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那些变化的与不变的

大家好,很高兴收到师训堂的约稿邀请。那天看到一段视频,马云饱含热情地说到:

“因为我是个老师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分享,阿里巴巴发展经历了19年,一路走来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些分享出去。”

虽然有些鸡汤,还是触到了我,谨分享最近的一些见闻与思考,抛砖引玉,与老师们交流,欢迎拍砖,也期待老师们的观点与分享。

"相比做CEO,我更有信心当好老师"

科技 · 力量

这是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于青年人来说,尤其是。

科技 · 生活

那天看到一个照片,蛮有趣的。

8年,影像工具与社交媒体

而这还只是2008-2016年,技术对生活的改变,还有许多许多。回想小时候,还有个职业叫打字员,用的“五笔”,噼里啪啦,一分钟能打200+字,绝对的技术工种。二三年级时,父母为了让我“赢在起跑线上”,报了个不知道什么的”认知码“培训班,号称很先进很厉害,比五笔打字还快,一分钟能打300+字。

传统打字输入,原理可以简单为:①学习新编码 + ② 熟悉键盘 + ③ 熟练&手速。其中①的学习门槛最高,除了拼音大家通用学过,其它编码都需要重新学习。但纯拼音字符长、重音多,严重影响了输入速度。于是大多数只会拼音的普通人输入太慢不如写字,专业的五笔打字员效率凸显出来。

搜狗输入法出现后,应用词频概率动态算法辅助的方式,倍速地提升了拼音输入速度,原理成了:①不用学的拼音(拼错都没关系)+  ② 记忆词库+算法辅助 +③基础输入。 ② 的加入,改变了原来的配置,相当于马车换发动机了,量级上提升了效率,大幅降低了门槛,让输入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五笔也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键盘相对不变,手机九宫格就是对键盘设计的创新优化了,现在越来越普遍的语音输入则是彻底变革人机交互的机制,是对整个用手,机械打字输入方式的彻底优化。)

现在想来,“认知码”这样的技术只是微创新,还是依赖人对于编码的记忆,只不过相对五笔,部分优化编码规则。对于人来说,还是要学习并记忆一种新的编码,还是要有手指在相同的键盘上机械化地输入,生成效率实在没有显著的提升,通用性还很差,实在没有必要花精力学习。类似的”21世纪认知码”目前市面上也还有很多,但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效果,实在不如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多运动,强身健体,多看书,博闻强识的。

科技 · 工作

科技进步,确实让生活方方面面有了很多变化,但对于整体经济以及工作环境来说,其实更是挑战。如刘鹤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书里描述的,

“两次危机的共同都是在重大技术革命之后,技术创新带来繁荣,繁荣却又是萧条的原因”,“如果生产关系调整之后,潜在危机风险必然加大”。

这部分很多经济学家也多了大量研究,具体分析书中描述得蛮详尽的,此处不再赘述,仅分享一个身边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

过年回家探亲,回之前邻居家小姑娘就约我,想找我请教职业发展问题。小姑娘很优秀,聪明伶俐落落大方,工作干净利落靠谱,在省城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已经是当地的数据主管了,深得团队上下的信任。

到了那天中午,跟小姑娘聊天,刚坐下,我一句话还没说,就望了她一眼,小姑娘就哭了,几乎是泣不成声。莫名的我,给她倒了杯水,安抚了会,听她说她的困扰。

原来小姑娘加入公司后,一直在处理各类数据表格,支持公司运营管理需要。最开始自己做,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工作量大了,领导计划帮她招几个帮手,带小团队干。谁想平稳发展的工作状态,被一个新工具打破了。去年下半年,公司采用了个数据看板工具,各种分析报表与运营动态数据,直接在网页就漂亮地呈现了,维度与分析角度更加丰富,还实时刷新的,原本需要人工处理计算的大量工作都不需要了。小姑娘哭着说,“我自己都好像没事情干了,更不知道招新人能干嘛”,”好像失去了方向“,顿时职业焦虑、不安全感,各种负面情绪一股脑涌上来。

数据可视化工具下动态呈现的美国人的一天

不只是小姑娘,这个大时代的发展真是很快,阿波罗登月时,当时的科学家把火箭模型从8阶简化为3阶,原因是当时的计算机处理不了,而现在随便一个2千块的智能手机,也能轻松处理8阶模型计算量了。工具极大提升效率的同时,就对使用工具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具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但还是不是原来的那波人,就完全看人的学习适应力了。

关于技术革命对工作与职业的挑战,知乎有两篇帖子我一直收藏,经常给团队分享,里面的每个回帖都很值得翻看(链接见文末)。

“我的工作会不会被科技革命?会不会AI后就失业了”,也许很多人有焦虑。有个很简单的自检方式:“我的日常工作(或者我的下属的工作),有多少是机械的重复动作(哪怕运用了一些软件/工具),多少是可以区分为N类,然后套路化的?有多少工作是在跟不同人单纯重复类似的话?有多少工作是单纯重复性地填写模板”,“我日常工作花在这些套路性重复上的时间占比有多少”,“我的工作涉及需要创造新的价值的有多少”,“我的日常工作是否进入稳态,不太需要学习新知识,不需要我被迫改变了?”

其实,年轻时,遇到被颠覆、被挑战,实在是件很好的事情。摔了痛了,也就会一直警醒着不沉浸在舒适区,会更主动去接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拥抱变化。而这也是我自己的反思,以及给自己设的成长目标——不断审视在新的一年里,改变了吗?是底层原理级的改变,还是浅层的微改变?改变了多少?前者的价值,远比百万奖金都要宝贵。

科学哲学史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可证伪性比可证实性重要。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个可证伪的实验,这种直挑自己,自我推翻的勇气,恰巧创世纪性地成功了,颠覆了很多科学人的认知,是科学跨步前进的重要节点。

人也是这样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改变了自己多少固有认知,做人做事思考范式,工具使用等,自我推翻,自我挑战,乃至自我革命了多少,是比当期到手的名利权势影响力等,对于自我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前者是投资,后者只是兑现。

科技 · 教育,变化的与不变的

科技,会给教育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大体每个教育从业者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仅说说我个人目前的一些简单想法。

变化的

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势”:互联网+”教育将进入大发展期

什么是“大发展期”?最典型的,就是电商的过去10年。

2009年6月,我本科毕业,同学里没有去阿里的,对阿里仅有的印象是有个07级的学长,加入了个不知名的杭州电商公司,后来做了华东区负责人。

2009年11月11号,阿里第1次双十一,成交金额5000万。

2011年我研究生毕业,进入VC/PE从事投资工作,那会基金有个传统消费品行业20多年出身的合伙人,对淘宝这样的电商很不理解,觉得都是假货还大量那么便宜,亏那么多根本不可能盈利,是外国VC在补贴中国人民。

2014、2015年,微信红包春节打爆人群,瞬间震动了传统行业,都坐不住了,上市公司排队跟腾讯阿里合作,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股价就几个涨停板。

2018年11月11号,阿里第10次双十一,成交金额2135亿元,4000+倍。

阿里双十一,开启电商的黄金10年

未来10年,将是互联网教育的黄金10年

2015年我加入学霸君时,由于负责智能学习(可以粗暴理解为ai教研),需要跟大量的老师及教培产业链各环节的从业者交流,聊下来我的整体感觉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方法跟我10几年前读书那会差别不大,老师的教学/辅导的方式方法也跟我读书那会差不多,本质上,教育是个深水区,整体互联网化及技术化程度很低。

那会互联网教育的最明星的项目,就是“学霸君”,由于首家做出拍照搜题产品,短短3个月就拿下了近4000万学生用户,拿到过亿美金级融资,之后“作业帮”与“小猿搜题”迅速复制跟进,三家横断市场,并各自开始摸索变现之路。

现在看来,那会大家其实都还没完全打入互联网教育的主战场,K12教培,都还没没到主客户——家长,都还没很好地解决教育的难点——使用者(学生)与付费者(家长)分离的问题。又或者说,那时候互联网出身的企业都还不太懂教育,教育出身的企业都还不太懂互联网。

直到vipkid的横空出世,2016-2018年,10亿,30+亿,100亿+的节奏,算是真正震动了行业,在一个3-6岁,小幼英语口语,这么个新的品类上,砸出了如此深的一个坑。2017年51talk上市时,vipkid还不为人知,谁能想见2年光景,能有如此大的变幻。

前几天跟业内朋友聊起K12在线1v1,朋友觉得格局已定,但在我看来,可能还没开场。

未来将如何,未知。但我相信,10年后的教育,会跟现在及之前,很不一样。“互联网+”教育占比将超过10%,领军企业市场份额可能超过40%。

除了“大势”及其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以外,教育的内容、形式、工具、从业者能力模型等方面都将发生许多变化,此处不再一一展开,仅就最核心的“内容”简述一下。教育的内容从来是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知识就是力量”,也意味着对知识“先进性”的要求。过去30年的教育,主要是服务于改革开放下,大规模生产建设所需要的“批量基础教育人才需要”而存在的。而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实质上在供需上对“人才”以及“知识”、“教育”都有了更高诉求,所谓教育上的“消费升级”,核心是消费内容上,非应试的服务会有机会大发展。这个诉求的商业化供应方案,在常规线下教育很难被较快地集中解决的,但线上却是很好的机会,kid其实就是跑出来的头马。

不变的

“我常常面临这个问题:’在未来十年什么将会发生改变?’,但我却从未面临这个问题:‘在未来十年内什么将保持不变?‘ 而我想说的是,第二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将精力投入这样的事物,加速进行,因为我们知道现在投入的精力将在未来十年内得到回报。当你知道某件事是真的,即使是从长远角度看,你也应该全心全力投入其中。”

                                                                                                      ——亚马逊CEO 贝索斯

对于亚马逊客户,贝索斯判断永远不变的是“他们总是希望更低的价格和快捷的送货服务”。

对于老师来说,永远不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能有最深刻的思考,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各位老师,瑾以这个问题结尾,期待能收到老师们的理解与感悟。


学霸君 罗琦

2019.04

附录:关于技术革命对工作与职业的挑战的帖子

工作被效率更高的机器抢了是什么体验?

历史上有哪些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被淘汰?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教育,那些变化的与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