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树王

最近读完了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但树王却让我感触最深,也最让人心酸。

肖疙瘩一出场,就让人觉得这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我也一直在想树王应该就是肖疙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过树王并非生来就是护树人,他也只是被派到农场来伐树的。

然而他在山上遇见了这样一棵参天大树。没有人知道这棵树活了多久,在肖疙瘩的心里这棵树见证了一段岁月,是一种信仰,所以要保护它。可在其他人眼里,这是棵无用的树,所以要砍掉。

肖疙瘩不明白一棵老树怎么会变成无用的树,逃不脱被坎倒被烧毁的命运,为那些所谓的“有用之树”让位。即便力大如牛、又倔强又无畏的树王,也挡不住烧山砍树的大队伍和他们身后的那个时代。

大树倒下,树王也倒下了,带着一身的手艺、对林场的眷恋、无法守护大树的无奈和对当年受他连累的战友的愧疚,无法瞑目的逝去。肖疙瘩的骨殖葬处却渐渐长出一片草,生白花。“有懂得的人说:这草是药,极是医得刀伤。大家在山上干活时,常常歇下来望,便能看到那棵巨大的树桩,有如人跌破后留下的疤;也能看到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

树王与树共生死的宿命带着点寓言式的传奇色彩,但也让人感到无限悲凉。作为读者,我也不禁像肖疙瘩一样思考什么是有用的树?什么是无用的树?

我很难说我从《树王》里读懂了什么,因为树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作为后人,三言两语难以评说。可我似乎又从故事里读出做人的道理:执着,是一种能成事的品质,但执着同样也很容易变成疯狂。要把握好这个度,就不能丢掉自己的本心。

幸运的是,当我读到阿城写的自序,看到了这样的文字:《树王》里潜在的是蒙昧的良知,不是科学的,是原始的,但它面对的不是科学,而是愚蠢,这就使双方都走向失败。愚蠢没有良知,所以良知即使是蒙昧的,对于中国,也是有价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小记‖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