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六十四)

图片发自App

  (六十四、2018.3.11)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这以下,是劝行:劝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不要停留在文字上,应该实际修行般若法门。第一段是「忍辱离相劝」,劝我们这样修行。前边一开始,在六波罗蜜中,举布施波罗蜜──「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在劝行这里,单独说忍辱波罗蜜。因为忍辱波罗蜜不容易行,劝我们这样学习。

  「忍」,就是不管遇见如意、不如意的事情,心能够安住不动;不因为如意而心里激动,生大欢喜,不因为不如意而心里愤怒,心里还是原来和平宁静的境界,这就叫做忍。

  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生忍」: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或蚊虫的伤害,都能够忍受,这叫做生忍。「法忍」:是对身体的老、病痛、或者寒热这一切的事情,能安住不动,叫做法忍。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观察生忍、法忍都是毕竟空不可得,那称为「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已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一般的生忍和法忍,还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

  现在说的「忍辱波罗蜜」,就是遇见一切顺心、不顺心的事情,都能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察忍不可得、是毕竟空寂,所以名为波罗蜜。

  说到忍这件事,佛法是重视智慧的。当你学习了佛法,按照佛法思想,在众生的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时,遇见了种种的困难,还能用般若波罗蜜,在内心里面化解一切的烦恼,而思想不受影响──就是原来那个广大的、伟大的菩提心的愿力不变动,这才叫做忍。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如果忍辱的时候,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不叫做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什么原因非忍辱波罗蜜呢?若没有般若智慧在忍辱上发生作用的话,那个忍辱不叫做波罗蜜,什么理由呢?

  这下面举佛本生──就是过去世行菩萨道时的一件事作例,表明有忍辱波罗蜜的境界。佛又招呼「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譬如我过去世为歌利王用刀剑割截身体的事情。

  歌利王,翻到中国话是恶生王,这个王很暴虐、不讲道理。这是有一个因缘的:释迦佛往昔是个忍辱仙人,在深山里面修行。歌利王带着宫女,到深山里游玩,王疲劳了就在那里休息;这些宫女离开了王各处跑,看见忍辱仙人;忍辱仙人见这些女人来,就为她们说法。经过一段时间,王醒过来,没看见这些宫女,就拿着剑各处找。一看见这群女人,围绕这个修行人,心里就愤怒,问仙人:「你在这干什么?」「我在这里修行忍辱。」

  国王问:「你有没有得四禅八定?」「没得。」「没得!而在这里看女人,这是不对的!你说你行忍辱,试一试你忍不忍辱?」王就把他的鼻子割掉了、把耳朵也割掉、又把两只手、两只足也砍掉,看这个仙人的脸色不变。当然这是忍辱的境界,因为他心不动!

  为什么能够脸色不变呢?「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因为那时候,忍辱仙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这四句总而言之就是无我相,不执着色受想行识里有我,也不执着色受想行识是真实性。这也就是他能观察:我不可得!色受想行识不可得!这样观察的结果,他的心不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不住于色受想行识;所以王在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上,动刀剑割截时,仙人的心因不住于这里,能住于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境界,不感觉到有这件事,所以心就能不动。当然,他应该是有禅定的功夫,再加上般若智慧,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像我们平常人,心不能在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受想行识住,不能安住在离一切相的地方;心一直地在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法这里活动,而这地方是有「土匪」的。我们在眼前的这一切境界分别时,不是贪就是瞋,不是瞋就是贪,虚妄分别、种种戏论;若不如意,心就苦恼,如意,心就欢喜──心随境转!

  现在这一位忍辱仙人的心,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能照见一切法不可得,心就在不可得那地方相应;歌利王是在色受想行识,在地水火风这地方动刀,仙人心里因无住,所以能够不愤怒。

  《大智度论》上说:得无生法忍的八地菩萨,他的法身,凡夫是不能接触的;他若来同我们见面,就是化身的境界。当众生用刀用剑杀害他的身体,就像割草、割泥似的,在他的心里,什么事没有;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的境界,能这样子!

  当然,这是要长时期的闻思修,有止有观,观一切法、观色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毕竟空。奢摩他成功、加上毘钵舍那也成功了,那就是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这时才能有这个境界,这就是般若的力量!

  在这些苦恼的境界里,有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苦即非苦,苦不可得!所以我们佛教徒,不管是在家居士、出家的法师,都应该修学般若波罗蜜。说是:「我要不失本心!修行没有用。」光是注意本心,若没有般若波罗蜜,割截身体的时候,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看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般若的智慧;没有般若智慧,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生死凡夫;生死凡夫不要说用刀剑,蚊子咬都受不了。

  《般若经》这一段,是举一个事实,劝我们要这样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才办得到的。

  这底下说「何以故」,是提出问题,为什么那时候刀剑割截我的身体,而我心里不取着人我相,也不取着法我相,能离一切相?为什么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心离一切相,当然这是指成功的人。我们静坐的时候,心想要离相,而办不到,就是有种种的虚妄分别现前的这个问题;当然这是要长时期的训练,不是一下子会成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