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资深斜杠文艺少女,这样“轻描淡写”

文/青女

闲来翻完了张艾嘉的《轻描淡写》,这个女子,低调、丰富,令人难以忘怀。


200页不到的小册子装帧很用心,在大陆第一次印刷,是在2016年。但那些看起来云淡风轻却分量十足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被写下?也许是四五年前,也可能是用了她63年的整个人生。


她写,“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


在书里,她回忆自己的空军父亲,那个在他脑海里印象模糊、自己刚出生就为国捐躯失事离去的男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对她而言只是家族祭奠时空军墓地里一盒小小的骨灰,“没有和这个人有过任何真实生活上、情感上的累积”。但25岁那年,她却提出了要将父亲下葬。

下葬的时候,她失声痛哭,突然就感受到父亲曾经对她的拥抱、出事离家前喂出疹子的她吃药的深情。


当落笔写下一切,她出离了所有缺憾与情思:

“人生事件的发生都会在成长中播下种子。无论是天意还是后天之人为,我们都要学习去面对它;如是天注定要去开解,只要不是用负面的情绪去处理,就和时间与它共同相处,一步一步走向那其实并不遥远的光亮。把过错放在既定的人或想法上,只会套牢自己的心。”


谁犯下了过错?又套牢了谁的心?

曾经的那个小女孩,自认为与父亲没有真实生活与情感的累积,在内心深处责怪埋怨着父亲,为何那么早离开,为何自己一生只拥有那么一小会少得可怜的父爱。突然有一刻,她了悟,父亲早已在自己呀呀学语的时候种下爱种,只等她解开心结,看清真相。


于写书时候的她,人生里遇到的每一件事,无论当时当地看上去多么消极,好比情伤、好比离别、好比事业上大起大落的挫折,都会是一粒成长的种子,你所要做的是面对、开解,然后等着终点处的光亮。那个暗淡的过去和多彩的未来之间,并没有那么遥远。


这样的轻描淡写,非用心行过万里路不可为。更多的“举重若轻”,在她讲述自己戏剧生涯的一字一句里。


这个资深斜杠文艺女中年,把笔墨洒向电影编、导、演中的那些惊喜与等候、整个圈子中每个行当的价值与方向。

身为一个编剧有什么样的怪癖和乐趣?选角导演究竟有多重要又如何被商业价值忽视和裹挟?女导演的光鲜与背后映射出什么样的圈子真相?每一个问题的见解背后,都是几十年的打磨碰撞。


有些东西轻描淡写,另一些东西她只字不提。

比如那些惊艳世人的成就:23岁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28岁获得最佳女主,30岁开始自己导演电影,处女作就斩获大奖……

比如青春肆意却太过喧哗的情感:年少留学国外到街头游行,穿着前卫叛逆成为校园风云人物,与台湾教父级音乐人们的邂逅相逢……


就像李宗盛曾为她写的歌,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一切已如风,所有的隽永留在心头就好,无须再翻腾取宠。


走过荣宠风雨,如今的这一个张艾嘉,就是我心中中年少女的模样。

也许皱纹会蔓延生长,眼睛里的丰富与澄澈、慈悲与包容在一堆鲜肉萝莉中闪闪发亮。说话、行事与叙事,都没有学究气的说教,对再大再复杂的话题都有化繁为简的魔法。


她会在路上偷听别人的对话,然后记下来写进剧本对白里。有时她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演员,还有时身兼数职。她写作、旅行、打坐冥想、教带后辈。

她每年去一次非洲,帮助被贫困疾病侵扰的孩童,毫不犹豫地拥抱患有皮肤病的小男孩。年岁没有磨掉她闯荡世界的锐气,反而让她更加悲悯与勇敢。


《轻描淡写》里,有一个比《少女小渔》《20、30、40》《念念》更直观的张艾嘉。一字一句素朴、简洁、真实、切题——明明是很严肃的文艺的话题,当你走近深入以后,剖开来看到的都是自己身边在上演的情感和生活,上一秒觉得那是带着光环遥不可及的存在,下一秒发现最优雅最动人的部分就在一呼一吸的寻常里。


这一份带着思考的寻常追问着你,自己脚下的路还会延展出什么样的故事,让你在未来某一刻“轻描淡写”?

愿天下的“张艾嘉”们都能在路上契合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63岁的资深斜杠文艺少女,这样“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