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第十一》05:第三名的奖品是一个漂亮媳妇儿

《论语·先进第十一》05:第三名的奖品是一个漂亮媳妇儿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在参与编订《论语》的孔子后进门生们看来,谨言慎行者有几个表率。第一名是颜回,他将师者之言当做苗,个人想法当做草,终日如辛勤的农夫一般除草护苗;第二名是闵子骞,他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推定事情发展的结果,然后为着更好结果的出现而隐忍自己的言行;第三名便是这位南容了,孔子给这个“第三名”的奖品是一个漂亮媳妇儿。

南容这个人一天里多次诵读到《诗经·大雅·抑》中的“白圭”句,孔子讲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诗经》中的什么话有这样大的魔力?

南容反复诵读的话大概是这么几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几句话可以看作是南容的座右铭,被摆在目之所及的地方,整日里反复参悟。

白玉有瑕疵,还可以磨掉;说话如果有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第一名颜回的谨言慎行出自修行者的本能——除草护苗;第二名闵子骞的谨言慎行出自智者的洞察——终极推定;第三名南容的谨言慎行则出自现实世界的痛定思痛——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一个人读书时之所以能够对书中言语产生共鸣,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过相同的体验,只是自己有所体验却并没有如书本中言语一般精准地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才会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将之转化成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准则。

“三复白圭”的南容因为这句话获得了什么样的裨益呢?

《论语·公治长第五》中,孔子评价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这个人在有道之邦能够被见用,不至于被废弃不用;在无道之邦因为谨言慎行,也能够免于刑戮。

表面上看,从知到行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一个整日里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为座右铭,再三诵读的人,为人处世时也必然是谨言慎行的。实际上,绝不是这样简单的。从知到行之间,隔着一生的修行。

能读懂“于吾言无所不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像颜回一样,真正做到对师者之语心悦诚服的吸纳实践的不多。能依照事物发展规律推定可见结果的人比比皆是,但能够像闵子骞一样隐忍不发,不忘初心的也屈指可数。

佛教修行者中盛传一个公案,话说弘忍大师要选一个接班人,让大家各自作一首有禅意的诗。大弟子神秀的作品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诗没有被老师看上眼,不识字的慧能也作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诗被弘忍大师看中,选为第六代接班人。

实际上,神秀和慧能的诗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从知到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神秀的方式——时时勤拂拭,务实惹尘埃。就像南容一样,每天读他几遍,反复提醒自己。还有一种是慧能的方式,回到本性是空上。从本质上做个有更高追求的人,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话好讲,哪里还有有瑕疵的话需要补救?

神秀的方式是南容的方式,谁又能说慧能的方式就一定不是南容的方式呢?一个笃定了某种境界的人,一定会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那个境界。

一个每天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南容,怎么会拘泥于这种方式还是那种方式呢?

“三复百圭”的南容是值得托付的,所以,孔子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先进第十一》05:第三名的奖品是一个漂亮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