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node目录,Linux目录与inode 深入理解

1. 关于Linux目录,文件,数据块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人而言,经常有一种 错误的认知:目录(或者说,文件夹)里面存放着文件。实际上,目录里面并不存放文件,以及文件数据。

实际上,目录是一个特殊的文件,针对这个特殊的文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规则,比如利用命令cp /dev/null 并不能够销毁这个特殊的文件,因为目录的一些特殊的比特位保证了这一安全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在一些老版本的Unix系统里面,用户可以利用cat命令打开目录,查看里面的信息,在一些衍生于Debian系统的发行版Linux里面,也可以利用vi工具打开目录,查看一些信息。

在Linux里面,一个文件的信息被存放于两个位置:

数据块(data block)当中

inode当中

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操作系统读取磁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挨个读取”,而是一次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data block当中存放了文件的真实内容,而文件的元数据信息,被存放到了inode当中。data block和inode被文件系统有效地组织到了一起。

当文件系统被创建之后,inode的数量以及data block的数量也被固定下来。我们不能够修改inode的数量,也不能够修改data block的数量。

当我们创建一个文件的时候,inode编号将作为该文件的唯一id,即,一个文件在同一时刻仅拥有一个inode编号。当我们向一个文件写入内容的时候,数据被存放到了data block当中。而该文件的文件名,被存放到了该文件所在的目录文件当中。

对于目录这种“特殊的文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一张表,这张表里面存放了隶属于该目录的文件的文件名,以及所匹配的inode编号。

因此,在linux里面,文件被“拆分”到了3个地方,索引存于inode,文件名存于目录,数据存于data block。

2. 关于硬链接以及复制

基于上述内容对于目录的描述,可以比较容易解释linux里面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hard link(硬链接)。

对于文件而言,真正的ID是inode编号,而并非文件名。回忆一下目录文件: 一张含有文件名和inode编号的表。在这张表里面,我们暂定用一个如下结构表示一个文件: [directory : (filename, inode_number)],这里以/etc/passwd文件举例,假设其inode编号为123456(确实有点儿假……),则可以写为[/etc/ : (passwd, 123456)],假设我们在终端上面键入了如下命令:

[root@CentOS7-front1 ~]# ln /etc/passw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inode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