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在2013,可是它真正被搬上荧幕时隔了5年。不同于之前一系列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青春影视作品所呈现出的怀旧、疼痛风格,甚至说不上是青春片。
它不像是当下流行的国产的青春片,没有堕胎流产没有爱的死去活来,但是却真实到让人流泪。
虽然《狗十三》聚焦着成长,但是却着重于探讨孩子与成年人两种不同秩序的冲突。
影片一经公映,虽面临同档期大片挤压,上座率稳健,口碑始终坚挺,专业影迷平台上仍然保持8.4分的高分,取得近十年来同类型电影最好成绩。
电影《狗十三》里,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早早离异、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内心的孤单可想而知。
后来,父亲送了她一条狗,因为喜欢物理,李玩给狗取名叫“爱因斯坦”,在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宇宙中,终于有了陪伴和温暖,可惜有一天,爱因斯坦丢了。
小狗不过是一个引子,一粒甜枣,它的作用是引诱着李玩必须笑着迎上接下来的巴掌——父亲有了自己的家,一个完整的,不需要她的家。现在狗没了,没了甜枣,这狠狠的巴掌,李玩也要照单全收。
一只名叫“爱因斯坦”小狗,13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连在一起的「狗B」,是导演给这个社会是悼词。所有人逼着她:你要懂事,你要懂得顺着台阶下。
片子的名字便满含对社会的嘲讽,故事更是让人们瞠目结舌。自从小范围试映之后,一路销声匿迹被封杀至今。而导演依然坚持不删减、不改名。
在《狗十三》中,就是这样。成长,只不过是一个中性词。在不平等的家庭关系下,一个孩子的天真和灵性被“爱”谋杀,逐渐接纳了成人世界“世故”和“伪善”的法则。
有这样一句话,许多被击中内心的观众,都认为自己是成长的受害者,但每一个父母也是孩子过来的,在集体关注自己“被杀死”的同时,能不能也想想,谁“杀死了”父母?
影片是中国传统家庭的映射,无论是李玩和她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和李玩,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很矛盾的冲突。不断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对方,要求对方妥协,可是却又不断的在包容体谅,试图去理解对方。
十三岁的她因为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父亲再婚后又添了儿子,一直选择等时机合适再告诉她。
李玩的父亲游走于体面、场面、情面,在成年人的规则中熟练运转,为的是扛起一家人的担子。父亲向来只关心她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上心。所以李玩对于父亲的情感,更多的是怨和恨。
电影开头,李玩放学回家,奶奶做好饭菜,李玩随意端起碗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往嘴里扒饭,眼睛却从没看饭菜一眼。本该陪在她身边、共进晚餐的父母,不在身边。
看似拥有爸爸,爷爷奶奶的爱,实际他们从不曾懂得她,看见她。电影里第一个场景就是,拥有物理爱好的李玩,却被父亲和老师胁迫着报了英语兴趣班,而丝毫不理会她的感受和反抗。
爱因斯坦不仅仅是狗,它可以替换成很多东西——你明明想报物理兴趣班,他们却说补英语,这才是你的瘸腿科目;你乳糖不耐,他们却说必须喝,牛奶长身体……
后来狗丢了,为了安抚她,家人重新买了只狗欺骗了她。所以李玩就应该配合家人的演出吗?这个逻辑,她搞不明白。因此,她拒绝表演、大吵大闹、向家人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全家人变成了一场闹剧。
它让我同样回忆起少女时期疼痛的青春,青春,懵懂的爱不过是蜻蜓点水,大部分的时光,是孤独,不被理解,只能在自己的平行宇宙中幻想自己的人生。
多少父母,在用物质上的勤奋,掩盖精神上的懒惰。她小心呵护着爱因斯坦,这是她青春里除了物理外,难得的情感出口。
李玩生气的走在校园的路上,爸爸却掏着钞票试图讨好。“父母皆祸害”是网友们指控父母的种种活生生的例子。
因为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李玩早就成了边缘。爱因斯坦的无助和迷茫,像极了李玩,他们相互取暖相互依靠。
为了找狗,李玩夜夜晚归,逃学,李玩“过激”的反应,痛苦到绝望不被理解,只剩责骂。大人们根本搞不清,为什么为了一条狗无理取闹。
他们无法理解她只是需要爱,需要一句道歉,需要家人理解她,陪伴她度过最伤心的日子。不接受,那就打一顿。
最终,少女李玩抗争之后,等到的是父亲暴怒之下用拳头摆平整件事。
在现实中我们是不是偶尔也会在打骂孩子时说:“我不都是为你好嘛,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吗我?”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亲子之“爱”:
一个孩子刚从深渊爬出,看见了一点光亮,大人却在无心过问的情况下,亲手将孩子推进另一个深渊。
大人的世界里,要求孩子做到的,就是两个词“听话”,“懂事”。简单的说就是,你要听话!迅速地听话!不假思索地听话!
这样,爷爷奶奶才没有白疼你;这样,你才学会了不让爸爸操心。
听话是什么?听话是:你可以闭嘴了,你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懂事是什么?懂事是:你得学会察言观色,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影片结尾,李玩问了父亲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当初和我妈妈是怎么开始的?”
瞬间,父亲泪流满面。这个男人丢下了父亲的形象,变成了那个孩子。他一边哭,一边捂住了女儿的眼睛。他不想让女儿看见,看见这个已经被自己扼杀了的真实的自己。
与常规青春片最大不同是:不煽情、不抓马。她藏起了自己的棱角,懂得了向成人世界妥协。但最后她躲在巷道里失声痛哭的样子,那才是真实的她,李玩被迫着长大了,令人心痛的是这条路上只有她一个人。
这些电影会变成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这一代人去认识自身和家庭、社会的关系。
好像看起来每个人都有问题,又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处处充满矛盾,可是你却不能否认他们彼此是有爱的。
我只想说,看了这部电影不要光是感慨和反思,还有发朋友圈什么的就算了吧!只是等你有了孩子,好好回想想现在的感受,你是选择继续这种“爱”,还是突破
等你留言,提出好的见解和意见,大家一起谈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