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父母亲

近期看综艺的时候意外看到一个点让我很有感触。

岳岳老师的《五环之歌》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可能大家大多也跟我一样,不知道岳岳老师还有一首好听的感人的歌儿,叫《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我多想不顾一切去看你,

让你看看我的成绩,

算不算有了点出息,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我一定不顾一切去看你,

让你看看我的儿女,

长得像我又像你。”

歌词儿很简单,旋律是轻柔的,但这朴实无华的一字一句啊,偏偏揪着你的心。

中国式家庭很奇怪。

我们一般不会听到父母亲之间表达爱意会说“我爱你”,表达思恋会说“我想你”。

而是父亲偷偷的顶着藏私房钱曝光的危险去买一条他自认为是漂亮的项链,悄悄的搁在母亲床头。而母亲呢,她会佯装生气得责怪父亲乱花钱,说上有爹妈要孝敬,膝下尚有年幼的子女要上学,头头是道的理论十来分钟以后都会加上这样一句结尾,“给我带上我看看,不好看就拿去退了。”

但你后来也从来没有看到母亲会拿去退,哪怕她不戴,她也小心翼翼的放在抽屉的最里面,等哪天家里来客人,她就洋洋得意的拿出来,“我家那口子悄悄给我买的,我又不爱戴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真是浪费钱。”

我们也一般不会听到父母亲对我们说“我爱你”或者“我想你”。我们深受这样的儒家文化熏陶,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长大的我们也鲜少会对我们的父母亲说“爱你”,“想你”。

我们听得最多的是,

“妈妈不爱吃这个,你吃吧。”

“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爸爸打电话也没啥事儿,就问问你钱还够不够花。”

我们说得最多的是,

“妈,我没事儿。”

“妈,今年这个假期我不回来了。”

“爸,钱够花。”

难过吗?好像有一点。

那些你其实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对父母开口却终究难以启齿的表达感恩和爱意的言语;那些你其实可以抽出来陪父母却因为“下一次吧,总有机会的。”理由而搁置的时间;那些你本该尽却来不及尽的孝道。都会在你们阴阳相隔以后,在每一个你睡不着的深夜折磨着你,你会愧疚,你会自责,你甚至会想,“你们怎么就没能再多活两年啊。”

世上的事儿总是这样,每一件到来之前,你都没准备好。所以我们才珍视可遇不可求的怦然心动,所以我们才耿耿于怀一去不复回的岁月。

即便如此,谁也没法跳出这样的轮回。我们也会带着遗憾离去,我们的子女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奈叹息。

我生于九七年,虚岁二十有一。我们这代人啊,大部分都是由老一辈拉拔长大的,因为父母亲都忙于外出打工赚钱。

我也不知道为啥,我们的父母去了他们所认知的远方,但是在远方的别人的父母又去了更远的地方。在这个无穷尽的循环里,他们被时代驱赶着前行。

少则五六年,多则十余年,成功与否的,终归得还乡了。

他们买了好多漂亮衣服,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可是孩子只会躲在姥姥的身后偷偷的看着眼前这个热情的陌生人,姥姥会说“叫爸爸叫妈妈。”,可你叫不出来。他们会失落会难过,你甚至看见了他们眼里点点的泪光,但是,你不知道,你也不知道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两个长长久久消失在你生活里的至亲。

所以我们这代人啊,跟父母亲更疏远一分。

以前离家求学的时候,父母时常打来电话嘘寒问暖,偶尔有假期回家的时候,父母也总会多花些钱买点好菜。那个时候尚能理解父母,心里怀有感恩。

可随着父母的年龄渐长,日子的空虚让她们越发牵挂离家的子女。我们给他们买了智能手机,教他们用微信,说“以后有事儿就可以发微信给我,有急事儿的话还是打电话。”

从那以后,每天微信里都有几条父母发来的消息。

“吃饭了吗?钱别太省着了。”

我回复“吃了,行。”

明天又是这样的话题。

有时候没看到忘了回复,母亲会责问我,“怎么不回消息呢?”

我回答不上来。

翻看微信聊天记录的时候,看到母亲发了五六条,我才简短的回了一句“好,我知道了。”时,又会心酸会责怪自己。但下一次,我还是回答不上来。

每次家里有亲戚结婚,生孩子或者办满月酒,母亲都会给我打电话,隐晦的暗示我可以谈恋爱了。我解释说我还小,不着急,说我以后可能不太想生孩子。母亲总会沉默在电话那头,然后半天憋出一句“你这样不好。”

现在我时常觉得父母迟到了十多年的爱让我有了心理负担。我不知道怎样回应他们的爱,也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爱。

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有一天我给父母亲发了无数无数条微信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母亲那头的电话再也没有接起的时候,我会哭。

所以啊,“子欲养而亲不在。”

多让人痛心啊。

但每一个平凡又自大的我们,都在一步一步走在这样的轮回里,挣脱不了命运的魔爪。

我知道,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每个阶段的人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烦恼是人生永恒不变的主题。所有这些烦恼串出了我们生活的故事线,推进我们故事的情节发展。

我尚且还算幸运,还能有这样的烦恼让我苦恼,还能发出这样感慨。

幸好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