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读笔(七)群体影响

社会助长作用

自行车手在一起比赛时,他们的成绩要比各自单独骑行时的成绩好。

另一位竞争者在场的作用是激发选手的潜能


社会唤醒效应

扎荣次提出: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是本擅长的行为越做越好,也使本不擅长的越做越糟。


分心

观察者在场使我们焦虑的原因在于我们想知道别人怎么样评价我们——评价顾忌。

他人评价引发的自我关注也会干扰我们熟练掌握的自动化行为。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篮球运动员在关键投篮时分析自己的身体移动,那他就很可能无法命中。

参与者在考虑共事者会如何行动,或者观众会如何反应时,参与者已经分心了。


人多未必力量大

拔河比赛中,个人的力气使用小于单独作战时的力量——社会懈怠。

个体一旦受他人观察,个体的评价顾忌会有所增强,这样社会助长作用就发生了;个体一旦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忌就会减小,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无论是否在一个小组中,当个体的行为可以单独评价时,人们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大学游泳队的队内接力赛中,如果有人监控队员并且单独报出每个人的用时,那么整体游泳的速度就会有所提高。


匿名性

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眼前的情境线索作出回应。


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

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普遍倾向。

如讨论一个人,假如这个人本来就很让人喜欢,那么讨论后大家就会更喜欢,反之亦然。


规范影响

有时,当教授问大家有什么疑问时,没有人会做出反应,因为每个学生都怕别人以为他或她是惟一一个没听懂的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保持沉默是害怕出丑,而别人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已经听懂了教授的讲解。

发现其他人具有和自己相同的感受(社会比较)会使每个人暗自赞成的那些观点(信息影响)被释放出来。


群体思维症状——自我审查

一场会议中,每个人心中都对所提出的的点有疑惑,但始终没有人提出,最终酿成大祸,这是为什么?

自我审查:由于异议往往会令人不舒服,而且整个群体似乎表现出一致性,所以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疑虑压制下来。

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次群面——网易云音乐,整个群面中我保持强势,一直带着大家走,最终是带偏了大家,可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提出异议。

预防群体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立一个“魔鬼代言人”,一个真正的反对者。

铁互磨得以锋利,人切磋得以启智。——《圣经·箴言》

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出现最好的观点。

当来自众人的不同信息综合在一起时,所有人一起就会变得比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更聪明。


少数派对群体的影响

坚定的少数派会促使多数派思考,激起更深刻的讨论,并且会提升创造力,但如果不够坚定,则没有人会支持。


群体中语言的自信度

关注事实:意大利大部分的原油是从哪个国家进口的?

关注态度:意大利大部分的原油应该从哪个国家进口?

显然,关注事实的说辞更加有力。


背叛多数派

如果少数派中的某个人是从多数派投奔过来的,那么他会比那些自始至终居于少数派的人更有说服力。

在模拟陪审团实验中,一旦开始出现背叛行为,其他人常常也会紧紧跟随,产生滚雪球效应。


伟大人物的诞生,都需要有恰当的人,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时间。当才智、技术、决心、自信和社会领导气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遇上难得的机会,那么结果就会是冠军、诺贝尔奖或是社会革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读笔(七)群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