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小时候最经常听家人说的一句话: 谁谁谁比你怎么怎么样(听话,学习成绩好等)......长大后,我发现自己不是很自信,尽管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已经做的很棒,可是我时常感到自卑,生怕父母不认可自己的成绩。后来有一次因为某些原因和家人闹别扭时对她们倒出苦水后,父母也很惊愕我的抱怨,他们说:这不就是中国式教育嘛,在你面前不能夸,不然你会骄傲,在你身后,爸妈不知道有多为你骄傲。

       后来,我反思下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无意识的会拿她和她身边的小朋友做比较,我也重复着我父母带给我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而我正在实施的不就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的“暴力沟通”吗?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我们总是忽略语言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们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就如道德的评判、进行比较、甚至于强人所难这些异化的沟通方式,它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它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 作者所提倡的非暴力沟通,是鼓励我们去学会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彼此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是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两种模式,涵盖对己和对他人,让我获益匪浅: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正如人们所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内心要充满爱,让爱融入到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主导我们的生活。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盘,提升自身的沟通品质,让自己、让他人感受这个友爱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