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响声

      那是在很多天以前,刚开始读七年级,同学之间还处于一种陌生状态。我忘记了那天的日期,但那天发生的事我却记忆犹新。

      我记得那是在一节生物课上,沈老师讲课讲得津津有味。我还记得,沈老师当时转过头写板书,下面很安静,一个声音划破了宁静,那是手表或手机发出的声音——"叮咚"。我至今还记得声音是从教室左后方传出来。

      沈老师回过头来:"是谁的呀?" 班上鸦雀无声。我把头朝向我的同桌:"我们要完了。"果然,沈老师皱紧眉头:"没人承认,中午就都站着,别吃饭了啊!"

      我心里顿时很着急,还很生气,真想把这个幕后真凶给揪出来,我皱紧眉头环视四周(尤其是教室左后方),果然看出了猫腻。

      坐在左后方的黄玫茜之后一直望着她的桌子,望着桌上的电话手表。根据心理学来讲,一个人在偷了东西后别人再提起这个东西时,眼睛都会望着藏东西的地方。这起案子虽不是关于盗窃的,但她此时的动作跟这个差不多。按此推理,此时她桌上的手表应该是肇事者。

        不久,第一条理论正式生效,但是像写议论文的步骤一样:就事论事,就事论理。不仅要有论据和论证,还要有论点。现在论点是这起案子;论据是证明是黄玫茜的手表响了;论证是她一直望着桌上的手表。但现在不能那么早下结论。

      很快,到了中午,我们全都站起来了。我只能听到同学们在抱怨,我虽然没抱怨,但与诸多同学一样,都想尽快找到真凶。现在都明白全班只有一个人知情——真凶的同桌,只能看他(她)会不会说出来。

      答案披露了真相——不会。

      班主任任老师来了,她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她反复的问,一遍又一遍。见没有效果,她采用了最后的绝招 ,她有问了一遍,但她又加了一句——我不会批评你的。"这次绝对行"我心想。但结局很残酷。

    此时,案件有了新的线索——黄玫茜在老师讲话的时候依然望着桌上的手表,再次符合上文所说的心理学判断方法。但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可就在此时,班上的同学又提出了新的假说

    一、监控肇事说

      这种说法的"论证"是监控开启或关闭会发出声音,这种说法听上去说的通,因为教室左后方有监控。

    但我后来将其排除,老师怎会不知道监控的声音呢?所以排除第一个可能性。

    我心里很伤心,每一次排除一种可能性,破案的时间会被延长,除此之外证据正在每分每秒的消失。

  二、701班同学肇事说

    这种说法的"论证"是701班与702班(我所处的班)之间有条缝隙那条缝隙说宽不长宽,说窄也不窄,701班同学的讲话声能传过来的。

    但这种说法我觉得有点太荒谬了,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分贝值在缩小,更何况还有一面墙拦截了大量声音,传到702班的时候已是微小的声音,可现实不是这样。

    现在,两种说法都被排除,那么只有最后的一种可能性——电子产品肇事说。

    声音来源于教室左后方,除了黄玫茜之外,经常带手机的还有王羿博。但检查他的书包后没有发现手机。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再破案时,排除一种可能性是一种负担,而现在却可以大大缩小选择范围,难道不是一件开心事吗?

    但在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怀着激动的心,一直盼望着下课。自由活动时间,按规定是可以回班的,我用最快的速度冲进班上,班上空无一人,手表还在桌上,我按了其中的一个按钮,"就是那个声音"我激动的搽点药叫出来。这时,一个人走进了班上,一个接着一个,我的眼睛盯着大门,盯着一个又一个走进班上的人,用期待的的眼神看着他们。

    "哎呀,怎么还没来。"我尽力用最小的声音说,话音刚落,她就走进来。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我激动的跳起来,"收网的时间到了。"我直接将其当场揭发,就在一瞬间,有的人在指责黄玫茜,有的人替他说话。Finally(最后),整个教室炸开了锅。但她最终承认了。

    一个人告诉我,每个人都会犯错,她又不是故意为止之,主动承认错误也需要勇气。有些小事也可以视为空气。

    第一宗案子的结局是我难以想象的,但那却像电影一样循环播放,发出的声音像小铃,一直在旁边发出响声。

    那人说的话唯独一句话未听进去,我仍记得那件事。第一次破案,成了心中抹不去的灰尘。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秘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