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周易指要(16-20)

【周易指要】(16)大有第十四

                        【卦体与易道】

1、大有卦是一个失衡卦,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同人变大有是一次正常的卦变,同人的爻时是丁甲丙己戊乙,倒过来变成大有就成了癸庚己壬甲辛。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大有卦新提出的象有“大有”、“無交害”、“大車以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匪其彭”、“厥孚交如”、“威如”、“自天佑之”等。

2、大有卦的卦象就是“大有”,“大有”的意思就是盛大而富有。

【简译】

大有:元亨。

“元亨”的意思是大有卦的“人元”也即初爻是通达的。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

全句意为与人交往没有伤害,这不是“咎”,虽然艰难但坚持下去就没有“咎”。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乘坐大车前往,没有灾难。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公”奉献于“天子”,“小人”不能阻挡。

九四,匪其彭,無咎。

“彭”为旁,有附属之意。“匪其彭,无咎”的意思是说它不是附属,没有灾难。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全句意为它的服从者交错,威武,吉祥。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有“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简析】

大有卦是同人的“覆卦”,同人卦颠倒以后,原来的某些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爻与爻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同人卦中的主要矛盾也即三与四的矛盾却没有改变,只不过没有采取激烈的对抗形式,而是更多的运用道义作为武器,但在实力面前,道义的作用也打了折扣。大有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交往原则、“用亨”原则等。

1、交往原则。大有卦首次出现了“交”字,如初爻讲“无交害”,五爻讲“厥孚交如”。“交”有交往、交流、交换、交错、交互等义,大体说来,爻不是孤立的,爻与爻总要发生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把这些关系统称为交往原则,它是乾坤卦动静、和合原则的一个具体化。交往原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个是交往的条件,另一个是交往的利弊。交往的条件,有爻本身的条件,如强弱,还有地位与时机等客观条件。交往的利弊,主要看对自身与卦体的稳定是否有利。

2、“用亨”原则。“亨”训通,“用亨”也是交往,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具体说就是“王”与“王”之间的交往。从师卦的“王三锡命”和比卦的“王用三驱”,我们知道了六爻当中有两个“王”,一个是天元甲,另一个是地元己。经过小畜、履、泰、否、同人等卦,特别是经过同人卦的“大师克”以后,两个“王”的称呼有了改变,天元甲在同人卦中首次被称为“宗”,在大有卦中被称做“天子”;地元己则在大有卦中被称做“公”。“公用亨于天子”就是“公”向“天子”进贡,这当然也是一种交往,但因为在卦体上,天元与地元互不为邻,所以这种交往必须通过中介,而问题也就出现在了中介上。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大有卦的卦辞与爻辞。大有初为癸,由于三五失衡,三爻有迫初之势,从现象上看,这就是初爻的灾难,但是这样一来,初爻至五就成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而且还是一个阴阳和合,这种交往可以说具备条件,无论是对五爻还是对自身都没有伤害,所以爻辞说是“无交害”,三爻的压迫是“匪咎”,卦辞中的“元亨”也是指的初爻的这种通达局面。可是初爻还有一个支撑卦体的任务,初爻至五,会不会有动而失位的危险呢?不能说没有,但问题也不大,原因是五爻甲有这样一个性质,它在大有卦是个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可以一旦“激活”,立马就变成“只出不入”,那时初爻癸也就变成乙,自癸至乙,只需两个时间单位,所谓“艰则无咎”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只要坚持一小段时间,艰难就会过去。

二爻的“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弄清“大车”是怎么回事。“车”字在大有卦是第一次出现,但此前“舆”字已出现多次。我们曾经探讨过小畜三的“舆说辐”,小畜卦的二上四初这四个爻顺序为乙丙丁戊,这是一个“圆圈”,三爻置身于这个“圆圈”之外,所以是“舆说辐”。大有卦的二上四初顺序为庚辛壬癸,这也是一个“圆圈”,可见这个“圆圈”就代表着“舆”或“大车”,而这个“大车”也说明六爻当中确实有“圆圈”的存在。大有二的“大车以载”,是说这个爻居于初爻之上,初二上四都是阳爻,二与四互衡,所以二爻沿着这个“圆圈”前往,也没有灾难。

三爻为己为地元,爻辞称它为“公”,表明它的身份非同一般,但是与天元甲比较,它的地位就略逊一等,“天子”就是指的五爻甲。“公用亨于天子”也就是三爻与五爻的沟通。但三五之间被四个阳爻所间隔,这样三爻的运动方向也就有个选择的问题。三爻至初合乎地道,但是不合时宜(由己至癸),也不合人道;三爻至二合乎天道但正与人道相悖;三爻至上是三道不合;三爻至四合乎人道,但也不合时宜(由己至壬)。那么到底三爻该选择哪个方向呢?从“小人弗克”可以看出,三爻选择的是至四,在三爻看来,公侯向“天子”纳贡是个天经地义的事,由三至四再至五又合乎人道,想要阻挡的必定是“小人”,“小人”是阻挡不了的。

四爻的爻辞是“匪其彭,无咎”,这是什么意思呢?“彭”在经文中是个独字,旧解有以为“旁”或“王”,意为盛大。联系文义,“彭”当是一种“盛礼”,是“公”奉献给“天子”的贡品。四爻讲“匪其彭”,就是说自己不是什么礼物。为什么四爻敢于与“公”分庭抗礼呢?原来它就是同人当中那个“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的爻,在同人卦,它对四爻发动的战争无可非议,因为合乎人道。到了大有卦,三爻与四爻易位,现在它反而成了阻挡“公”对“天子”进供的“小人”,或者是“公”奉送给“天子”的贡品。从大有卦看三爻的行动与选择也无可非议,因为这也合乎人道,只是由己至壬,也需要三个时间单位,对三爻己来说,这就有点鞭长莫及;对四爻壬来说,它当然不愿做“公”的“贡品”,也有一定能力不做“贡品”。由此可见,道义也是一种武器,一种力量,但周易中的人道有两条,一正一反,如果以同人卦的人道为“正”,到了大有就反过来,所以也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另外就是人道的力量也不是无限,尽管有的行动合乎人道,但也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的时候。

五爻是大有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又是大有卦真正的终结阶段。照理说这是一个最弱的爻,一个没有作为的爻,甚至是一个“死爻”,但一则这个爻本身的性质特殊,二则又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这就使它成了大有卦的主导,成了一个众望所归的爻,所谓“大有”,也就是这个爻的拥有。大有五的性质特殊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它在大有卦中的吸纳能力,这种能力与阴阳没有直接关系,不论阴阳,只要是“复筮卦”它就能吸纳。但如果是阳爻,它的吸纳能力相对要小;是阴爻,它的吸纳能力相对要大。大有五是个阴爻,具有较大的吸纳能力,这就使它对周边产生了吸引。大有五的环境特殊在什么地方呢?特殊就特殊在其它都是阳爻,阳与阴相比较,可以肯定是阳爻的量大,阳爻与阳爻相比较,那就很难说清谁的量大,谁的量小,假定五个阳爻都等量,那么它们就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果再论五个阳爻的差别,那就只能看它们各自处在什么位置?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各朝什么方向运行?从五爻的角度来看这些阳爻,它们都是自己的“臣”,都要服从自己,这就是五爻讲的“厥孚交如,威如,吉。”“孚”是服从者,“交如”是说它们的运动方向不尽一致,“威如”则是说这些阳爻威武雄壮的样子。

上爻居上,假定五个阳爻等量,那么上爻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势能最大,对其它爻而言便如同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就是爻辞说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天”者,高处也,这里不是说的什么“老天爷”。

【误区】

传统易学对大有卦的误解有许多,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君位”问题。

在传统易学当中有一种见解,那就是认为五爻是“君位”,居住在这个位上的爻就是“天子”、“皇帝”或“君主”,这是一个地位特殊的爻。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根据”,比如乾五讲“飞龙在天”,坤五讲“黄裳,元吉”,当然最明显的就是大有卦,大有五讲“厥孚交如,威如,吉。”可见它就是“公”要“用亨”的“天子”,说五爻是“君位”难道还有什么不对吗?我们说是不对的,六爻当中确实有两个特殊的爻,一个是天元甲,另一个是地元己,在取象上都曾经是“王”,但这两个“王”不一定在哪个爻位上,在不同的卦中作用也不一样,在“原筮卦”中甲为开端,己为终结,在“复筮卦”中己为开端,甲为终结。为什么说两个“王”不一定在哪个爻位上呢?我们以前十四卦为例,甲在乾为初,在坤为上,在屯为四,在蒙为三,在需为四,在讼为三,在师为五,在比为四,在小畜为三,在履为四,在泰为二,在否为五,在同人为二,在大有为五。可见甲这个爻不一定在哪个爻位上,同样己也是这样。由于这两个爻或为开端,或为终结,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特殊的两个爻,这种开端与终结的性质,与阴阳没有直接关系,通读甲爻与己爻的爻辞,不难发现它们的特殊性所在。五位有什么特殊呢?没有,它与二三四爻处于同一个层面上,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低,只是从观察或叙述的顺序上它被排在了第五。通读五爻的爻辞,也不难发现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们说把五爻确定为“君位”是错误的。

那么六位当中有没有“君位”呢?我们说有,这就是初位,是初位支撑着卦体,也是人道的开端,这就是初位的特殊所在,所以我们把初位确定为“君位”,这是一个“执政”地位。但是处于执政地位的爻也不一定都是“君主”,只有“原筮卦”中的初爻才是“君主”,经文上也叫“大君”,大君与“王”是不一样的,它不一定是天道上开端。“复筮卦”的初爻也处在执政地位,但不是“大君”,说执政也只能叫“临时执政”,或是“换位思考”,大有卦就可以说是对同人卦的一个“换位思考”。

【周易指要】(17)謙第十五

                    【卦体与易道】

1谦卦是一个严重失衡卦,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大有变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大有的爻时是癸庚己壬甲辛,倒过来变成谦就成了丁甲丙己戊乙。由于三爻至初正合天时,所以谦卦不只是个静态失衡卦,还是一个动态失衡卦。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谦卦新提出的象有“谦”、“用涉大川”、“鳴謙”、“勞謙”、“撝謙”、“侵伐”、“利用行師”、“征邑國”等。

2、谦卦的卦象就是“谦”,“谦”的意思就是谦虚、谦让、谦和等。

3、谦卦中的断语大多承前。

【简译】

谦卦排在第十五位,是个“原筮卦”。

謙:亨,君子有終。

“终”为结果,“君子有終”的意思是做坚持人道的“君子”会有结果。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全句意为一再谦让的“君子”,被涉渡大川,吉祥。

六二,鳴謙,貞吉。

大声申明谦之意义,保持稳定吉祥。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劳”为劳心费力,全句意为劳心费力地谦恭,做践履人道的“君子”会有结果,吉祥。

六四,無不利,撝謙。

“撝”为挥手、招手,引义为斥退或召唤。四爻没有什么不利的,无论是斥退或召唤。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全句意为不富是因为得不到邻居的接济,适宜侵伐,没有什么不利的。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大声申明谦之意义,适宜行师,征伐邑国。

【简析】

谦卦是继师比以后的又一个“一阳五阴之卦”,我们把这种卦形象地比喻为“单极世界”,因为这种卦的数结构非常单纯,只有一种形式,阳爻一定是一个“纯阳爻”,五个阴爻都是临变的阴爻。谦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强大的三爻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谦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利用原则、有终原则、谦虚原则、不平则鸣的原则等。

1、利用原则。“利”与“用”是经文中多次出现的字,其中“利”字还被传统易学规定为乾卦“四德”之一,《文言》讲“利者,义之和也”。“利”包括利己与利它两个方面,利己一般可以解释为“利于”或“适宜”,如“利见大人”可以解释为利于出现大人或者适宜出现大人。“用”则主要说的是利它。“利”与“用”是个对立统一,没有“利”就没有“用”;没有“用”,“利”也就失去意义,“利”可以看作是手段,“用”可以看作是目的。对于一个事物而言,自身的建立过程就是“利”,自身消亡的过程就是“用”。“利”与“用”结合在一起,通常就成了三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人用斧头砍柴,对于斧头而言,制造它的人就是“利”,没有人也就没有这个斧头,人制造斧头的目的是用来砍柴,所以砍柴就是“用”。“利用”一辞首出在蒙卦,蒙初曰“利用刑人”,那就是二爻庚利用初爻辛对四爻壬施以刑罚,蒙二是主动方,蒙初是被动方。谦卦中不仅第一次出现了“用涉大川”一辞,还两次出现了“利用”,所以这里我们把“利用”确定为一条原则。

2、“有终”原则。“有终”一辞,最先出现在坤卦,坤三讲“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我们说坤三的“有终”是说它行将变成屯卦的上爻,按照人道,上爻是这个卦的终结。讼卦三爻也讲“或从王事”,但只说“无成”,而不说“有终”,这是因为它没有变成师卦的上爻,这里所说的“终”就是上爻,是人道上的终结阶段。此外还有一种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如需卦二爻讲“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讼卦三爻讲“食旧德,贞厉,终吉”等,这里的“终”就是指的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必须区分出“终”是人道上的终结阶段还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这样才能准确理解经文,所以我们把“有终”也确定为一条原则。

3、谦虚原则。谦虚的意思就是虚己待人,但谦虚有个前提是“实”,以“实”为“虚”才是“虚”,如果以“虚”为“虚”那便成了“实”了。比如一个人很有才学,但自己还以为知之甚少,能够平易近人,我们说这个人很谦虚。如果一个人本来没有学问,对别人讲也说自己没有学问,那么这不叫谦虚,只能说是实事求是。“谦”字有多种意义,如谦虚、谦恭、谦让、谦逊、谦顺等,有的侧重虚己,有的侧重待人,作为一种美德,我们也把它确定为一条原则。

4、不平则鸣的原则。谦卦中第一次出现了“鸣”字,一般说来,解“鸣”为声闻是可以的,但如果要问谦卦二、上为什么要“鸣”?这就非联系卦体与易道不可。“声闻”首先要有声源,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方式,谦二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声源”,有了“声源”,没有一定的传播方式人们也听不到,就谦卦来看,那就是声音遇到了障碍而面临着转折,谦上就是一个要发生转折的爻,转折也可以说遇到了“不平”,不平可以理解为不平等、不平均或不平衡,谦卦是个严重的失衡卦,在这样的卦中出现“鸣”也就不奇怪了。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谦卦的卦辞与爻辞。谦初为丁,由于三五失衡,三爻有迫初之势,初爻至五就成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所以卦辞首先指出的一点就是,谦卦是通达的。卦辞谈到的第二点就是“君子有终”,这是一个预断,也是对谦卦结局的一个总体判断。我们知道谦卦是个极其严重的动态失衡卦,卦中每个爻有每一个爻的价值取向,这决定了谦卦可能会有多种变化,而“君子有终”是这多种变化当中的一种,也是对整个卦体相对有利的一种结局。

我们知道,初爻是卦体的基础,卦体稳定与否与初爻的关系最大。谦是个“原筮卦”,“原筮卦”的初爻是“大君”,其职责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稳定,另一个是通达。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谦初是通达有余而稳定不足,在三爻的高压之下,只有向五爻方向进发,而由初至五又正合天道,这就是谦初面临的形势。谦初难以在初位固守,也不能至二,那么爻辞为什么要说“謙謙君子”呢?原来这个爻本身为阴为“虚”,如果是“谦虚”那必须是“以实为虚”,但这个爻“以虚为虚”,它便成了“实”了,说初爻“谦虚”,不如说是“谦让”,因为它自知不是三爻的对手,与其对抗,不如远走高飞,避祸他乡,这是一个“走为上”。我们说践履人道方为“君子”,谦初既不能践履人道,也不能坚守君位,为什么还说它是“君子”呢?原来这种“离位”有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区别,谦初并不是主动离位,而是迫不得已,所以爻辞说是“用涉大川”。“涉大川”一辞最先出现在需卦,又出现在讼卦,后面还出现了几次,但不是说“利涉大川”就是“不利涉大川”,惟有谦卦初爻说的是“用涉大川”,可见谦初是被动的、被迫的,说它是“君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是一个特例。

谦初与谦三的关系,好比是弱君与强臣的关系,三爻有欺主篡位的嫌疑,作为天元甲的二爻是个什么态度呢?爻辞说是“鸣谦,贞吉”。“鸣”字通解为“声闻”,把“鸣”解释为“声闻”是不错的,但这里的“鸣谦”却不是大讲自己的谦虚,而是大声要求三爻“虚己”,不要做出有损卦体稳定的事来。但是这个天元也同师五的天元一样,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它对三爻也没有多少控制能力,所以二爻辞断为“贞吉”。

谦卦真正的“谦”是三爻,是这个爻决定着谦卦的命运,假定这个爻至初,那么初爻就只有“用涉大川”这一条路,三爻至初走的不是人道,不能叫“君子”,三爻占据初位,将会失去原有的“势能”,再也没有到达终点的机会。如果三爻不动,待时至四,由三至四为“君子之道”,四爻是谦卦在天道上的终结,所以是“君子有终”。“君子有终”既是对三爻的一个局部判断,也是对谦卦的一个总体判断,这需要三爻以实为虚,对初爻保持一种谦恭的态度,能够力戒“君位”的诱惑,虚己以待人,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爻辞用一个“劳”字来形容,可谓贴切之至。

四爻的爻辞是“無不利,撝謙。”这是讲四爻与三爻的关系,四爻是谦卦的终结,从性质上讲它是“只入不出”,也可以比喻为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面对强大的三爻,为什么还说“无不利”呢?原来三爻的两个选择对四爻都没有多大影响,如果是三爻返初,四爻也就没有了三爻的威胁;如果是三爻待时至四,这对四爻将是一种接济;三爻是不能强行攻取四爻的,这主要因为它没有强大的后援与坚实的基础,这与同人三对同人四进攻时的形势是不一样的。所以谦四对谦三就用一个“撝”字,这个“撝”字,理解为挥退也行,理解召唤也可,反正对自身没有什么伤害。

五爻的爻辞是“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富以其鄰”一辞,最先见于小畜卦,小畜五讲“富以其鄰”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与阴爻相比较的相对富裕,另一个是能够得到邻居接济的绝对富裕。“不富以其鄰”一辞先见于否卦,否四周边有两个阳爻,但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否四得不到邻居的接济,所以是“不富以其鄰”。谦五讲“不富以其鄰”,这是因为与它为“邻”的爻也都是阴爻、穷爻。从这里也可看出卦体六爻,确实存在的相邻与相对这样两种关系。谦五虽然是个弱爻,但受三爻的制衡,有了一种向上的趋势,而由五至上正合人道,谦五还有一个选择是至四,这合乎天道。谦五无论是至上还是至四,也都有缺憾的一面,至上不合时宜,至四正与人道犯顶,所以五爻对这两个选择就叫“侵伐”,侵伐是不管什么人道不人道的,只是五爻的侵伐也是一种被动的或不得已的行为,好在这种行为的后果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害处,所以是“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爻的爻辞是“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鳴謙”一辞与谦二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谦卦二爻与上爻,从天道上看都在三爻之先,都有资格对三爻申斥教训。不同的是上爻比二爻更具天时与地利的优势,因此对三爻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二爻是保持稳定吉祥,上爻则是“利用行師,征邑國。”这个“行师”也非上爻的主动之举,而是被别人去利用它打仗。

【误区】

在传统易学中,对卦体的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把卦体看作是平面六画,因而看不到爻与爻的相对与相邻这两种重要关系,以为相邻的爻,只有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等等,至于相对的爻,在六画上根本看不出来,事实上,六画当中,初与上、二与四、三与五,这是三个对称,每一个爻,除了与之对称的爻以外,与其它四个爻都为“邻”,就谦卦来说,谦五与谦三相对,与初二上四都为“邻”,初二上四都是阴爻,如以阴喻贫穷,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谦五讲“不富以其邻”的实际意义了。

【周易指要】(18)豫第十六

                    【卦体与易道】

1、豫卦与谦卦一样,也是一个严重失衡卦,谦是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豫是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谦卦变豫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谦的爻时是丁甲丙己戊乙,倒过来变成豫以后就成了癸庚己壬甲辛。由于四爻至初正合天时,所以豫卦不仅是个静态失衡卦,也是一个动态失衡卦。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豫卦新提出的象有“豫”、“介于石”、“不終日”、“盱”、“遲”、“由”、“大有得”、“疑”、“朋盍簪”、“疾”、“恒不死”、“冥”等。

2、豫卦的卦象就是“豫”,“豫”的本义是“象之大者”,有疑虑难决的意思。

3、豫卦中的断语大多承前。

【简译】

卦辞:豫:利建侯、行師。

适宜封建侯国,兴兵打仗。

初六,鳴豫,兇。

闻“豫”之声,凶险。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为巨石所阻隔,不能终日,保持稳定吉祥。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盱”为张目仰视,视“豫”有悔,因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由”为甲字之颠倒,“由豫”为颠覆、回头,这将大有收获,不用疑虑,朋友们会象“簪发”那样聚拢起来。

六五,貞疾,恒不死。

保持稳定如同患病,但能长久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随着“豫”而消失,结果将会有变化,没有灾难。

【简析】

豫卦是谦卦的“覆卦”,谦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豫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四。谦卦向我们展示了三爻如果进入初位将会给其它爻带来的种种影响,当然最终结果是三爻没有进入初位。豫卦向我们展示的是四爻进入初位造成的各种变化。“豫”不是欢娱、快乐,而是一次“政变”,如果说是快乐,那也是篡位者自己的快乐,对于失位者只有痛苦,哪有什么快乐而言呢?。豫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由豫”原则、“盱豫”原则、“冥豫”原则、“朋盍簪”原则和“恒不死”原则等。

1、“由豫”原则。在豫卦中,四爻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它爻都受这个爻的影响与制约,在这个意义上说,豫四是豫卦的“由头”、“缘由”都可以。但是我们知道,从人道上看,四爻只是第四个阶段,它不是人道的开端,如果要变成人道的开端,那就必须占据初位,在运动方向上也要“反身”,这种既占据初位又要转变方向的行为就是“由”,“由豫”的意思也正是对这个爻的行为所做的判断,它同坤五的“黄裳,元吉”、讼四的“复即命”、师上的“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否四的“有命无咎”等是一样的,也是提示卦变,只不过豫四没有说“元”说“命”。

2、“盱豫”原则。无论说“由豫”是豫之“缘由”也好,还是说占据初位与转变方向也好,总之“豫”就是指的是豫四,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同“谦”说的是谦三是一样的。豫三为阴,四为阳,按照履卦的“眇能视”原则,有阴阳对比就能观察,那么豫三观察豫四应该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里要说“盱豫”呢?“盱”为张目仰视,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张目仰视,那也就看不到豫四,这同四爻在卦体上的位置有关系,所以我们把“盱豫”定为一条原则,作为对“眇能视”原则的一个补充。

3、“冥豫”原则。同“盱”一样,“冥”字也是在豫卦中首次出现。“冥”有昏冥、消失等意,豫上为什么要说“冥豫”呢?这也同卦体有关,同易道也有关。它不是说这个爻实实在在的消失,而只是从人们的视野当中消失。

4、“朋盍簪”原则。“朋”字最先出现在坤卦,那是讲爻与爻有一种亲密关系,“盍簪”是用簪子拢住头发,头发原本是松散的,有了簪子的“盍”,头发也就聚拢起来,柠成一股劲。“朋盍簪”的意义,在于说明“朋”原本是各自独立的,靠着簪子的作用才聚合在一起,这并不是“朋”主动的聚合,这与“得朋”与“朋至”是不一样的。

5、“恒不死”原则。前面我们在探讨否卦五爻“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时曾经谈到,爻与爻有一种包承关系,如果一个爻长时间得不到补充接济,那它离死期就不远了。“恒不死”的意思是长期不死,这就说明它的“疾”可以医治,给养可以得到补充,作用也能发挥,这是爻的“生命力”的一种表现。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豫卦的卦辞与爻辞。豫卦是一个严重失衡卦,四爻至初,占据初位,可以说是天时地利皆备,再加上“朋盍簪”,改朝换代的条件已经成熟,卦辞讲“利建侯、行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爻,但显然是说的四爻,因为在豫卦中只有四爻才有“建侯、行师”的实力。“利见侯”一辞最先见于屯卦,屯卦卦辞与初爻辞都讲到了“利建侯”,我们说这是一个政治原则,“建侯”的目的是通过封建诸侯,巩固当权者的地位,维护国家的统一,所以也不是谁都有封建诸侯的权利,只有当权者才有这个权利。屯初是个当权者,所以“利建侯”一辞,也就系在了屯初上。豫卦也说“利建侯”,这个“建侯”与屯卦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相同之处可以说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不同的是当权者不一样,屯初是个真正的当权者,豫四并非是当权者。当权者的“建侯”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非当权者的“建侯”则是为了谋取自己的执政地位。此前的讼卦、师卦、否卦等也有一个君主的换代问题,这些卦都有一个“命”字,“命”可以理解受命,不论是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王,都可以理解为“合法”,豫卦中没有“命”字,这可以理解为是“自命”,拥有强大的实力夺取政权,虽然不算“合法”,但也算顺天应人,当然这也是原来的君主软弱、王权式微的一种表现。“行师”一辞先见于谦上,谦上是个弱爻,但与谦三比较却占有天时地利上的优势,所以是“利用行师,征邑国”。豫卦的“行师”显然是指四,四爻对初这时候占了天时地利。

豫初辞为“鳴豫,兇。”谦卦二上都有“鸣”字,为什么谦卦的“鸣”没有凶险,而豫初的“鸣”却有凶险了呢?原来谦二、谦上,它们对谦三的“鸣”都占有先机,谦三虽然强大,但奈何不了这两个爻。豫初就不同了,豫四对初占有天时地利,再加上“朋盍簪”,豫初是无法抵御豫四的。或问谦初也不能抵御谦三,为什么它没有“鸣”呢?原来谦初至五,那是一个天地皆合,豫初至二合乎人道与地道,但初为癸,二为庚,癸庚之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或者说隔着很长一段距离,这个“大川”是渡不过去的。作为“鸣”,谦上与豫初都面临着转折,但前者可以看作是仗义执言,是声讨,是怒吼,后者则是无可奈何的“哀鸣”。

豫二辞为“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为间隔,“介于石”就是为巨石所间隔、阻挡,那么哪个爻是“石”呢?原来就是三爻,三爻是个阴爻,阴爻通常是柔软之象,为什么我们这里说三爻是“石”呢?原来三爻为己,己在豫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这种性质就象是石头那样。 “终日”一辞最先出现在乾卦,乾三谓“君子终日乾乾”,那是说由二至三为“终日”,豫二既不能至三,所以就叫“不终日”。在豫卦中,最能制衡四爻的就是二爻,从保持卦体的稳定着想,这个爻以不动为吉。

豫三辞为“盱豫悔,遲有悔。”要了解这句爻辞中为什么有两个“悔”字,必须先了解这个爻的前身,这个爻的前身就是谦卦中的四爻,谦四辞为“無不利,撝謙。”那是说它对谦三或迎或拒,都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当谦卦三四易位变成豫以后,它看到豫四篡位的野心已暴露无余,而自身已经毫无制约的能力,这是一悔当初没有下决心抗拒。现在豫三凭借人道也可征伐四爻,只是由己至壬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这也可看作是鞭长莫及,所以是“迟有悔”。

豫四是个“纯阳爻”,强大到已经不能再强大,“大有得”不是说它还要得到什么补充、给养,而是要得到“君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还疑虑什么呢?这就是“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如果说豫三己对豫四的行为没有办法制约的话,那么豫五更是无能为力,因为豫五甲在豫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处于终结阶段,就象得了重病一样,或者干脆说就是一个“死爻”,爻辞说它“恒不死”,那是讲在这次“政变”中,它还不会失去接济,甚至还能得到充实。

随着四爻进入初位,上爻也就被拖到四位,在卦体上,四爻是不能直接看到的,所以上爻的这个行动叫做“冥”。四爻的政变成功,上爻也会有变化,不会有灾难,这就是“冥豫,成有渝,無咎。”

【误区】

传统易学对豫卦的误解有许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四位问题。前面在谈传统易学对同人卦的解释失误时我们曾经指出,阴阳是爻的属性,不是位的属性,位是无所谓阴阳的,建立在位有阴阳基础之上的“得位”、“失位”之说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以“得位”、“失位”之说来分析豫卦,可以说豫四是阳爻居阴位,这是一个“不得位”或“失位”的爻,但爻辞说“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不须多做解释,也可知这是一个吉爻。《系辞》说“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所谓“近也”就是接近五爻这个“君位”,从豫四的爻辞中我们也找不出恐惧的迹象,这也说明“四多惧”是一个误解。在卦体上,二与四确实有关系,那就是处于对立或对称,有一种相互制衡的作用,再有就是二为“可见”,四为“不可见”,这种可见与不可见的性质,与视角有关,与阴阳没有关系,这就是说,二爻无论是阴是阳,在卦体上都是可以直接看得到的,四爻无论是阳是阴,在卦体上直接看不到,因为这个爻处在卦体的“背面”,是个“冥位”。

【周易指要】(19)随第十七

                    【卦体与易道】

1、随卦与泰卦一样,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所以是一个失衡卦。

2、豫卦变随卦是一次特殊的卦变,豫的爻时是癸庚己壬甲辛,四爻壬进入初位以后变成丙,这就是随卦的初爻,随初为丙,则随上必为戊;又由随三“随有求得”一辞,知此爻一定是能求能得的己,三为己,则五必为甲,这样也就知道了二为乙,四为丁,随卦的天道与师卦的天道是一样的,都是丙乙己丁甲戊,但是随与师的形势不同,师是一个动态失衡卦,而随则是一个动态平衡卦。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随卦新提出的象有“随”、“官”、“功”、“小子”、“丈夫”、“獲”、“嘉”、“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等。

2、随卦的卦象就是“随”,“随”的本义是随从、随和。

3、随卦中的断语大多承前。

【简释】

随卦排在第十七位,是个“原筮卦”。

卦辞:随:元亨,利貞,無咎。

初爻是通达的,适宜保持稳定,没有灾难。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发生了变化,保持稳定吉祥,出门交往会有功劳。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与小子保持联系,会失去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与丈夫保持联系,会失去小子。随和才能有求有得,利于居处保持稳定。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随从会有收获,静止会有凶险,有服从者在,前进的道路已经明朗,那还有什么灾难呢?

九五,孚于嘉,吉。

服从者得到嘉勉,吉祥。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已被拘禁,复又加固绳索,王在西山与诸侯通达。

【意义】

随卦是一个新建元的卦,初爻登基伊始,就面临着两个相悖,一个是初二之间的天人相悖,另一个是初四之间的天地相悖,其中初与四是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初爻的选择是至四,这就是“元亨”与“出门交有功”。随卦卦体虽然失衡,但由于存在着这两个相悖,使得卦体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持稳定,没有什么灾难,这就是卦辞中说的“利贞,无咎”。随卦的主旨在于通过诸爻对初爻这个“新官”的态度,展现了天道、地道与人道的交错情况,说明“道”如果不同,那是没有办法随从与随和的。随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官有渝”原则、“交有功”原则、“系失原则”、“随有求得”原则、“随有获”原则、“孚于嘉”原则、“拘系”原则和“王用亨于西山”原则等。

1、“官有渝”原则。“官”就是开国承家的“大君”,是“原筮卦”的初爻,我们也叫“君主”或“执政”。“官”有天命、王命与自命之分,乾卦的“官”可以说是天命,当然也可以说是自命,因为作为六十四卦的总开端,还没有别的人来对它任命。屯卦、师卦、小畜等卦的“官”可以说是王命,谦卦的“官”不堪重任,到了豫卦便下野,豫四抢班夺权变成了随卦的新“官”。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五爻是“君位”是不对的,“原筮卦”的初爻才是“君位”。“官”是可以改变的,随卦的“官有渝”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官有渝”的原因有多种,与其说“受命于天”,不如说“受命于人”,与其说“受命于人”,不如说“受命于己”,随卦中第一次提出了“官有渝”,就在于这是一个“自命”的“官”。“官”的职责主要是保持诸爻的通达与卦体的稳定,通达为“亨”,稳定为“贞”,如果不能保持诸爻的通达与卦体的稳定,那么难免就会出现“官有渝”。要想当“官”,少不了自身要强大,强大意味着可以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在争夺君位时,也不是强者必胜,捷足先登,这还要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有众人相助,这个“官”也是当不成的。

2、“交有功”原则。“功”有功能、功劳、功德、功用等义,“交有功”就是通过交往、交流等,实现自己的功能,建立功劳、功德。我们说初爻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诸爻的通达与卦体的稳定,能够实现这个任务也就是“功”。判断一个爻的行止是功是过,其界线也在这里。

3、“系失原则”原则。卦体六爻是一个整体,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圆圈”,每个“圆圈”上有四个爻,这样一个爻不论朝什么方向运动,势必牵扯到同一个“圆圈”上的另外三个爻,也势必有两个爻不在这个“圈内”。“系失原则”就是指的这两个“势必”,小畜卦二爻的“牵复”就是牵动初爻至二,三爻的“舆说辐”就是三爻处在初二上四这四个爻构成的“圆圈”以外。假如把二三四五爻看作是一个“圆圈”,那么初与上就在这个“圆圈”以外。同一个“圆圈”上的爻彼此牵连,这就是“系”,不在这个“圆圈”上的爻就是“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六爻不是垒砖头式的六画,更不是两个三爻卦的叠加,因为彼此相互为邻的三个爻,不在同一个“圆圈”之上,或者说它们的“道”不同。

4、“随有求得”原则。我们知道,卦体六爻当中,必有一个是终结阶段,处于终结阶段的爻,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通常这个爻不会运动,虽然它也同另外的三个爻分别构成两个“圆圈”,但这个“圆圈”可以整体移动,却不能交流,如果说有交流,也只能是有的数会“沉淀”到这里,但从这里却不对外“释放”,所以我们曾经把它比喻为“黑洞”。这样“黑洞”与其它爻的关系只能是“求”是“得”,而不是给予。但“求”、“得”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随和”或“随缘”,没有缘分,那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5、“随有获”原则。“获”是收获、获取,这也是“求得”。“获”也要讲缘分,不是在任何时候或从任何地方都可以有“获”。那么“随有获”与“随有求得”又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求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一旦得到就没有丢失问题,所以这是一种绝对的“获取”;而“获”与“失”通常又是结合在一起,得大于失为“获”,失大于得为“祸”,所以通常讲的“获”是一种相对的“获取”。第二点就是“求得”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能否“求得”要看人家肯不肯施舍;“获”则更具主动性。具有得失意义的“获”,它的“随”也就不是简单的“随和”、“随缘”,而是“随从”。

6、“孚于嘉”原则。我们说“孚”不是指的诚信,而是一种主从关系,有时候表示“主”,有时候也表示“从”。“孚于嘉”的意思对俘获者来说就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对服从者来说则是受到嘉勉、嘉许。

7、“拘系”原则。由于三道的作用,爻的运行并非都是通畅的,如果一个爻受它爻的影响而失去行动的自由,那么这就可以认为这个爻被“拘系”。

8、“王用亨于西山”原则。从师、比等卦的提示中我们已经知道,周易中的“王”有两个,一个是天元甲,另一个是地元己,甲的权威限于“原筮卦”,己的权威限于“复筮卦”。随卦是个“原筮卦”,所以这里的“王”是甲。从坤卦的定位原则当中我们知道,“西”这个方位是用“戊”或“庚”来表示的。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随卦的卦辞与爻辞。随卦是个失衡卦,但却处在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主要体现在初二四这三个爻之间,假定随二为阳,随四为阴,那么由二至初就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这对初爻来说,也可以看做是“师出以律,否臧凶”,当然这种形势更便于初爻“出门”,但这个“出门”就会导致动而失位。随是二阴四阳,尽管由二至初还是合乎天道,但却不合地道,且正与人道犯顶,这样也就消除了二爻对初爻的威胁。二爻虽然不再威胁初爻,但初爻也不能至二至三和至五,那么初爻的出路也就只能是至四,初爻至四合乎天道,这既能消除四爻对初爻的潜在威胁,也能实现爻与爻的沟通与交流,这当然是一个最佳选择。卦辞“元亨,利贞,无咎”说的是初爻,初爻辞“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说的还是初爻,所谓“出门”就是由初直接至四,“门”这个字最先出现在同人卦,同人初讲“同人于门”,那是说初与三的会同,按照人道,四爻在三爻之后,所以就是“出门”。

知道了随卦的卦体与易道,也就不难理解随二的“系小子,失丈夫”和随三的“系丈夫,失小子”是怎么回事了。随初为阳,二三为阴,假如把阳取象为“丈夫”,把阴取象为妻子或“小子”,那么初二三爻就存在着这样一个“系”与“失”的关系,因为这三个爻不在同一个“圆圈”上,或者说不在同一个“道”上,二要“系”三,必失去初;三要“系”初,必失去二。顾此必失彼,顾彼必失此,这种情况不独是一个随卦存在,六十四卦都是这样。当然,“系”还有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天道上的“系”是讲时间上的联系,或者说内在的联系,随二如果“系”初,那就是天道上的联系。随二如果“系”三,那就是人道上的联系,人道上的联系是一种表面上的联系,或者说是外在的联系。随卦二、三都讲“系”,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随从”,说白了也可以叫“跟着走”,后者是“随和”,说白了就是“你走你的,我不干涉”,我只是等着“求得”。

随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四,四爻又是主要方面,它的行止决定着随卦的命运,作为“随从”,它是初爻的“开路先锋”,但二、初爻也在“随从”它。“随有获”的“获”可以理解为“收获”,因为与初爻的“交”意味着它可以从“君主”那里得到接济,即便没有物质上的接济,也还有精神上的信任与支持。但是如果四爻仅仅停留在“收获”上,而没有进取,那么初爻的“元亨”也就窒息,随卦也就面临着垮台的危险,这就是四爻的“贞凶”。四爻的进取方向是上爻,上爻是四爻的服从者,无论是从天道上看,还是从人道上看,上爻都在四爻发展的方向上,当然走人道还要经过五爻,这就是“有孚在,道以明”,四爻坚持这个方向,那还有什么灾难呢?

五爻是天元,又是一个强爻,但处在三道分途当中,按照天道当至二,按照地道当至初,按照人道当至上。如果至二,增加了二爻的力量,那么很可能破坏了随卦的动态平衡局面;如果至初,一则不合时宜,二来也不合人道;至上也不合时宜,但有利于卦体的稳定。从地道的角度看,五爻与四爻一样,都拖曳着上爻,使得上爻难于行动;从天道的角度看,四爻至上有优势,从人道的角度看,五爻至上有优势,所以上爻既是四爻的服从者,也是五爻的服从者。从五爻的角度看,俘获了上爻,也就在与三爻的较量中更占优势,既能保持卦体的稳定,还能为自己保留了一条通道 ,这就是“孚于嘉”。

上爻可以说是“一仆二主”,“拘系之,乃从维之”讲的就是上爻不得自由的一种状态,上爻也不是没有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王用亨于西山”,“王”就是五爻,五爻要与其它爻实现通达,最好是通过上爻,上为戊为“西”,上爻居高,故以“西山”为喻。

【误区】

传统易学对随卦的误解有许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系”、“失”问题。前面已经谈到,真实的卦体是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圆圈”,每个“圆圈”上有四个爻,这样任何一个爻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势必牵扯到同一个“圆圈”上的另外三个爻,也势必有两个爻不被牵扯。初、二、三爻不在同一个“圆圈”之上,它们各有自己的“根脉”,也各有自己的发展趋势,就象是“拔茅茹以其汇”,因此这三个爻也就势必有“系”有“失”。传统易学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更不了解真实的“三道”,所以也就不能正确解释爻的“系”、“失”问题。

【周易指要】(20)蛊第十八

                        【卦体与易道】

1、蛊卦与否卦一样,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所以是一个失衡卦。

2、随卦变蛊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随的爻时是丙乙己丁甲戊,倒过来变成蛊以后就成了庚甲辛己癸壬,与随卦一样,蛊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卦。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蛊卦新提出的象有“蛊”、“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干父之蠱”、“干母之蠱”、“裕父之蠱”、“用譽”、“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等。

2、蛊卦的卦象就是“蛊”,“蛊”有惑乱、过失的意思。

【简译】

蛊卦排在第十八位,是个“复筮卦”。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初爻是通达的,适宜涉渡大川。先甲三日为辛,后甲三日为丁。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纠正父亲的过失,自己有儿子,没有灾难,形势严峻,最后吉祥。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纠正母亲的过失,不可保持静默。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纠正父亲的过失,稍有迟悔,没有大的灾难。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宽容父亲的过失,前往相见将不体面。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纠正父亲的过失,只能从名义上。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不侍奉王侯,以自己的事业为高尚。

【简析】

蛊卦是随卦的“覆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随卦的一个结果。随卦说明,无论是随从,还是随和,都有一个“道”的问题, “道”如果不同,那是没有办法随从与随和的。从人道上看,随初不可能随从二,因为由初丙至二乙是一个天人相悖;随二也很难至三,因为由二乙至三己隔着四个时间单位;随三根本不能“随”,因为这是一个“只入不出”的爻;随四也不能至五,因为由丁至甲需要七个时间单位;随五也很难至上,因为由甲至戊需要四个时间单位,,再加上这里有个“人地相悖”。这就是说,如果按照人道运行,随卦可以说是谁也不随谁的。再从天道上看,随卦二乙如果“随”初丙,不仅是正与人道犯顶,也因为有四爻的制衡,事实上这个“丈夫”不能系;随初丙“随”四爻丁、随四丁“随”上爻戊以及随上戊“随”三爻己,都不合人道与地道,所以也很难“随”;随卦中真正能“随”的是五爻甲,五阳二阴,从包承的角度看,由五至二更容易一些,但是,二爻与四爻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中,如果给二爻增加一个砝码,就会使随卦的平衡局面遭到破坏,从稳定卦体的角度看,五爻还是不宜至二,而是牵制住上爻为佳,这也就是“孚于嘉”,所以从天道上看随卦诸爻也是谁也不“随”谁。随卦的稳定与五爻的不作为关系巨大,也与初爻是个强爻有关,当随卦周而复始变成蛊卦以后,随卦中包含的矛盾就显现出来,蛊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二,这个矛盾的解决主要靠的是蛊三。蛊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先甲、后甲”原则、“干父之蠱”原则、“干母之蠱”原则、“裕父之蠱”原则、“有子、考无咎”原则、“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原则等。

1、“先甲、后甲”原则。蛊卦辞讲“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习惯上就叫“先甲后甲”。蛊卦辞为什么要系上这样的辞句呢?它的意义至少有这样三点,一是说明易作者在编制卦辞与爻辞时确实使用了天干。在泰卦中首次出现了“帝乙”一辞,如果说“帝乙”的出现还不足以说明易作者运用天干的话,那么“先甲后甲”的出现是再明确不过的了。二是天干首先是一个顺序,当作时间顺序时,说明爻有先有后,有开端,有终结,有过程的中间阶段,还有爻与爻之间的包承关系。三是在卦体之上,天干是与爻位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爻位用不同的天干来表示,而不同的天干又反映了不同的爻位。从乾坤的定位原则中我们已经知道,先甲三日之辛与后甲三日之丁,原来是同一个爻位,只是表现的时间不同,运行的方向不同而已。

2、“干父之蠱”原则。“蛊”者,惑也。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谁有“惑”?为什么“惑”?“干父之蠱”一辞说得很明白,那就是这个“惑”是“父”之“惑”。父又为什么“惑”呢?这也需联系随卦,我们已经知道,正是随五的不作为、不发动,使得随卦保持了稳定的局面,随五的这个态度无可厚非,但是在环境改变了的情况下,也就是在随五变成蛊二以后,蛊二却成了动乱的根源,何以求稳的初衷带来的竟是动乱的后果,这就是蛊二迷惑不解的一个地方。蛊二的迷惑不解,在其它爻看来就成了过失。而其它爻的“干父之蠱”则也说明这些爻本身不是“父”。

3、“干母之蠱”原则。同“父”一样,“母”字也是第一次出现,这也是一个“初筮告”。蛊卦中有三处讲“干父之蠱”,独有二爻讲“干母之蠱”,这说明二爻本身一定不是“母”,迷惑的一个表现就是不知道过失的根源,常常错怪别人,如果二爻是“母”,她自己纠正自己的过失,那是明智之举,也就不是“蛊”了。

4、“裕父之蠱”原则。“裕”为丰富、宽绰、富裕,“裕父之蠱”除了说明这个爻本身不是“父”以外,还说明它对“父”之蛊的态度,那就是宽容、容忍,甚至是加大“父”的疑惑与过失。

5、“有子、考无咎”原则。“子”字此前已出现多次,但大多是“君子”、“女子”、“天子”之类,当作“儿子”讲的“子”有蒙二的“子克家”。“有子”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有儿子”。“考”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履卦,履上讲“视履考祥”,那个“考”字当做“成”、“终”解,蛊卦的“考”则是与“子”相对的“父”,但由于蛊卦中有“父”字,因此这个“考”也就只能是不同于“父”的“父”,换句话说,这是祖孙三代,如果说“考”是“父”,那么“干父之蛊”中的“父”就是“祖父”,而“子”则是“祖父”的“孙子”。

6、“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原则。蛊卦中有“父”、“母”、“子”、“考”,上爻谈到了“不事王侯”,说明蛊卦中还有“王侯”,也说明上爻不是“王侯”。需要注意的是上爻为什么“不事王侯”?为什么这个“不事王侯”是“高尚其事”?这只有结合卦体与易道才能说明白。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蛊卦的卦辞与爻辞。蛊卦与随卦一样,是一个失衡卦,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从卦体上可以看出,蛊初主要受到来自二爻与三爻的压迫,蛊初与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这也可以看作是动态平衡;蛊初与二之间可以看成是“人地相悖”,即按照人道初当至二,而按照地道二又当至初。从天道上看初与二的关系,那么就是初不能至二,因为由庚至甲需要四个时间单位,由二也不能至初,因为甲在蛊卦中是个“只入不出”的爻。当然这也不妨碍爻做整体的运动,也就是连同爻位一起移动。作为人元的蛊初,它的基本任务是支撑卦体,但是作为一个弱爻它又必须做出选择,以应对这个局面。卦辞讲“元亨”,这里的“元亨”显然不是数的交流,而是位的移动。“利涉大川”显然也是指的由初至五,至于“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则是具体指出这种变动的时间,也就是当三爻辛变成丁的时候,这个“丁”就会来接替初爻。

蛊初辞为“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这是什么意思呢?既然说“干父之蠱”,那么这里一定是以“子”的身份来纠正父亲的过失的,如果再讲“有子”,那么这个“子”就一定是初爻的“子”,相对于这个“子”而言,自己就成了“考”,而初爻的“父”实际上成了“祖父”。蛊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人伦关系取象,来说明爻与爻的差异与联系,谁都知道,父先子后,没有父就没有子,子还可以再有子,如此等等,但是在解释蛊卦时,人们并没有弄清楚蛊卦爻与爻之间的这种先后关系。蛊初庚的“子”是谁呢?原来就是蛊三辛,庚先辛后,蛊初软弱,难以支撑卦体,好在有个强大的儿子可以接班,那么也能使卦体保持稳定。蛊初的形势与选择和谦初有些相象,不过谦初与谦三的关系是“子”与“父”的关系,谦初“用涉大川”,那是柔弱的“儿子”被“父亲”驱逐;蛊初的“利涉大川”则是“父亲”给“儿子”让位。

从蛊二的“干母之蛊”可知二爻不是“母”,也可知它正处在迷惑状态,原来它才是制造了麻烦的“父”,它使得蛊初难于支撑卦体,更难于践履人道,也使得其它爻坐立不安。但是如果说“父”是在故意制造麻烦的话,那也冤枉了它,前面谈到,从随五的行止来看,它的初衷还是稳定卦体,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自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把责任推给了“母”。“贞”字一般表示稳定或静止,蛊二是蛊卦的终结阶段,更难有所作为,那么“不可贞”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解决蛊卦的问题一个靠更换人元,这可以看作是改变蛊二的环境,再一个就是蛊二自身的改变,“不可贞”就是不能满足现状,也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干父之蠱”这个问题上,蛊三与蛊初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两个爻的地位不同,表现的时间也不同,如果说蛊二对初爻有压力的话,那么蛊二对蛊三没有任何压力。蛊二至初是正与人道相悖,蛊二如果至三便是正合人道,当然这是在蛊二能够运动的条件下,事实上蛊二正处在“休眠”状态,所以不会给三爻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三爻也不会给二爻造成影响,因为一则正与人道犯顶,二则由辛到甲还隔着三个时间单位,这就是“小有悔,无大咎”。

从蛊二的“干母之蛊”和蛊四的“裕父之蠱”可知,这两个爻一个为“父”,一个为“母”。如果说二爻把“蛊”的责任归罪于“母”是个冤案的话,那么四爻的“裕父之蠱”说明这个“母”是清醒的,它之所以宽容,其实也是不得已,这是一个弱爻,尽管它在蛊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但终因力量有限,这就是“往見吝。”

在“干父之蠱”这个问题上,五爻的态度与三爻一致,不同的是由三至二不合时宜,由五癸至二甲正合其时,再有就是三阳五阴。从合时这一点说五爻的“干父之蠱”没有悔的问题,从阴爻的角度看也是力量有限,所以爻辞讲“用誉”。“用誉”也就是名义上说说而已,真的要这个爻来纠正父亲的过失,那是办不到的。

围绕着“干父之蠱”、“干母之蛊”与“裕父之蠱”的矛盾,蛊卦还有一个超然物外的爻,这也就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上爻。上爻为什么如此清高呢?这看一看上爻的处境也就明白了,上爻在方向上有四个选择,但从客观环境与自身利益考虑都不可取,五爻为癸,上爻为壬,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此路可视为不通;上爻至四,也就是由壬至己,中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且不合地道与人道,这也是条绝路;上爻至三,这是一个“天地相悖”;上爻至二,合乎地道,只是略不合时宜(由壬至甲),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这样一来,那就更是“裕父之蠱”,即加大父亲的过失。如果上爻不动,也就是“不事王侯”,或者接纳三爻上行,也就是“高尚其事”,那么蛊卦的卦体也许还能够保持稳定。但是这一切也不是上爻一个爻的意志所决定的,当着蛊初让位于三,上爻也就被拖到了三位,这个变化对蛊上而言,也就意味着随卦中新登基的“君主”的下野。

【误区】

从蛊卦的卦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易作者运用了天干,否认易作者运用天干是不对的,但是对易作者如何运用天干,传统易学却做了错误的解释,如乾纳甲壬坤纳乙癸之类。蛊卦以人伦关系取象,说明二爻为开端,四爻为终结,其它爻分别是过程的中间阶段,对这一点,就是单从爻辞上也可看出端倪,至于乙癸、丙壬、丁辛、戊庚同位,这是乾坤卦的规定,掌握了这些规定,也就不难对“先甲后甲”做出合理的解释,对蛊卦的态势及其变化也就不难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4周易指要(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