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解决之道P1-3

2021-02-26大象焦点中级1期,讲师2期  百合分享第100天

    今天小组读书群朗读的是白皮书《建构解决之道》第一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精义1-3页。

主要内容:

1、SFBT将过去的失误与问题的强调减至最低,重视当事人成功经验。

2、不以病理学角度来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成因,而是协助当事人自己发现有效的解决之道。

核心假定:咨询的目标由当事人决定,咨询师是以尊重的、合作的、不评价的态度,针对当事人目标,协助其建构具体正向化、行动化、情境化的小步骤。

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存在的小改变。SFBT是着重于“改变”的对话,不是“问题式”对话。

3、SFBT应用广范,效果不差,且时间更短。

思考:正因为SFBT不纠结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不纠结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咨询模式,不需要来访详细回忆过去的各种惨状,从而避免咨询师被代入,成为负面情绪的容器,减少了对咨询师的伤害。

讨论的问题:

1、重视存在的小改变?这个改变是不是指是着眼于未来的改变,那么以前的“例外”算不算存在的小改变?

2、为何大人比儿童更喜欢SFBT?

讨论环节:

q:有个向过去借力,这个例外打上双引号,我就有点犹豫,以前发生过例外也是一个成功经验,存在无意识和有意识例外,当事人有时并没有觉察到,但是我觉得这个例外也算是一个存在的事实,而且是正向的。

q:大人比孩子更喜欢原因,我觉得是在婚姻和精神疾病方面,SFBT是更有帮助的,成年人来做咨询目的主要围绕婚姻,孩子,家庭关系,他们面向宽广,在这些方面得到有效解决后,会觉得SFBT很实用。儿童大部分都是非自愿来访者,这个面向稍微小一点。从受益角度来看成年人更喜欢SFBT。还有一个问题就是SFBT咨询主要是焦点解决导向为主,一些问句能让来访者更多觉察思考,我想成年人觉察能力是比儿童相对来说高一些。当然这个假设不一定成立,需要验证,但也有一些个体存在。抱怨型的来访者,咨询师刚开始就是一个接纳负情绪容器。

y:例外不是存在的小改变吧,例外是已经存在自己身上的优势,来访者还沒看到的,咨询师帮助他自己看到

b:我的理解是如果让来访突然规划未来的一小步,有时候会茫然,如果从过去的例外经验中找到自己以前未曾察觉的资源和力量,然后成为未来可以跨出的一小步改变。

b:第二页原文是:当事人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已存有的小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构解决之道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