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4成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见面不到2次,逆反期提前

摘要:据了解,2018年度的白皮书研究共考察了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留守儿童心灵状况,样本总量达11126份,其中的83.7%抽自中南、西南、华东等三个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与国内留守儿童总体分布状况较为一致。

据国家民政部的调查数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西南三个地区。三个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839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近92%。

据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此次白皮书调查将留守儿童分为三种类型:

a、  “父母分离留守”(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都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b、“离父缺母留守”(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c、“离母缺父留守”(母亲外出务工,父亲没有在家照顾孩子)

并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结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帮扶提供依据,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01  亲子联结方面   

约 4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 次,约20%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亲或母亲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

离父缺母型留守儿童与父亲的见面次数较多、对母亲有明显的怨恨情绪;离母缺父型留守儿童与母亲见面次数较少、对父亲有明显的怨恨情绪。


  02  亲子关系方面  

对父亲和母亲的情感依恋水平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对父亲或母亲的行为依附水平最低,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在六年级以后转为逆反行为)。

在各个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处在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父亲行为依附得分出现负值,说明较早对父亲产生青春期逆反倾向。

 03  核心自我评价方面  

男生略高于女生,并且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有超过 8%的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处在较低或很低的水平。留守儿童核心自我评价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和半留守儿童。随着年级的增长,留守儿童的核心自我评价呈现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轨迹。


  04  情绪状态方面  

对于愉悦和平和两种积极情绪状态,大部分学生处在“适中”或“较高”水平,少数学生处在“低”或“高”两种水平;对于烦乱和迷茫两种消极情绪状态,约60%学生处在较低水平以下,约10%处在较高以上。

非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得分显著高于三类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烦乱状态和迷茫状态得分显著低于三类留守儿童。

  05  影响因素方面  

除性别、年级、地区等人口学变量以外,影响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主要社会和心理因素包括亲子联结、亲子关系和核心自我评价。在这三种因素中,亲子联结对积极情绪没有直接影响,对消极情绪有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各种情绪状态,而且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各种情绪状态;核心自我评价对各种情绪状态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在三类留守儿童中,离父缺母留守儿童和离母缺父留守儿童除了表现出对父母中缺失一方的怨恨以外,还在与父母中缺失一方的亲子关系、核心自我评价、愉悦状态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并且,离父缺母留守儿童和离母缺父留守儿童在烦乱与迷茫两种消极情绪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学生。

综合前三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父母与孩子的亲子联结水平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指出,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电话。

另外,留守儿童逆反期提前至小学五年级。在各个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值得关注的是,处在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父亲行为依附得分出现负值,说明较早对父亲产生青春期逆反倾向。

被孩子怨恨的不是“外出”,而是父母内心的忽视。孩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养家,而未外出打工的一方若缺失对孩子的心灵关爱与生活照顾,则会给留守儿童内心带来更难以抚平的伤害。

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善于将真我一面掩藏。全留守儿童在各情绪评估指标中均得分最低,但在核心自我评价中得分高,该部分数据甚至略高于部分半留守儿童,这种矛盾的现象,恰恰反映了一种无意识地对负面情绪的压抑,平和表象下或许存在更复杂的情绪隐患。

另根据“儿童的核心自我评价对情绪状态有显著直接影响”这一结论,李亦菲表示,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尊、自信对于改善其心灵状况十分重要。

未来,台铃梦想公益希望能有更多群体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公益事业,关注留守儿童心灵发展,给予情感抚慰,对其未来成长发展是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台铃梦想公益也将为此不遗余力,继续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4成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见面不到2次,逆反期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