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哲学简史》第三章

司马谈分类:各学派的起源(origin)

虽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主流,但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之间,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体系大放异彩。

司马谈将各思想分为六个学派:

阴阳家:天文学的一支,阴阳交互形成了各种宇宙现象

儒家:学者和思想家为主,讲授古代经书

墨家:在墨子领导下,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

名家:研究名字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法家:源于政客,他们认为好的政府应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道家:尚“无”,重道尊德

刘歆分类:

刘歆将中国哲学分为十个学派,其中前六派与司马谈分类相同,后面四家分别为:纵横家、茶家、农家、小说家。刘歆的分类比司马谈分类进步的地方在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追溯了各家的起源:

理论背景:周朝礼崩乐坏之前,只有官学,没有私学。之后这些掌握特殊技能的官员四散开来,流落民间,并以私人身份招收学生,在官员与教师分化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诸子百家。

儒家:源于教育系统,学习六艺、注重仁义、以尧舜为祖先,周文王、周武王为范例,教师权力至上,尊崇仲尼,传授的知识都经过实践的检验。

道家:源于史官,学习古代胜败存亡之道,坚持纯真与谦虚。

阴阳家:源于天文学家,关注四季轮回与星象变化。

法家:源于司法部,重赏罚。

名家:源于礼官,注重名实相符。

墨家:源于寺庙的守卫者,兼爱、重品德与能力、重孝道。

纵横家:源于外交家,

杂家:源于议官,融合儒家、道家、名家、法家。

农家:源于管理土地和谷物的人,教人们播种和督促人们犁地及种桑树,确保衣食充足。

小说家:源于稗官,由那些搜集街谈巷议等消息的人组成。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刘歆的理论中有些细节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尝试追踪溯源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其他角度来解释:

公元前十世纪的中国,最高统治者是共主,下面是诸侯,诸侯是政治和经济掌控者,诸侯下面是农奴,这些农奴在和平时期耕种,战时参战。

贵族不仅掌控经济和政治,而且是唯一能接受教育的人,掌控学习,跟他们紧密相连的是掌握各行各业技能的官员。而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因此在刘歆看来那时“官师不分”。

秦朝统一六国后,封建领主体系被废除,但是此前100多年前,封建领主体系就已经开始解体,但是到现在也没人明白为什么解体,但我们至少明白,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是社会经济、政治转变的时期。

那时有些贵族经历战乱或其他原因失去土地和权力,流落民间,也有普通老百姓因为特殊的技艺和官员的喜欢而位居高官。

在此大变革下,之前掌管各门技艺的官员流落民间,为了谋生,开始以私人身份教书,自此,官师分离。

由于不同流派掌握的技艺不同,渐渐形成了各种学派:

儒家:出于文士;

墨家:出于游侠之士;

道家:出于隐者;

名家:出于辩者;

阴阳家:出于方士;

法家:法术之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中国哲学简史》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