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以成学,学以广才 “京银合作”第七期培训班研修培训心得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金秋的北京,清朗而明媚,邂逅在这美丽的季节,让人心旷神怡。带着满腹的疑惑,怀着几分激动,带着对成功经验的追求来到美丽的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参加“京银合作”第七期班主任培训。感谢银川市教育局,金凤二小给了我这次培训学习和研修成长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图片发自App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金。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中关村一小党校校区,校园整洁美观,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葵花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的象征,成为塑造和成就“做最好的我”的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会创造,人人都可成功”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被导师渊博睿智,友好善良,无私大度,倾囊相授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一个个活泼可爱,乖巧礼貌,机灵聪明的小朋友们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十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这个过程很充实。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收获了更多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思路,也对班级管理和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一、专题讲座启蒙思想——想做好的老师

10月21日,培训开班仪式在中关村一小总校拉开帷幕。中关村一小刘畅校长做简单发言,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为什么学习”,“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学到了什么”,为我们指明了此次培训学习和习得收获的方法。刘校长又围绕处理好“三个关系”阐释此次培训学习的目的:一是观察与思考的关系——看不同点,思独特教育价值;二是课题与课堂关系——课堂当中的小问题就可转化为小课题;三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将所学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系统的做汇报。刘校长一番话,为我们梳理了学习的流程,同时也给予我们殷切的希望。

教师不是教书匠,教师是一名研究者。对于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中国科学院李新翠博士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专题报告:《教师怎样做研究》。李博士围绕做研究要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的关键是要选好题、研究的核心是好的设计、研究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落实好等几方面展开,经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真实案例展示,我认识到做研究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做研究也是为了解决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也知晓了做研究要是一个系统又严谨的过程,研究问题必须基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之上。初步明确了做研究的逻辑方法:明确的问题导向驱动整个过程;清晰的思路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依据的理论支撑研究问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实践探索,了解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和规律;一致的逻辑性呈现“问题——思考——做法——效果”的整体性。李博士的报告是对我的启蒙,并且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指导,获益匪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推动课堂变革,改变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是新课堂的要求,也是教师孜孜求索的实践。专题讲座《转变学习方式,助力学生发展》,结合中关村一小毕业课程设计,形象生动,有理有据的阐释“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可持续性”。课堂是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经验习得的主阵地,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制定自主学习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更好落实核心素养,让课堂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课堂成为有活力的教育阵地。

二、跟岗学习虚请教——学做好的老师

一个人走得快,导师引领才会走的更远。此次跟岗学习,我的指导老师是中关村一小的刘颖老师,刘老师知性优雅、落落大方。几天的跟岗学习和交流,让我对刘老师教书育人,班主任日常管理有了很深的了解,刘老师将班级管理,德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也就是育人和教学融合。除此之外,刘老师更注重日常管理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趣味评比,激发孩子动力。刘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制定了低起点高收效,评价要快,形式多样,小惩罚的评比原则。为了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刘老师结合孩子的特点,将评比和游戏结合,设计出了一套有意义、充满童趣的、有连贯性、并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评比方法。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 抓住细节,培养习惯。首先从“小圆圈”入手,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课间、离开教室前孩子会先将书本放到位子里,再把桌子腿放到指定的小圆圈里,将椅子插到位子里,随后离开教室。桌椅整整齐齐的,书包统一放到椅子上,水杯挂在课桌旁边的挂钩上,鲜花也排好队整齐的摆在了窗台上;图书角里的图书,教室的每张桌子都要摆放在特定的圆圈里,很整齐。整个教室不仅整洁,而且温馨,充满了家的气息!

其次,抓住点滴时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早上进教室,没有大声的喧哗,没有打闹,早来的小朋友在座位上看课外书。没有老师的看管说教,有的是孩子们轻轻的翻书声。阅读,已经成为孩子的习惯。课间休息时,写完作业后,午休后都是孩子们阅读的时间,教室里,长廊下,都是孩子们看书的地方。他们有时自己静静地阅读,有时聚在一起讲喜欢的故事,分享故事感受书的魅力。

再次,小舞台展风采,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上语文课之前,刘老师都会给孩子五分钟的演讲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准备的内容丰富多样。短短的五分钟演讲,培养孩子们说的能力、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孩子的胆量,能使孩子变得自信,大方。刘老师利用了微信里面的视频功能,将孩子的演讲片段发到群里,让家长们欣赏。

语文学习就像往一湖水里加盐,一次两次并没有什么味道,但时间久了,半年,一年、三年,总是会有味道的。

3.自主管理、收获成长。

多元化的趣味评比使孩子渐渐有了规则意识;在对细节的关注下,使孩子对规则产生了敬畏感。刘老师说:自从开展评比以来,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现在,他已经可以在上操前自己主动收拾桌面;看到地上有纸的时候会自觉捡起来;老师布置了作业后就利用课间写;还学会了擦黑板、扫地。

刘老师和孩子们坚守着细节,共同构建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阳光班级生态。我相信刘老师用汗水浇灌的幼苗必定茁壮;用爱心培育的花朵必将灿烂;用细节培养的孩子必定成功。

三、学思践悟,笃行致远——争做最好的老师

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这次培训跟岗学习,更新了自己原有认知,拓宽了视野,习得了宝贵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教书育人的智慧。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思和启迪,让我找到了差距,认清了自己的不足。然而学无止境,心无所止,虽然此次跟岗学习结束了,但是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更加积极地心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学思践悟,争做一名学思笃行的教师。

一年好事吾须记,最是跟岗学习时。为期十天的培训和跟岗学习之旅,一切都是最美好的遇见,也是金秋最美的收获,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注定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十天的跟岗学习,些许的触动都离不开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包容和支持,点滴收获都离不开刘颖老师的倾囊相授和无私的关怀。

衷心感谢,万分感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以成学,学以广才 “京银合作”第七期培训班研修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