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审美·超乎象外——读盛欣夫《书画释疑》之五

形神契合

——读盛先生《书画释疑》之五

文/丁伟驹

       读盛先生《书画释疑》尤为舒心,其非象牙塔出身,少了那种从概念到概念学究式的酸腐气息。他的书画理论是他六十余年来艺海摸爬滚中辛勤培育出来的颗颗珍珠,字字珠玑,读起来仿佛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令人耳聪目明,实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如谈及审美的对象问题,自希腊柏拉图至今,争论纷纭。而盛先生一语道破:“东方审美,意象为上。”

       何为“意象为上”?“意象”本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上的一个概念,近代美学家朱光潜解析说:“每个诗的境界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而这两者的关系,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朱光潜美学文学说文选集》189页)那么我们不妨反推之,如果我们要从艺术作品鉴赏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除了借助“情趣”所附丽的“意象”,别无他法,从而有力证明了盛先生之“东方审美,意象为上”论断的科学性。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八十六

         为什么盛先生在“意象为上”前面加上“东方审美”的前提了,这就延伸出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象与不象”优劣之争的问题了。盛先生从“东方审美”的角度破解这两者关系,说:“亦象亦不象,意象不具象。大象不形象,不象却神象。”(笔墨札记之八十六)他举了呉昌硕的梅花画为例说:我们审美“讲线条之苍劲,而非比梅树枝干的象与否”,艺术大师丰之恺先生以“朱竹”为例,佐证了盛先生的见解。他说:“中国画不注重‘象不象’,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所以丰子恺先生称“西洋画象照相,中国画象符号。”他以“朱竹”画为例说:“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並且说“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可见,盛先生之“意象为上”的论断,是以中国审美艺术讲究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决定的,“意象为上”正是“东方审美”的本质特征。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八十九

        “意象”是什么呢?盛先生概言之“势布形物间,气韵神情中”,(笔墨手札之八十九)用白话表述,“形物”是艺术家布局中的产物,而艺术的“气韵”是从艺术家的“神情”中而来的。要理解好这两句话,不妨以丰子恺先《竹影》两段话作注解。丰子恺先生说:“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正好是“势布形物间”一语的注脚;而丰子恺先生另一段话说的“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这一种“神气”就是画中表现的“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也正是给“气韵神情中”作了注脚。那么,用丰子恺先生的话来表述,“意象”应是艺木家对审美对象经过“选择和布置”,表现“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的艺术品,盛、丰两先生的论述正可谓珠联而璧合矣!

▲《书画释疑》笔墨手札之八十一

         “意象”是中国书画“形”与“神”的契合体。盛先生引南朝范缜的话从哲学角度讲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范缜的《神灭论》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翻译为白话意思是“形”是“神”的本质,是“神”的来源,即精神建筑于形体之上;“神”源于“形”而高于“形”,是即精神是形体衍生出来的高级产物。范缜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意思是说“形”与“神”是个统一体,互为依存,共存共灭。盛先生把它引申到艺术的审美的“意境”上,他说“形态在笔墨,神采在凝练,意境自在其中。”(笔墨手札之八十一)换言之“笔墨”书画的“形态”与“凝练”的“神采”契合一起便是中国书画的最高“意境”!

         而如何把“笔墨”书画的“形态”与“凝练”的“神采”契合一起呢?盛先生也给我们开了一帖方药,他在《笔画手札九十九》中,概言之曰:“育两棵树,造一片林”。所谓“育两棵树”:“即书、画。其实还是一件事,就专心一件事足矣。”;“造一片林”,盛先生说:“就是读书,文史哲,或者诗歌赋。走走看世界,玩玩山水间。一片林为拥护两棵树”。盛先生力主这“字外的功夫”,足见盛先生海纳古今、行走天下的气魄,纵观今日先生之成就,确非浅陋之辈可以匹比的呵!

2021年12月9日晚,次日凌晨修改

(作者:丁伟驹,83岁,1963年杭大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读书是福 66x45cm

海洋生态系连明天 122x46cm

刘禹锡诗 行书 77x47cm

释文:

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钓钓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旧句慢静拙 简草 77x47cm

释文:

功宜慢,慢生静,静寓拙,拙出巧。

书名:书画释疑

盛欣夫 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画释疑》是盛欣夫先生以传统手札形式,一题一解。集千年古贤之法,解今人学书之困。是一本学习书画的释疑百科。大凡难题,基本都有答案。从初涉书画者到高层研究者,都会从中得益。

本书从传承书画的百多疑题着手,以时代为立足点,以古贤经典为基本理论,以作者60多年读书读史与书画实践为底子。客观地分析、诠释了当今书画艺术中存在的病根与发展可能。引经据典、以理服人。梳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艺术传承之路。

《书画释疑》一书为中日文双语对照版本。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同源异流,颇有共通之处,双语版本有利于共同商讨书法未来,互利互补,共同发展;有利中国书画国际化,有利中华文化全球共享。

鱼公书院·埭溪别院展厅局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方审美·超乎象外——读盛欣夫《书画释疑》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