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励志叫做:我可以,你也可以

图片发自App

前几天各大高校的考研结果相继出来了,无意间刷扣扣动态,捕捉到相关的好消息:大学里敬佩的那位老师,接二连三地分享了她所带的班级考中高校的喜讯。

从她发出的第一条说说开始,我就开始关注,直到结束。

那段时间她的动态是以刷屏的姿势呈现的,流露着满屏的欣慰与骄傲。


图片发自App

最终成绩是,全班共51人,22人考中(4个985,14个211,4个重点),占比43.14%。

这对于一个普通二本学校来说,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了,况且其专业学科在学校还并非重点发展的。

面对这骄人的成绩,由于是万老师的带领,惊喜里多了分必然。

万老师是在我们上大二的时候来我们学校入职的,90后,大二下学期她教我们一门专业课程。

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留着齐刘海,干净利落的丸子头发型,拎着资料,走路带风,径直走上讲台。

在她的课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学号坐,手机禁止拿到桌面。

每次一上她的课,我们都秒变小初高学生。也许是年龄相仿,可供交流的话题很多,她的课上几乎少有无聊、乏味之感。

整个人就如同邻家姐姐在和我们一起探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她告诉我们她一直坚持锻炼身体。

因为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她有许多机会进入养老院参与志愿者的活动。

当看到残烛之年的老人们不同程度的失去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时,她不知道有什么比健康的体魄更重要。

她自己喜欢跑步和仰卧起坐。专职教师、兼任两个班辅导员的她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但积极健身总不会落下。

曾经某次夜里12点左右,依然在操场上奔跑挥汗。


图片发自App

为了激发我们锻炼的兴趣,她还打趣说到自己在运动场上结识自己男朋友的经历。为了追男盆友,她每天起得很早,要和对方并肩跑步交流。

在她的号召和要求下,她带的两个班级每周分开晨跑,她本人全程陪跑。

她住老校区,学生在新校区,两处相距10公里远,意味着她每天都要提早起床赶过来陪跑。

我们当时的寝室临近操场,每天清晨都被他们班学生的晨跑口号声唤醒,然后又颓废地昏沉睡去。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半点悔改之心,晚饭后操场上我们班 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饭后散步的,也有励志减肥的,还有纯粹来操场看看人多不多的。不管怎样,我们多数人都跟着动起来了,行动则是改变的开始。




她觉得她一直以来都很幸运

顺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超常发挥考入重点大学,后来又考上硕士,毕业后直接来我们学校任教。

她将自己的好运归结为自己一直默默做善事,能顺手帮人的她都尽量去帮。

记忆深刻的是那次课前聊天,她说自己怕惊醒大中午睡在自己电瓶车旁边的清洁工阿姨,舍弃骑车,顶着个高跟鞋,迎着火辣辣的太阳步行去远处拿快递。

在她的组织下,他们班多次去社区养老院做公益活动,大三实习更是去深圳小山村里做志愿者。

宣传照片里有她和学生一起为老人送温暖的画面,陌生的城市里有她奔走看望各地实习的学生的身影。

他们班因此获得“最具活力团支部“、“示范团支部”、“优秀团支部标兵”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




她是对自己人生很有规划而且执行力很强的人,善于自我管理。

她把对自己的期望、定的目标写下来装进信封,然后一步步地靠近里面的自己。

她将目标具体化,每天应该完成的事项被一一记录,按部完成。

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英语,中途去了美国学习了一段时间;参加了安徽省辅导员技能大赛PK、有关创业话题授课大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去年如愿读博成功,进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深造。

她们班的学生都尊奉她为女神,视她为榜样。

学习这件事上更是以她为楷模,学生在备战考研,她在深夜复习考博。

如今皆大欢喜,一起努力的人将会在下一个高点重逢。

言传不如身教,学习生涯中若遇到肯陪你一起成长的恩师一二,该何其有幸。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即“不言之教”,你感觉不到我在教育你,但是你已经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励志叫做:我可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