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尧曰篇第二十01
【原文】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2)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3)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4)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5)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6)所重:民、食、丧、祭。
7)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大意】1)尧说:“啧啧,你这位舜啊!上天的大命数今要到你了,你要真诚地执守持平、中正之道。如果百姓都陷于贫困穷苦,上天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终止了。”舜也这样告诫禹。
2)(商汤)说:“我小子履(商汤之名)谨用黑色的公牛作为祭品,非常庄严肃穆地向光明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您臣仆的罪过我也不敢掩盖隐瞒,都由您心来分辨、选择。我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黎民百姓若有罪,罪责都归我身上。”3)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虽然有至亲,也不如做一个仁人。百姓有罪过,都在我一人身上。”
4)谨慎地检验并审定度量衡,周密的制定法度,恢复废弃了的职官,天下四方的政令就会通行了。
5)复兴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宗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会诚心归服了。6)国君所应重视的是:民众,粮食,丧礼,祭祀。
7)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则大家心悦诚服。
【一点启示】本章内容很多,分为七节,真正的干货在这,经常出现在后世皇帝的罪己诏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同六祖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到最后一篇了,应该知道我们都是修道人。世间不论谁有过错,我们绝不会固执的认为这是他人的过错,而应该是我的错。我要改自己,把自己改好了,外面的人也就改好了。
【浅谈】
1、本章是中国文化圣贤心法,真正秘传,基本都记录在《尚书》。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然后商汤、文武、周公、孔子……这都是真正证悟到大道的人说的大实话,我今天虽说不出,但必勤而行之,切不可三心二意,若存若亡。
2、弘一大师《晚晴集》里说,有人鼻子上有墨点,他照镜子,发现镜子里的人怎么鼻子上有墨点,很难看。就生气,认为镜子里面这个人是个愚人,愚痴、迷惑颠倒的人,他不会回头想自己鼻子上有墨点,他迷在外境上了。
3、对照这一章,就知道我一样如此愚迷:看到那镜子里的人,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的映像,其实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映射,我去指责、批评他人:你怎么有墨点(缺点)都不知道?你太愚痴了,还不赶紧擦!来,我给你擦!拿个毛巾在镜子上擦,使劲擦也不会擦掉。
4、能擦得掉吗?这是愚迷。觉悟了,便不会去擦镜子,而反观自己,涤除玄览,擦干自己鼻子上的墨点。然后再去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即那镜子,那个人也干净了,这就是圣贤心法。
5、“尧曰”一直到“天禄永终”,尧禅让给舜,然后嘱咐他。你肩上的使命重大,你要继续为万民去谋福祉,要对得起天赋予你的使命。
6、为什么禅让?因为舜已允执其中,证得以心传心之中道。外境界是家、国、天下;内境界是心,境由心转。心和了,境界没有不和的;心不和了,内外境界肯定也不和。和与不和,跟内外环境没有关系,跟自己的心有关系。
7、这个中,是静水照大千,静水决不是死水,而是清澈的活水。所以要用中,才能感受到「四海困穷」百姓的疾苦,天禄才能永久。
8、第二节,就一句“舜亦以命禹”。舜禅位给禹,也是用这段话嘱咐禹。以此也证明了古圣先王传下来的道是一致的,都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禹也是如此往下传,到孔子把它形成文字,把它汇集起来,形成了儒家文化。
9、中国文化的脉络就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自己也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圣贤王之道,不是他自己创作,都是他证得了中道境界之后,自性德之显发。儒家不起心动念了,无分别执着。否则就不是中道,就会有偏邪,就会有错误。
10、第三小节,从“曰:予小子履”。一直到“罪在朕躬”,这是汤伐桀的告天词。汤明告天地,他伐夏桀是顺天奉法,不敢擅自赦免有罪的人。谁有罪?夏桀。“帝臣不蔽”,帝是天,帝臣是桀。桀当时是天子,但他昏庸无道。
11、天子他有事天的义务,他要事奉上天,就像事君一样,桀居帝臣之位,但是他犯的罪很多,无法隐蔽,上天看得清清楚楚。“简在帝心”,简通阅,帝心就是天心,天帝心里头看得非常清楚,你没办法隐瞒罪恶。
12、接下“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我的责任我自己承当,我的罪过我自己甘愿受惩罚,不要连累了万民。最关键是下面这句,只有证得了大道之人,才能心甘情愿地说出这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万民,万方之民,他们如果有罪,这个罪责由我来承担,罪在我一身,这就是圣王的心量。
13、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圣人,就看他有没有这样的心量。看到这世上一切乱象,不去批评、不去指责,更不去惩罚,反求诸己,责备自己,真正能够这样做,他才能够入中道,圣人的境界。
14、中道跟自性相应,跟宇宙人生真相相应。什么是真相?宇宙万物与我是一体,是一不是二。所以人就是我,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他们有罪当然就是我的罪。
15、孔颜心法亦如此。“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跟尧舜禹汤的心法没有两样,同出这一个真心本性中。你自己克己复礼,跟天下不二,是一;你自己肯为仁,你自己就修自己,修己以敬,就能安人,就能安百姓,就能安天下。说得更究竟一点,就能安宇宙,一切都安了。
16、第四小节,“周有大赉”,赉作赐字讲,周家受到上天丰厚的赏赐。赏什么,善人。周家人才济济,个个有德有才。所以贤臣是富,贤臣又遇到明君、圣人,无私心,以国家、百姓为忧。
17、更深一层,“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虽有周家最亲的人,但若不善则被废除;虽不是周家的亲戚,然而他是个仁者,也必重用他。亲人不如仁人,人是贤德之人,这是任人唯贤的道理。
18、第五小节:“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此处为上古为政的九字方针。统一天文、律法、官制,包括度量衡,妥当而权量安排人事与法度,人治与法治相结合,修整管理服务职能,兴废权变。四方人人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团结一致,互相配合,这个政治也就非常的安定,而且人民也就安居乐业了。
19、“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的特色。中国自古是宗法社会,“兴灭国,继绝世”,找来远枝宗亲,封邦建国,重新恢复,比如帮助附庸国,封建社会一直是这样延续的。逸民,即隐士,类似现在的无党派人士,给相当的地位让其参政议政,如此天下才算是真正的民主。
20、施政四条在“民,食,丧,祭”。民就是人民。食,粮食,简单地说就是养生与送死。让人民吃得上饭,衣食无忧了,民心才能安。丧、祭这都是讲礼,这是教育。知书达礼礼,教如何做人。
21、另四个原则“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上古政策首位是宽,宽厚待人则得众人的归附,人民便信任,办事敏捷才有成功,为政如果是公平的,那么民心就悦服。
22、本章七小节,总结了二帝是尧、舜,三王是禹、汤、武王,古圣先王传下来的道,正说明孔子的思想,延续了上古时代的文化。“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我和天下是一不是二,心法托出来了,然后再告诉你具体怎么做的方法,这正是治国平天下的要道。
23、结合《道德经》就知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什么是成功,就是担负起所有人的痛苦,而自己的痛苦却不放在别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