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概述: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这是亚力士多德对社会化的认识。

分为:1.早期社会化 (儿童及青少年)

          2.继续社会化(成人时期)

3.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较好的遗传素质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媒  4.参照群体

五、几种社会化类型:

1.语言社会化(全部社会化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在个体社会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方面描述:性、性别、性别角色)

3.道德社会化: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4.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和培养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

一、定义: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二、分类:

1.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父母和成就角色—老师)

2.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公务员、军警和开放型角色——朋友)

3.按角色的功能(功利型角色—银行家、企业家和表现型角色—学者、教授)

4.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演员和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大多时候不自觉)

三、角色扮演:三个阶段(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四、角色失调:四种形式(角色冲突包含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第三单元  自我  身份与自尊

一、自我: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1.定义: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镜我是有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3.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生理自我,是原始形态,出生八个月至三岁左右;2.社会自我,三岁至十三四;3.心理自我,大概十年,从青春期到中年)

二、身份

1.定义: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2.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三、自尊

1.定义: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詹姆士——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2.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的进行社会比较)

3.自尊的测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