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的魔力——纪M50带教的丰盛

    “一入五维深似海。”从M23,到M31复训,再到M50带教;从标准课,到交叉创新、NLP等一系列衍生课,每一次都在亲历N+1的自我教练过程,每一步都与更真实的自己靠近并同在。

图片发自App

    “越付出越得到。”做学员的时候,付出学费、时间和精力;做复训生的时候,付出时间;做带教的时候,对付出有了新的体会。很多时候,“付出”本身就是需要付出勇气的部分。“怀揣两颗糖,一颗滋养自己,一颗滋养他人。”听起来似乎并不难,只需要把自己多余的那一颗给予他人,但往往贪恋更多的甜蜜,而不愿伸出手。又或者,很多时候认为自己给予了就能滋养对方,殊不知自己并没有尊重他人需要的方式。

    这一次带教,可是两种挑战都经历了。

    享受着重新回到课堂的投入,被感染,参与到各个互动环节。一个本就不喜爱拍照的人,却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打断参与,掏手机为组员们抓拍一些互动环节的照片。着实让我别扭了一把。就像孩童,嘴里含着一颗糖,兜里藏着一颗,虽然自己正品尝着甜蜜,另一颗暂时不会被开启,但一想到它的甜美,就不舍得分享,可是望着对方渴望的眼神,却又心有不忍。现在回忆起这两天,发现,其实付出并不是从自己流向他人,而是邀请他人参与,创建不同的体验。还是两个糖,却多了一个人对于甜蜜的美好体验和回忆。1+1>2。

    成为旁观者,看着组员们经历一次次的教练对话练习,加上学习以后自己的练习经验。有时候,他们会遇到阻碍,不知如何继续流程,一开始,都恨不得一把接棒,推动对话继续。好在有所觉察,避免了自己干扰他们体验的举动。但也会纠结,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帮助,加快进度,以便每一个人都能有练习不同角色的机会。秉承尊重对方体验的原则,仍然没有在进度上给予建议,然而,组员在之后的练习中,自行达成默契,更好地分配了练习时间,来使每个人都有不同角色的练习。那一刻,感到欣慰,因为自己尊重并信任了大家的相互支持。

    带教的复训,可谓是“零摸机”,手机一整天下来,电量仍然很充足。课程中任何一次拿手机,都会担心影响组员,比起此前的一次复训,真是一次高质量的复训。很多内容,都变得逻辑清晰、融会贯通。在最后一次“九宫格”的教练对话演练中,因为看见组员有对步骤目标混淆的情况,于是果断“插手”,帮助确定该流程的具体目标,并鼓励小组进行新的尝试。明确了具体目标的各位,对于完成“九宫格”,多了几分信心。

    同样在这个练习里,另一个三人小组,因为“教练方”的固有咨询习惯,对话陷入“困难不可逾越”的风险控制流程。当下也果断“插手”了,向陈老师提出了“为什么要问对方这个问题?”,他说出原因时,已然恍悟,自己束缚在固有的对话思维中,同时还突然释怀地笑了,原来这两天来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在固有领域的成功已成为一种骄傲。而练习对话的同学,因为崇拜自己的职业身份,每一次对话练习都希望得到自己的事业诊断,无疑中已成为一种被期待的压力。这一刻,都可以放下了。看到陈老师释然的面部肌肉,当时想到了一句话,并写在随手的一张餐巾纸上,递给他。“是一面镜子,而不是魔镜。”这句话也为自己的赋予了力量,如同这两天的付出,总算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在对方愿意开一扇窗时,阳光自然会照进去。自己只是需要递上一颗糖,让他多一些勇气打开窗。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看看这些绽放的笑脸,虽然带教没有“毕业证”,但自己也算在这一次带教中为自己的教练经验,收获了丰盛的体悟。估计五维永远也不会颁发带教毕业证,因为教练永不毕业,如同人生永不落幕。

图片发自App

    每一次在五维,都会经历表情管理失控,但却由心欢喜这些镜头里的我。在同是带教伙伴的科学老师那里,此次收获又一个标签:“行走的表情包”。一向以严谨、沉稳形象自视,获得这份观察时,真是意外万分,竟然还有这一面的自己。同时,也万分雀跃,因为这样的我,连自己都觉得可亲可爱。也因为这份有爱的洞见,离开课堂回到生活里的这些天,会时常刻意地释放这份亲近,因为原来的自己,只是习惯了压抑这份率真和活泼。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棒棒糖的魔力——纪M50带教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