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胡老师喜马拉雅音频整理)
今天我们一起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关于家庭教育当中的如何打破家庭教育当中的误区。要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就必须了解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哪些,我们在这里只能呈现给大家一些片段,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他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能哇哇的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去做手术,可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了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不是因为这些孩子聪明或者是笨,也不是因为他的家境或者富裕或者贫穷,而是后天环境教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路上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学家洛克很早就提出,家庭教育一定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配错了绝不能指望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来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说的有点夸张了,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会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一些,那么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玩具。中国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包括现在我们的很多的家长让孩子背了几首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认为这就是国学,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是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身心教育的甚慢,不可助长也。真正谈到这一现象,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怕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实际上不是孩子输到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死到了起跑线之前。不是把孩子当作玩具,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精神的主宰体,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在早年的时候能够拥有守时,能够与人互动,探索世界好奇心和自尊心,拥有这样独立的人格,这就是让孩子不输到起跑线上。
误区二:期待孩子的感恩。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指使你,这样的母亲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其实也是内心对孩子有所期盼,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设的方向成长,如果孩子并不能如愿,他们就会深深的失望,并且把这种失望来伤害孩子,这就是期望值过高,我们把孩子当作我们期望理想那个人物去雕刻,而实际上,孩子是有他独特发展方向的,只要他拥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孩子就可以成功的成为那个人。
误区三:和孩子没有亲密的接触。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普洛伊德提出:“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精心的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着温柔的身体的接触。”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与母亲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以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向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而且没有亲和力。这样的孩子,即使他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在人格不健全的时候,也容易造成对社会的伤害。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是要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要培养一个只会做工的机器人。
误区四:不能恰当的理会孩子的哭闹。哭闹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沟通,我们要知道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他的哭声有这样的几种含义:第一种他饿了。第二种他渴了。第三种他拉了。第四种他尿了。第五种他病了不舒服。第六种他是在运动。那么其他的在这五六种基础之上才慢慢延伸出去。可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却从来不去理解这个哭声,闹声背后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误区五:认为孩子淘气。习惯性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而且能从淘气的过程当中学会不少的东西,所谓的淘气,只是没有按照你的意愿,他在探索,那么他在成长,我们家长总是要让孩子听话,其实,我们是害怕孩子淘气,其实淘气,我们都说淘气的孩子更有出息,那么什么是淘气?淘气就是按照自己想要做的那个方向去做的人。
误区六:对孩子缺少耐心。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儿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这是家长必须要做的,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有焦虑的心态,我们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应该在我们的掌控之下让他去成长,其实孩子是有他自然规律的。
误区七:喜欢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去作比较,然后一味的抬高自己,贬低自己的孩子,我们在比较的过程中,恰恰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
误区八:忽略孩子的尊严和自尊心。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我们格外的呵护,尤其是自尊心,只要有自尊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这一点。但是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当中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尊严。
误区九:打扰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胡闹,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而事实上,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也是他聚精会神的时刻,他把所有的精力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渴望知道的东西上来,家长在这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会被打扰,这对孩子大脑发育是不利的,家长总是关注的行为,培养自己对事物判断的能力,现在孩子一些常见的感统失调症,往往是因为缺少行动的自由造成的。
误区十:总是做坏的示范。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之前,父母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一个权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的父母是正确的,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言行当成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他自己这样错,肯定也不会错了,在孩子有正确是是非非的观念面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的内心的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寸,即便是家长的错误,他们也会盲目地模仿,并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使孩子后来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形成了习惯,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改掉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