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很实用又有意思的书

(文末附导图)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大学教授,一个是哈佛的心理学教授桑德希尔,一个是普林斯顿的教授的艾尔德,同样是名校教授,有着差不多数量的课题和学生,桑德希尔却觉得有很多事情延期又延期,时间永远不够用,而艾尔德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写这本书的一个契机是在于他的两个同事在写关于研究美国低收入人群的一本书,让他贡献一章,然后他发现他时间不够用的苦恼和和贫穷的人是一样的模式和表现形式。

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呢?因为桑德希尔说他时间不够用到必须去写这本书。

不仅是时间的贫穷,金钱的贫穷,还有社交的贫穷—孤独,都有共性,所以他们希望这本书找出普适性的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

首先稀缺是什么?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而稀缺心态是指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简单一句话,就是说稀缺心态会让你变蠢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一个概念:带宽来解释。

也就是心智容量,主要体现在认知力和执行控制力。

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你变蠢了?因为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并且稀缺,会延续稀缺,并加重稀缺。

有一个故事帮我们更好理解这段话

在饥饿试验后,仅仅只是饿了3天的高材生说都要放弃人生梦想,从事农业,并且即使自己知道只关注食物的人生是没意义的,但是他们依然会去选择从事农业。这种稀缺心态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可见稀缺心态对人大脑的影响是潜意识且深深印刻。

当你处于稀缺心态时,你的大脑只关注在你稀缺的事情上,认知力会变窄,执行力会变弱。因为注意力以外都是灰色的。。。

其实稀缺心态也有一个好处,叫专注红利,就是当在截止日前,你会高度专注,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考虑,然后冲刺般完成必做事项,会有一种截止日爆发力。

这种专注红利短时间内是好的,但是稀缺心态是持续的,持续的这种爆发,内耗极大,而精力有限,所以慢慢只能凑合,然后陷入不断解决紧急事项的打地鼠之中,完全忽视重要不紧急的事项,没有计划的体力去执行。

这非常要命!

怎么办呢?

先看见这个稀缺心态的原因和陷进,陷入贫穷不是我们特有的问题,即使是高材生,教授也会有的一个现象

其次要知道,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

余闲不是一天安排10件事情的9件,而是只需要完成3件事情的余闲。

余闲可以缓冲突发情况,也会让我们不那么恐惧犯错,对犯错更包容,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容易买很多不那么需要的东西,但是人总会犯错,对错误包容会使成长的路更宽

余闲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给穷人一笔钱离开债务后发现,几个月内没有负债,但是一年内又出现了,因为没有负债的他们没有更多的闲钱去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周期性大笔开支,会慢慢拉回贫穷陷阱。

余闲让我想起来冗余,在这次疫情过程中 一直被诟病的医院行政后勤庞大的团队,街道办管理处这些机构,让医药团队可以短时间内飞速运转,当然这中间也有庞大的各界支持,但是也说明在资本足够的环境下,一定的无用的冗余是有抗风险的必要!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稀缺,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可怕不自知。

当你知道事情可怕之处,就会找到办法去完善。

如何更好逃离贫穷和忙碌

改变心态,心态是个人认知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人层面了解贫穷始于富足,在富裕的时候要谨慎,宽裕时先做重要的事情

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没有稀缺心态,也可以顺势而为:将重要的事情落在视野内,例如看书,身边有一圈看书的朋友,比没有更容易多看书;忽视的事情设为默认项,例如工资日自动储蓄或定投,固定家庭陪伴日,


节省带宽,复杂事项设置模板套用,例如之前我两个月的日复盘套用的模板填空,这一周没有这个固定事项,漏了好几次没做日服盘。。。。

精力好的时候做重要事项,心情不好不要做决策也是一样的道理。

设定自己的圆圈日,休息是必做项,运动组队也是同理。一起行动即可以是同侪压力也可以是动力,取决于你如何用。

给必做事项做清单辅助

道理和方法大家都知道,难得是你是不是真的决定去做。


希望这本书让你知道不要绷得太紧,也不要太松,个中滋味,自己感受。


接受理解拥抱真实的自己,主动选择

每日复盘

一日日慢慢地努力

慢慢来,或许比较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稀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