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你一匹马》:梦里不知身是客

“但愿废耕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啊!”

总是能从三毛的文字里找到很多共鸣,以至于前几次看此书时,想记录下那些让我有感的文字,发现真要摘抄估计就是大半本书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说的是书。三毛爱书如痴,不像三毛这般与书关系密切,对于读书一向不热切。面对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然心向往之,但也不急切。想看的时候看书,想看什么就去看什么。博览群书过一生的美好愿望也是欣喜,可能还要贪心些,读书喝茶,我还要弹琴唱歌。

三毛说自己看书挺杂。我想说,我也是如此。小说站了大头,不知道多少个通宵都是为了小说,不知数目,各种题材,只要好看就行。然后中西的名著,小学初中看得多些,总体数量不多,但十分影响人。比如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多本书籍中我记下了另一本书,《牛虻》。充满好奇的在图书馆找到,也完成第一次在英语课堂上看课外书的成就。

读书是不是真的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我不是很清楚。也或许,你是如何的人,自然遇到了与你性格相似的书籍。去寻找自我的认同,也在与你相似的不一样的故事里寻到启发,解答自己的疑惑。《牛虻》算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本书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总是偏爱刻薄却也坚韧的人物形象。也总觉得自己骨子里也有这种性格特征。

到大学以后,音乐相关的专业书,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类、哲学类书籍也看。不紧不慢,纯因为兴趣,因为自己乐意。

看书杂,倒觉得并无多大问题。只要有所选择,看自己认为好的书,好看的书。不是所有书都值得看,也不是所有书都适合你。“书,其实也是危险的东西”,对此观点十分认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旦沉溺其中,都是会腐蚀人的。更不论书是人写的,而人又是极复杂的,作者和读者都是。看书其实和接受其他信息一样,一定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一直很羡慕那些一心一意为某件事业或者艺术而奋斗一生的人。就如我的老公所说的热爱,实在不能体会,也不知道是我没找到那个我所热爱的东西,还是我天性就是比较淡薄。我的父母也总担心,“你这人怎么又厌了”,我不仅看书杂,兴趣也十分杂。毕业工作没几年,做了两份工作,其实都没有很大兴味,只是找自己能做的工作而已。给自己找一些价值,发现现实中实在很难实现。也不想随波逐流,总想做些什么,那么看书吧,学爵士吧,考研吧,走指弹吧。想不好,就只有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读书只为自己高兴,三毛是这样说的。一向喜欢三毛文字里对自然,随性的追求。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做人也是一样的。自己高兴,自己愿意,是最重要的吧。讨厌一切刻意、虚假的东西。总觉得那些里面是怀有恶意的,恶意这东西看不到,是自我的感受,而那让人有些作呕。

很喜欢三毛对读书人规规矩矩的姿势的评价,“规定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两个字,并不吓人”。不吓人,不去图书馆,不去音乐会,避开就好。宅女的特质离不开懒字,能躺着最好,木凳子不爱坐,那就来个软软的毯子。读书、音乐、学习、创作,这些个人的兴致硬是有了什么当如是,那做人的趣味、这个世界的色彩也就少了很多。

最后,想要说说书中提到的读书行路的问题。三毛总是要走,认为行路时可兼读书。不如三毛那样喜欢书,只说学习,读书是学习的其中一个方式,当然它是综合的最好的方式。而行路也是学习的方式之一。我们总能从各种各样里汲取我们所需要的、喜爱的的东西。那么读书也好,行路也好,还是那句话,自己选择就好。读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些哲学家,一辈子也没出过什么远门,但也一样能看到很广阔的天地。

在“梦里不知身是客”这篇的结尾,“各人在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岗位上,活出最最灿烂丰富的生命来”,欣喜于世界祥和的美好愿望。愿望可能实现,也可能不能实现。就简单的认为它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吧。愿世界和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送你一匹马》:梦里不知身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