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章 将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
老子说,阴阳变化有一个自然的起伏、转折、改变。而也是这一章,我们常常认为是老子搞阴谋论的一个证据。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有人读了这段说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其实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没有什么可紧张的。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歙就是收缩--若想让什么东西收缩,就得先让它张开一张,开一用力它就收缩了。 老子说花如果没开怎么会谢呢,当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要谢了,当月亮很圆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月满则亏了。这些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也不算搞阴谋,都是自然现象而已。
“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老子说强与弱是相对的,对比于强盛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衰弱了。 就好比王朝的更替,当达到强盛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走向衰弱了。而这些都是自然的现象而已。
“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老子说,想让一个东西让它倒掉,就得先让他升高。而这种也是自然规律,就如同股票的涨高跌落,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必然性,这叫做必然规律。 并不是阴谋论,当然也有人认为鬼谷子拿这一套去用,用的风生水起。曾老则认为,那是鬼谷子的事儿,老子只讲道理,大家要怎么用,请自便,这才叫做道。 因此老子讲归讲,大家爱怎么听就怎么听,要怎么用就怎么用他,根本不管也管不了,全在于自己罢了,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自作自受。 因为鬼谷子告诉我们,如果想杀一排人中的某一个人,得先让他站起来。就如同生活中某些事情戴高帽一样,想要杀谁就捧高谁。
别人奉承我们,捧我们,我们必须要特别小心谨慎,人家赞美我们,我们更要提高警觉。 “满招损,谦受益”必须要谨言慎行,谦顺 因此我们在鼓励别人也要懂得适可而止,把握住度到哪个位置,你就必须停在哪个位置了。
其实孔子老子都不反对任何事情,反正都是自作自受,你要听是你的事儿,要做也是你的事儿,反正最后无论结果好或是坏,你都是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的。
“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中国人最完美的智慧便是舍得先舍才能得不付出,怎么有收获呢? 老子又告诉我们,当你要给别人东西,应该完全没有目的的,是无私无我的。如果给别人任何东西,一心只想着怎么要回来,那就不叫道了。这可不是老子的主张。我们都对于无私奉献的人都很欢迎,都很真诚,但是一个想要从别人身上赚到更多东西的人,最后将会被别人所剥夺,当别人给予你很多的时候,你的贪得无厌将会让你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这里的柔弱并非我们一无所能的那个柔弱”,而是告诉我们先要知道刚强,才可以柔弱。
若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刚强还来,柔弱怎么行得通,最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而已。《道德经》的智慧,是告诉我们审时度势,人家争我不争,不一定会倒霉,因为晓得什么叫不争,懂得什么叫做无为,知道什么叫做柔弱的缘故。柔弱是懂得刚强之后,舍得守住弱的这一方,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不然就任人宰割了。
曾老这里用了太太和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若是先生结婚之后老是在外面喝酒,约朋友很晚才回来,太太不要急着和他吵,也不用随时问他在哪儿,否则就自我作贱就是讨人情了。太太应该把饭菜都热好,坐在那里等着先生回来,然后心平气和的看着他等先生问,怎么还不吃饭?我不是让你先吃吗?太太应该回我不饿(并不是,因为先生晚回来自己才不吃饭,是因为自己不饿而已)然后太太慢慢的把饭菜拿去温一温,热一热。如此让先生坐立不安,他自己会反省自己会改过。这就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柔弱胜刚强” ,也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你应该好好的去应用,这不是什么阴谋而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自然的想,自然的做就不会违反,自然什么事情都合得来,都好商量,这样就叫做无为无不为了。 相同道理运用在教育孩子也是极好用的。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鱼自然是不能离开深水的,一离开深水就活不了了。 鱼儿在深水里觉得自己自由自在,感觉不到深水的存在,而深渊也没有必要说自己怎么变化莫测。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国家有比人家优越的武器,却不展示给别人看。因为你一旦展示给别人看,别人一定研发出更高级的对付自己。最后搞得所有人都在防备你,甚至想要搞垮你,得不偿失。中国人的智慧--有些东西我可以公开我就公开不能公开的你就是问我,我也不知道这样才能永远占上风。 其实老子的话并不是这样的意思--展不展示对老子来讲都是一样的。他是想说国家应该有好的武器,国防是不可舍的,这叫做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如果你有了武器,到处去逞强到处去招摇,无意中把某些机密展示给别人,最后一定是倒霉的。因为别人一定会想办法超越你,打击你,搞垮你,这样就叫自讨苦吃。而这样的自讨苦吃往往是不能自得其乐的。
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就是道德常规。然而重点不在无为而是在无不为。
老子告诉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的合道,只要合道,不做就不对。“道常”真正的功效是在无不为。然而只有透过无为,才能够真正的无不为,否则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造成一大堆的后遗症,甚至不可收拾。
曾老举了一个例子,年轻的时候用身体去挣钱,然而不照顾身体,到老的时候就是自作自受,老子孔子都不会这样告诉我们的。因此我们要做到自然的无为。一切呵护自然的规律,就好比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日出而落,日落而息。 无为最后才能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当王侯的人都是一方之主了。就要好好的遵守自然规律--守虚。 第一要谦虚,第二要没有自己的意见,第三不坚持,任何事情一切看着办。“万物将自化”所有的事情都会自自然然的按照规律去变化。 而想要事物变化就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因为每个人的状况,每个事物的状况都不一样。得让他按照自然规律去走。 天下本无事,只因人生事。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前面讲的是物,现在讲的是人,他是真的能够做到无为而不为。而人开始自生自长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贪欲。“欲”就是贪欲。老子讲除非无欲,否则就是贪欲。 老子告诉我们为了生存,人的欲望是正常的,若果这个不要那个也不要,人就活不了了呀。老子所讲的欲,都是多余的欲,就是贪欲。
“化而欲作”指的就是人自生自长的时候他念就出来了,那该怎么办呢?“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吾就是道,当人一念生出的时候,要把道家所教的那些修道的方式,修道的要理拿出来镇住这种很难控制的欲望。
人不可能没有念头,而且念头很多,念头一动就要用自己内在的东西来控制住,他叫适可而止,这些东西就叫做无名之朴。 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名字,可他是存在的,就是老子很喜欢用的朴字。 它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是很纯真很天然的,而这种朴会跟随着我们随时要随时都能拿出来用,就是老子所讲的杜外以养中--里面叫做精气神,外面叫做目口耳。
曾老认为。鼻子跟耳朵始终是开的,关不了,眼睛可以开关,就是叫人闭目不看,嘴巴可以开关,就是叫人不要说话说错话遭人讨厌,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就叫做修养。
一个人的修养就是本来想讲话,却能够把它化于无形,本来想看的,不是假装没有看到,而是认为无所谓,怎么样都好。
眼睛耳朵是最容易受引诱的,然而耳朵封闭了消息就不灵通了,有时候甚至会害死自己,眼睛也同样是这样的。因此人一出生耳朵就开始退化,年纪越来越大越听不进去别人的话,表现的非常的固执,这其实是老天在保护我们而已。杜外以养中,就是尽量减少目口耳的外界引诱,尽量充实里面精气神的修炼,这就叫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只要把无名之朴搬出来,就能安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 “夫亦将不欲”所有的贪念都会很快的减少消失,甚至根本不会发出来,这就叫做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就会趋于平静,趋于心平气和,天下很自然的就恢复到安定的状态了。
天地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炉,叫生化炉。万物都是自生自育自长自造自化的,这个才叫做自然规律。 也是我们经常所听到的那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因此读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后,我们应该明白,万事万物从无而有起起伏伏,自生自灭,自作自受。我们如果能够知道这个道理去践行这个道理,从小就会警惕,就会手份,就会自己管住自己,适可而止,不会求新求变,不标榜自己,不搞得天下大乱,自然自己也就不会苦恼了。
不合道的,最好不要做,否则就是添乱。
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是分为上下两经的上经叫做道经,下经叫做德经。81章里面前37章是道经后44章是德经。现在我们已经把上经大致的看了一遍,那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经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