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是明朝被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清朝教育皇子的时候经常用“你想学朱厚照吗?”可见朱厚照的荒唐,但是却不是一个糊涂昏庸的人。朱厚照被编排的最厉害的原因有可能有三个:1、朱厚照活着的时候就跟当朝的大臣关系及其恶劣。2、朱厚照没儿子,他死后是明朝皇帝就成了堂兄弟的嘉靖,嘉靖另一支为了证明自己的法统的正确性,也会纵容抹黑朱厚照。3、清朝人为了统治需要,极力抹黑。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描述,朱厚照拥有着胆魄,体格,精力,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开拓君主的特质,却被要求成为一个儒家导向下的守成之君,本身就是命运的错误安排。
千倾地一根苗
朱厚照是朱佑樘的嫡长子,15岁登基,在位时间16年。由于朱佑樘只娶了一个老婆,作为嫡长子的朱厚照拥有着无可置疑继承权。同时朱佑樘励精图治将大明带入了弘治中兴,给朱厚照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他拥有着幸福的童年,是个标准的富二代,成长于治世,享受过父母宠爱。明代皇子一般出阁读书的七、八岁左右,孝宗自己是在6岁,朱厚照稍晚,8岁出阁。也就是说,从8岁到15岁,朱厚照最少也接受了7年的严格教育。
朱厚照喜欢吟诗作画且精通音律,“作诗挥笔辄就,曾不构思” 并“能自度曲,被歌瞥”,好谈论哲学,宗教,精通道家,穆斯林,藏传佛教等诸多宗教精义,能熟练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却从不沉迷任何一个宗教,反而以一种超脱的眼光来宏观对比点评。
这些记录跟明朝那些事中朱厚照是个文盲的记录出入极大。
军事——给自己升官的皇帝
给自己取名朱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来给自己加封镇国公。这确实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是也看得出朱厚照的可爱。
《明实录》讲到武宗巡视西北边,沿途行军时的情景说:“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数千里,上乘马,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阉寺从者多病惫弗支,而上不以为劳也。朱厚照通过广收“义子”,京军与边军轮调等方式,逐步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并完善了军队的指挥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2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虽然后世对于这场“应州大捷”抱很多怀疑态度,但蒙古小王子部在此战之后数年内,再无大举南下,确是事实。而纵观明代帝王中,能够率军冲锋陷阵在一线的,除了朱棣,也唯有朱厚照一人耳。
明武宗以锦堂老人的身份重启关西情报网,置巴欧坊,让明朝走出母语圈,也对敌人的敌友关系了解非常清楚。正德十三年,土鲁番犯肃州。守臣陈九畴因遗卜六王彩币,使乘虚袭破土鲁番三城,杀掳以万计。 以至于朱厚熜常与大臣传唱明武宗事迹:“于时兵何卒办,将何卒良,至 今人有传其事者,可为训乎”,“皇高祖考岁一巡边,皇兄亦圣威远震彼,乃今内逆欺,外贼侮,可嘅”。
朱厚熜:皇高祖考岁一巡边,皇兄亦圣威远震彼,乃今内逆欺,外贼侮,可嘅于时兵何卒办,将何卒良,至 今人有传其事者,可为训乎。
毛主席:《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执政
弘治年间,文臣集团已经习惯了掌控皇帝,在明武宗初年文臣集团跟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八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文人集团原本想趁八虎为首的宦官集团根基不稳之机,击垮皇帝的秘书团队,完成对皇帝的掌控,虽然正德五年刘瑾倒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弘治年间的重臣相继致仕,牺牲刘瑾,不是文人集团的胜利,而是在朱厚照安排下进行的一次权力再分配,或者说重新的洗牌。意在剔除一些横生的枝节,做人员的精简化,并顺势缓和朝臣与皇权的尖锐矛盾。刘瑾只是朱厚照掌权后的“烹狗和藏弓”。而后来钱宁,江彬之流,不过是宦官集团的另一种演变方式罢了。经历了这次博弈,文人集团认识到他们不可能掌控皇帝本人,学会必须跟皇帝合作。
武宗在紫禁城旁边建了豹房,每日在豹房内嬉戏玩乐,虽然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虽说大臣不许前来,但还是特别强调,奏章要一件不少地送到宣府。所以说,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朱厚照年间也是名臣辈出,内阁首辅刘健、一品大学士谢迁、内阁首辅李东阳、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太保兼内阁首辅杨廷和、左副都御史刘宇、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曹元、光禄大夫兼太子少师梁储、刘忠、内阁首辅费宏、内阁首辅杨一清、靳贵、蒋冕、东阁大学士毛纪。在这些能力威望出众的名臣的辅佐下,正德年间的政局还算平稳。
朱厚照受父亲的影响,在减免地方赋税,减轻民众负担上做的也不差。这是一组数据:正德元年,减苏杭织造岁币,免陕西灾区税粮;正德三年,赈南京,凤阳饥荒;正德六年,免南方数省“流民暴动”区域一年税粮;......正德十四年,免南直隶税粮,为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数省流民提供房舍,粮食,种子,耕牛,并免税五年......虽然从减免的数额上看并不能与弘治年相提并论,但正德年的减税范围依然很广,持续时间也很长,在明代亦屈指可数。
明代中后期,救灾机制建设趋于完善,急赈、报灾、勘灾到赈济、抚恤,基本形成一套较为严格的因对抗全球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天灾救灾程序。正德水灾赈灾迅速有力,万历水灾赈灾迟缓不力。正德水灾发生后在巡抚秦金的领导下,由布政司、按察司派遣各道守巡、管粮、抚民等官“亲诣被灾州县查勘极贫军民受害之家量给仓粮赈济安插”,“量给仓粮赈济安插”说明当时已有急赈举措。能够组织急赈 一方面说明地方官对救灾的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另一方面说明尚有办法和渠道获得救灾钱粮。在吴廷举受命总理湖广赈务之前,巡抚秦金组织和领导了湖广的急赈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灾情的恶化与蔓延,罕有大面积严重饥荒。而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河南大水灾发生后,由于巡抚频更,早期急赈工作组织领导不力灾情恶化遂至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万历二十一年冬至次年春的大面积饥荒,人食人惨状到处发生。万历一朝多征战,故注重名将之战法抑或名臣之韬略,实乃舍本逐末。正德一朝封建经济潜力得以大幅释放,其生产效率与社会组织能力,正德实胜万历。
爱情
朱厚照有九位正式册封的妃子,但是朱厚照长期在外游乐,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在宠臣的怂恿下,搜罗了大量的能歌善舞的女人,多达十车。
这也许是明朝的特色,很多皇帝都有爱情故事被写入历史,朱厚照也有一段爱情被记录在历史当中,刘娘娘。
刘娘娘,《明史》中记载,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公杨腾妻也,以讴进,遂大宠幸。宁王叛乱时,朱厚照御驾亲征,大军出行不便携带女眷,将刘娘娘送到潞河一带,刘娘娘将所带玉簪给了朱厚照,并约定朱厚照派人来接的时候需要带着玉簪才跟来人走,王阳明迅速把宁王叛乱平定,朱厚照骑马过河的时候不小心把玉簪丢了,派人去接刘娘娘的时候,因为没有玉簪,刘娘娘始终不同意跟来人走,朱厚照很无奈,亲自乘着画舫到潞河去接刘娘娘。到南京后见到大佛寺,朱厚照非常高兴,便施舍了很多财务,有的时候会用刘娘娘的署名。刘娘娘没有恃宠而骄,在朱厚照扬州痴迷骑马打猎的时候,刘娘娘规劝才打消了到四川等地游乐的念头。刘娘娘一直没有明份,有可能是朱厚照死的太早还没来得及册封,这个女人很幸运,在朱厚照死后没有与朱厚照的宠臣江彬等人被清算,一直活到嘉靖时期,死后还有专属的墓葬,有陪葬品,她的墓位于清昌平东北八十里,与康陵遥遥相望,乾隆年间,她的墓被盗,挖出大量珍宝,盗墓者被县官捕获,此时才被知晓。
藩王叛乱和流民起义
可能是朱厚照玩的太狠了,让藩王们得这是一个可趁之机,安化王朱寘鐇和宁王朱宸濠分别举兵叛乱,但是朱寘鐇造反被仇钺带着百十个家丁35天就扑灭了,朱宸濠被后来的影视剧被描述的很NB,但是被王阳明带着一群民兵43天也灭掉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正德年间明朝人口暴增,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破产,在直隶地区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是,刘六刘七最初是劫富济贫,被称为“响马盗”,他们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畿。起义前后持续三年,转战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等广大地区。随着朱厚照调集边军等进行镇压,流民军慢慢被剿灭。
随着人口压力和土地兼并,从正德年开始,明朝开始了对川藏边界、湖广山区、西南各省开始开发,开启了西南地区归化的进程。
八虎
以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为首组成了一个可以跟外朝抗衡的内朝集团,由于刘瑾玩过头了废了刘瑾而补充了江彬、钱宁,正德一直依靠内朝牢牢的掌控者刀把子、钱袋子,这也是他这么折腾,正德年间还算朝局稳定的重要原因。
结论
以三驾马车的理论来论,刀把子、钱袋子和笔杆子,正德皇帝看似荒唐,但是对刀把子握的牢牢的,钱袋子捂得严严的,外朝整体运转也非诚正常。明代中期的问题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朱厚照其实并没有给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于社稷百姓来说,朱厚照做的也没有父亲孝宗来得实惠。朱厚照算不上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但同样也不是很多人口中的亡国之君。毕竟因为没儿子,死后也没人愿意给他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