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时候,也会用苏东坡的这句诗来勉励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活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辉,隔着山河岁月,映澈古今。

前半生苏轼,后半生苏东坡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当他读到苏轼的文章,赞叹不已。

他本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该第一名的成绩定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再看苏轼之前写的旧文,欧阳修更是惊叹:“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才华横溢,举世无双。进士及第,名动京师。就这样,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然而,命运无常,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

公元1079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最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

黄州,是苏轼的命运转折点。

到了黄州,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躬耕于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为改善伙食,他还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即使贫困艰辛的日子里,他依然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又被命运重重摔下。

苏东坡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只有短暂的一时繁盛。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被命运夺走一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苏东坡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把失意融化了,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艺术美学。

他把挫折揉碎了,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

他把颠沛流离接纳了,化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

在命运的千锤百炼之下,他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与浮华,集儒释道于一身,心如止水,悟彻天地。

诗意,可抵岁月漫长

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在于他能够将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均衡调和。

而这样的调和,让他在春风得意时,积极入世,心系天下苍生。在仕途失意时,寄情山水,随缘自适,回归诗意的精神家园。

诗意,是他的热爱,亦是他的铠甲。当人生跌至谷底,内心总要有一些热爱去化解这样的悲伤。

在苏东坡眼中,万物皆可入诗。阳春三月,他与朋友路上遇风雨,大家都没伞,十分狼狈。雨停之后,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人生,难免会遭遇风风雨雨,与其唉声叹气,指责抱怨,不如从容前行。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的仲夏之夜。苏东坡与好友乘一叶扁舟,至赤壁游览山色。清风徐徐,月光如银,万顷江波,澄净空阔。

世间的所有喧嚣皆已退场,天地之间一片静谧。沐浴着清风明月,置身于天光水色之间,苏东坡挥毫写下了《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有的困苦终将逝去。他用诗抚慰了自己,也温暖安慰着我们。

人生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

苏东坡的诗意人生,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超然物外的洒脱,宠辱不惊的淡泊。

同年九月,苏东坡夜饮晚归,敲门半天不应,才知家僮已然入睡。于是他独自来到江边,听惊涛拍岸,看风起云涌,思绪万千,吟出了《临江仙》: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无论生活多难,他都能够取悦自己。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活得通透,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最有趣的模样。

如白落梅在《苏东坡传》里所写:

无论处何境,用哪种方式,他皆能从困苦中找到岁月的一盏清光。轻轻挥舞衣袖,即可化作庄子的鹏鸟,放下尘俗,飞到云天。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苏东坡在《东栏梨花》里写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他始终清醒而坦然。当一个人看清了人生的真相,便无畏风雨和波折。接受生活,与自己和解,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快乐。

人生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无论生活有多难,也能够让自己快乐。

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平凡的我们,也许不会如苏东坡一般经历大起大落,却依然有各自的精神炼狱。是名利的束缚,是爱恨的情执,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

面对人生的风雨,苏东坡写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即使一再被贬,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

苏东坡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无数失意愁苦之人,也从他的身上汲取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渐渐远离忧伤和愤懑,变得更加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慈悲,是笑纳一切的达观。

正如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提到苏东坡时所说的评语——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学习他的人生态度,可得超脱;学习他的生活态度,可得趣味;学习他的艺术态度,可得境界。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读懂苏东坡,便是人生快乐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苏东坡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