当中,并取得了好评。
其次,在汤料领域,我国应用冻干技术,将冻干蔬菜与汤料相搭配,方便易携,随时冲水随时饮用,既不损失营养,又美味可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冻干蔬菜还广泛应用到了蔬菜粉领域。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菠菜面、胡萝卜面等都是将冻干蔬菜或者水果磨成粉末,并加入到面粉当中,形成饼干、糕点或者挂面,风味独特。
第四,在冻干蔬菜块领域。针对那些比较难吃到新鲜蔬菜的人群,如儿童、老人或者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冻干蔬菜制成小块状,并根据营养的搭配,制成混合的冻干食品,方便这些人群的进食,保证他们的营养摄入。
最后,在冻干速溶饮品领域,冻干蔬菜也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溶菜汁粉这种饮品,冲开之后与新鲜蔬菜汁无异,这种溶菜汁粉就是利用了冻干蔬菜,并以其保存时间长且不丧失原来的味道等优势迅速占据了市场。
2、产品零售价格偏高
从终端零售价来看,冻干类食品价格不菲、性价比较低。
例如,1盒54克冻干酸奶果粒块的零售价高达35元,与一整箱普通酸奶的零售价不分上下;1罐45克冻干汤粥的零售价为6元,而1袋107克老坛泡椒牛肉面的零售价仅为2.56元。
采访中,北京物美超市的一位销售人员说:“2020年以来,冻干食品的销售量大幅增长,以果蔬类零食最受欢迎,消费人群以年轻女性消费者为主。”
吴崇明表示,目前,在各类冻干食品中,水果类约占40%;蔬菜类、方便食品类各占20%左右;肉类、水产类、汤料饮品类、宠物类也有较大市场需求。
专业食品制造商总经理郭树松介绍,从原料成本来看,生产1千克冻干产品分别需要绿叶蔬菜20—25千克、瓜类蔬菜15—18千克、水果10—15千克、肉类6—8千克、香菇18千克。
由于冻干食品的原料成本较高,经销企业的零售价格大多为出厂价的2倍左右,导致冻干食品的销售价格较高。
例如,1千克冻干菠菜需要22千克鲜菜,零售价约为340元;1千克冻干牛肉需要7千克鲜肉,零售价约为500元;1袋40克小包装冻干榴莲需要0.55千克鲜榴莲,零售价约为20元;1袋25克小包装冻干草莓需要0.325千克鲜草莓,零售价约为12元。
郭树松表示,一般来说,冻干食品的原料成本约占60%,加工成本约占30%,管理、税收等成本约占10%。冻干食品企业的纯利润大多为8%—10%。
“近5年,冻干食品企业的原料和加工成本分别上涨10%—15%。”林解本介绍,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冻干食品质量显著提升并冲抵了成本上升因素,导致冻干食品终端零售价基本没有上涨。
3、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5年,我国冻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冻干榴莲、草莓等食品吸引了许多消费者,也出现了大量多元复合型冻干食品,但仍属于新兴食品产业。
2020年,我国冻干食品行业产量达到6.9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超过同期全球冻干食品7.8%的平均增速。
“目前,我国冻干食品市场远未饱和。”徐坚表示,2021—2025年,预计我国冻干食品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7%。到2025年,我国冻干食品产量将达到15万吨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以上。
随着消费升级,近几年,冻干食品产业正在从加工工艺简单但利润微薄的蔬果类产品,逐渐扩展到复合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冻干银耳羹、冻干即食燕窝等产品。
同时,冻干食品采用原生态加工方法,符合高品质健康食品的发展潮流,如今已开始向功能性方向发展,今后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冻干类保健食品。
郭树松表示,冻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与宅经济的盛行紧密相关。
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快速便捷饮食的需求愈发强烈,冻干食品可即食食用,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便捷、营养的双重要求。
同时,冻干食品价格过高会影响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今后将会继续走增量降价之路。
吴崇明提醒消费者,尽管冻干果蔬的各种营养成分最接近新鲜果蔬,但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含糖量较高,并不能完全代替新鲜果蔬。
此外,有些冻干零食还添加了葡萄糖、白砂糖等成分,过多摄入这类冻干食品容易导致发胖。消费者选购冻干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要特别注意配料表中的各种成分,尽量选购无添加食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