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学习小结

关于SCRUM我们从14年开始就在项目中逐步的摸索实践,教主也跟我一起推演过几次,在社区也曾跟其他小伙伴有过交流,当教主发布Bob在成都有CSM培训时还是想去学习一下,希望能从大牛那了解理论中的SCRUM是什么?跟我们实际使用的又有什么差异?高手是怎么做分享和讲授的?

两天的课程听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一、自我介绍的方式与平时又有些许不同

该方式除了用在自我介绍,还可以用于解决问题、分析需求、主题分享……

1、16个格子:Bob先让我们在A4纸上画了16个格子

2、主题:明确思考的主题(比如今天自我介绍、自我标签、关键词)

3、收集信息:在第一格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剩下的格子上尽可能的写上自己联想到的标签或关键词,这其实就有点像是在做头脑风暴,让自己不断去思考,还会刺激自己观察到一些平时没怎么注意到的地方

4、整理信息:对16个格子进行归类,属于同一类的打上相同的标识

5、分享呈现:经过上述步骤输出的自我介绍会更有条理、更结构化。

若是平时要做自我介绍时,可能想到1~3个点就开始讲了,可能不大会抓住重点,想哪说哪。在Bob分享他的自我介绍过程中,对于自己他理得很清楚,眼界宽、深度思考。关于赚钱的分享也是蛮有趣的(用自己的时间赚钱、用别人的时间赚钱,用互联网的思维赚钱)。在谈到分享时,“在快到无法复制、难到无法复制时”,你就不怕被抄袭了。

图片发自App

二、课程讲的很生动

那天跟教主一起回顾当天的课程时,我说很多内容其实我都知道,跟着Bob串了一遍,但是Bob的课堂讲得很生动,要是我去讲会怎么讲?可能会很尬很干瘪,教主马上分享了几个专项练习的方式(教主总是有很多idea),我个人觉得还蛮难的,竟连名字都忘了。跟老唐简单分享后,老唐说要不你啥时候给大家讲讲看?那就从项目内部开始练习吧!

三、敏捷是什么?

项目做“敏捷”转型也有近5年了,身边很多小伙伴会问“敏捷”到底是啥?你觉得做“敏捷”真的对项目有帮助吗?变化在哪?很多时候小伙伴提到“敏捷”会会心一笑,内心OS“敏捷就是会多,各种会议,反正就是不干正事儿就对了”,在我不能很好的澄清或者澄清没有用的时候,我要保持优雅而不尴尬的微笑。

在Bob讲到敏捷是什么的时候,我很认同。狭义上的敏捷有各种方法和实践,广义上的敏捷是个人和组织持续学习、持续反馈的一种心态。

图片发自App

四、SCRUM框架和应用场景

1、SCRUM:三大支柱是透明、检视、调整,Scrum是适用于复杂领域,发现问题的框架。所以这也解释了为啥很多人说我引入了Scrum之后问题咋没解决,Scrum暴露问题不解决问题,哈哈哈。

2、在Scrum中的关键角色、争议很大的角色—SM:服务型领导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SM是兼职角色,有时候SM与QA兼、SM与BA兼、SM与DEV兼、SM与PTL兼,兼职的SM们可能会练成戏精,每天需要上演着角色扮演、人格分裂的戏码,有时候做着做着逐步沦为团队打杂人员,SM的价值与自我修养也很重要。推荐的做法是:SM单独,或者1个SM带多个DEV团队。某司的SM的职业发展线路与项目经理职业发展线路一致。SM的考核与团队的成绩相关,团队的业绩好,SM的业绩才好,各个团队的SM最好横向考核。

3、SCRUM之3355

3个角色:下图是对SCRUM团队中PO、SM、开发团队最好的诠释

图片发自App

3个工件(透明性):PB、SB、PSPI

5个仪式(反馈框架)计划会、每日站会、评审会、回顾会、迭代

5个价值观:专注、公开、承诺、勇气、尊重

图片发自App

4、PB的梳理理论与实践

在练习的时候我们随随便便就能从PB表中找出一堆的问题,可是在实操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可能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需要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缩小这种差距吧。

图片发自App

5、关于四会

让很多人诟病“敏捷”就是会多,为确保Scrum运作顺畅这四会又是那么的不可或缺且非常的明确,而组织中团队是最小组织,由于组织结构的特点又有很多其他的会议,没有这四会的时候,团队的工作依然进行得下去,这四会就越发的显得扎眼了。在四会中有很多原因导致经常不开,开不好变茶话会的就是回顾会,怎样发挥大家的群体智慧,高效做决策,是SM的必修课。分享:谁说我们不能一起做决定,锻炼SM引导力。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6、很多问题说到底就是组织结构的问题,而组织结构又是由组织价值所决定的,价值驱动改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CSM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