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杂感

在假期闲置的时间里,除了每天固定的学习任务外开始了阅读计划,最近读《意林·合订本》。

《意林》这本书是有许许多多篇幅短小的文章组成,涵盖世界传闻、成长故事、亲情类等。在今天阅读的文章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

《捅马蜂窝》里面的文字渗入人心,阅读时大脑里闪过一个念头即名家大作的描写非常逼真且朴实却又令人觉得意犹未尽。我很喜欢作者的这一段文字——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巢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读《假如【爱】永远说不出口》我的明显感触是:我们都是可以在朋友圈泛泛而谈的人,那么为什么面对亲近之人却无话可说呢?也许不是因为无话可说,是难以启齿,更多的是一份害羞,因为在生活相处中我们充当了强劲的一方,可转而一想正是由于对方无底限的宠爱与迁就才让自己成为了强劲的一方啊!


在《别再问孩子“长大后想做什么”》我一直都在思考父母究竟有没有将自己的期盼背负在孩子身上,因为年青时的不完美直至于现今父母自己本人都无法接受,因为才会冠以“我希望你成才”“我是为你好”的名头来让你做原本不擅长的事,但这只有两种结果吧,要么是成才让父母欣慰成为人人口中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芸芸众生,时候还会厌恶当初抑制了天性。我觉得尊重与聆听比替他们选择重要,当然这一点我相信在目前而言许多中国式父母不会如此。


令我感触颇深的是《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在文中我充分地看到一位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在重要的竞赛课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眼看仅剩最后几分钟,这堂课将以完美结束,但作者却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原来是生活所迫,孩子母亲从事的工作所致,学生心疼母亲才会发出与课堂设想原本不一样的异样声音。可这是没有错的,来源于他的真情实感,来源于一个年幼的孩子对母亲的关爱,令在场的许多人纷纷落泪。


我突然明白,没有一个学生是原原本本存在诸多陋习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许多人的成长都是在自我救赎,而我同样也不例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