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烟树》——今夜,不哭

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上空燃起,北京作为唯一一个双奥的城市又一次惊艳了世人。北京,从来都是一座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的城市。

“爱一个人,你就让他去北京吧,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应该让他去北京。”

北京,也许真的就是这样,爱它的人,欲罢不能,恨它的人,却是连回忆都不敢触碰。

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北漂了十几年的人,天亮之后,即将要离开北京了,最后一晚,她将出租屋打扫了又打扫,夜深了也不敢睡去,也不忍睡去,在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晚,她想将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刻入脑中也一并带走,可当透过窗口,望向曾经那么熟悉的,沉沉的北京夜空,再看向街景,想到昏黄的灯光照亮这座城市每一个晚归的人,只是不再有自己的身影,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北京,从来都是很多人的梦,也是很多人的梦想。有些人来了,又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离开了再回来,有些人回来了再离开。

于是,当回忆开启,一本《北京烟树》会将你拉入回忆的流年。

《北京烟树》作者侯磊,他是北京人,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文化学者。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

著有长篇小说《还阳》,小说集《冰下的人》《觉岸》,诗集《白鹅的羽毛》,北京非虚构三部曲《声色野记》《北京烟树》《燕都怪谈》,社科图书《唐诗中的大唐》《宋词中的大宋》等。

在《北京烟树》里,熟悉的北京扑面而来.......

一、胡同里的“烟火气”

提起北京,小胡同,四合院,天空中盘旋着带着哨音的鸽子,这就是一种标配。

但随着城市的多年发展,四九城,以及曾经的行政疆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可无论怎么变,皇城根底下四合院里的世事变迁,都真真切切地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北京烟树》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它记录了“冬日取暖”。

作者从“备煤,笼火,摇煤球,封火,一直讲到搪炉子,刷烟囱,土暖气。”

这段记录,不仅仅讲述了胡同里平常人家的真实生活,更是讲述了曾经一代人的那段记忆。

还记得当年我们小的时候的记忆里,也是同样的取暖方式。

那时候,谁家的生活是否安逸,就可以看家门口储存的烽火煤有多少,冬天里,谁家门口的大白菜堆了多少。

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更是在华夏大地的更多地方上演着。

只是因为这里是北京,在大大的四合院里,在小胡同里,在北京城里,才更加显得看起来“高大上”了起来吧。

曾经的生活有多真实,这段记录就有多细腻,对于很多新生代的人来说,这种记录,更像是在讲述一种“陌生”的生活。

可不得不说,这就是过去,那些曾经被人们真正经历过的时代。

有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再或者,人们总在慨叹时代的变化更迭,一个时代过去了,又一个时代开始了。

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过去的老旧回忆,才让今天的生活显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我们说要过好当下,珍惜当下,那么了解那些过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那些记忆,那样鲜活,而又那样充满“烟火”。

二、陶然亭里的“雪山”依旧

每个人的童年里,总有那么一个地方会让你念念不忘,它可以是你的秘密基地,也可能是你曾经去过,又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的地方。

在作者的童年里,陶然亭的“雪山”就是他的全部童年。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同学她也是地道的北京人,80后,曾经有一年,我们说到陶然亭,她第一句提到的居然也是这个“雪山”。看来,在曾经一代北京人的记忆里,这座“雪山”真的就是他们的“童年”。

说起“雪山”,没见过的人,可能觉得它到底是拥有怎样的魔力,那么神秘。

其实见过了它“真面目”的人,多少还是有些失望,或者觉得它“名不副实”。

因为,“雪山”其实就是一个用石头堆砌的类似假山的,有一个大的斜面的“大滑梯”,因为年久,可能也是因为免费吧,被很多人蹭来蹭去,已经是相当的光滑,锃亮。

现在的“雪山”,依旧是小小孩们的最爱,还因为,正对着它的,就是一座现代的小“游乐场”,在“古老”的“雪山”面前,新式的游乐场,远比“雪山”有吸引力。

可是,“雪山”那里也从来不缺排队的人群,我有一次上去,发现它的顶层那里的设计还是有些曲折,错落。可能因为怕出什么危险,不连接“雪山”滑梯的更深部分,基本上全都拉起了警戒线,早就不让人们进入了。

可在读作者的描述时,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这座雪山的存在,真的就是孩童时候多么好的游戏空间。

且在作者的描写里,从孩童的角度来看,那座“雪山”曾经真的是那么不可逾越。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孩童时有些东西,你认为它很庞大,难以征服。可当你成年之后,原来,你记忆中的它,原来完全可以被你踏在脚下。

陶然亭里的“雪山”依旧,但童年的回忆,清晰也罢,忘却也好。曾经那些你认为庞大的东西,在成年之后,再回头看,却也“不过如此”。

三、它就是它

所谓北京烟树,其实说的是“燕京八景”中的一景——“蓟门烟树”,意指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葱郁,如雾如烟。

而《北京烟树》,则是寄望于依依柳烟,述世态变迁,品人家冷暖,发怀古忧思。

北京,一座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海纳百川的接纳了如此之多形形色色的人。

这个城市鳞次栉比,人们似乎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李健的有一首歌里曾经这样写到: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 。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

可能在北京,我们才会更容易找到一种归属感,也拥有着更多地无力感。

侯磊在《北京烟树》中,这样写道:“没有谁像北京人这般留恋自己的家园,不论徜徉于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蜗居里苦中作乐。”

北京城是那样大,北京城又是那样小。

北京城的大,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

北京城又是这样的小,因为一个人,就拥有着和这座城拉扯起来的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得千丝万缕。当然,也可以把它作为你的又一个故乡,哪怕你是“异乡人”。

是的,这里是北京,它就是它,你来或不来,走或不走,它就在这里。

我们曾经以为北京很神秘,也以为它很威严、严肃。可当我们亲近它,才发现它极尽温度,又是这般鲜活。北京,不应该被称作一座城,更应该被看做一个人,你付之以真情,它还你以岁月。北京,却也是这样一座城,来了的人想过了逃离,可逃离的人却总也想着要回来。是的,它可能只是一座城吧,可为什么在《北京烟树》的郁郁葱葱里,我们却最终发现,你就是它!所以,今夜,不哭,就让自己迷失在这北京的夜里,且沉醉,且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烟树》——今夜,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