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导师是她

        在遇到她前,我只是一个浑浑噩噩活在循规蹈矩生活里的愚者,埋头于枯燥的学习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天堂”。在那时的我眼里,什么都比不过学习重要,我人生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学习,然后考上一个985或者211大学,给父母、给老师争光,可关于生活——什么是生活、该怎么生活,我一窍不通。我的父母常年在外,很少教导我,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每天的三餐都是草草了事,其余的时间不是沉迷于小说就是沉迷于漫画,因为实在不想面对枯燥的学习,所以就走向了娱乐至死的极端,然而,现世报来得如此之快,我现在的近视度数已经达到了700度,甚至更高,连记忆力下降得也格外厉害。如果不是她,我的课外人生或许更加糟糕,然而是她告诉了我,人生除了学习还可以有其他的东西,是她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我第一次高考考了550分,满分750分,在一个高考大省里排名十几万,但在我的班级里算是一个挺好的分数,按照这个分数,我是能走一个比较差的省内一本的,但是我不愿意,我不想待在省内,至于原因,说来惭愧,这实际上是周围人的意愿,他们说:出省吧,到外省看看,见见世面,于是我就想出省,还向父母夸下海口,大言不惭地宣布自己要去北京,可是为什么去呢?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大概就是觉得京城是国家首都,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吧。我没有深入考虑过京城真正的模样,没有深入考虑过京城里有哪些大学,没有深入考虑过自己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深入考虑过自己的真正喜好,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味地听着周围人的意思,就像是一个空空的人形皮囊,用别人的思想、想法、意见来填充自己的内里,甚至来引导自己人生的方向。这不是太可怕了吗?可是那时的我,傻子一样,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直到——我遇见了她。

        因为对第一次高考分数不满意以及对外省世界的向往,所以我决定回去复读,即使父母并不是那么愿意我再读一次,他们说高四压力大,而且打听到有些人复读后考得还没有第一次好,我犹豫了,但最终还是抵不过想出省的愿望,因此,我选择了复读,坚定地、毫不后悔地。

        我放弃了填写志愿,回到了高中。

        我所在的县城里有三所高中,我复读前所在的高中是我们县城里最好的,排行第一,每年都会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因此县外很多学生都慕名而来,选择在我们学校学习,复读生也不例外,而她就是其中之一。她是我们临县的,花了不少钱来到我们学校。因为复读生数量过多,所以我们高中就跟县里排行第三的高中联合,建了一个东校区,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高中租了另一个高中的一块地方,然后提供给复读生。我和她就是在那个地方相识、相知的。

        很巧,复读生开学那天,我们被分在了同一个班,同一个寝室。但其实整个上半学期,我们并不十分熟悉,因为我是很慢热而且并不主动的一个人,在真正交心前,我们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圈子,虽偶有来往,但也仅限于普通朋友的范围。那时我对她的印象是一个很可爱、很爱笑而且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她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时下巴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内陷弧度,好像一个倒过来的心,眼睛黑亮亮的,很有神。

        真正认识她,是在寒假后,因为寒假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推迟到了四月份开学。开学后,学校改变了班级和宿舍分配。因为原先我们一个班里有一百多个人,一个宿舍里有八个人,这样密集的人数,对于防控疫情很不利,因此,学校将一个班分成A和B两个班级,一个宿舍分成了两个宿舍,很巧妙的是,我俩又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和同一个宿舍。对比宿舍里另外两个不太熟悉的同学,我们两个之前是一个宿舍的,因此就自然而然有一种亲近感。我们时常走在一起,一起去餐厅、一起去厕所、一起在课后到走廊里去吹风醒神……

          我真的很感谢学校这些安排,或者说是“命运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她。她是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人,但又与我有些相同的人。她不像我是那种过分看重自己成绩的那种人,她的生活除了学校学习之外,还有书、写作、花和下厨。

          她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散文,像林清玄的《清欢》等;还喜欢名著小说,像《红楼梦》等;最喜欢的作者大概是三毛。她时常看书,看的津津有味、废寝忘食,甚至几节课几节课(自习课)地看。这很大地触动了我,因为平时老师向我们输出的观念就是:学生的职责是学习,重点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学校也很排斥我们读一些课外书,有时被发现了还会被没收,因此,每当我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时,总会有一种负罪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怎么能够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呢,这些时间应该被放在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上,而不是浪费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书本上。是她的“叛逆”解放了我的思想,告诉我,原来自习课上看书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那些课内的知识点不会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人,怎么去热爱生活,人生不能被那些所谓的知识点给束缚住。她喜欢的书籍类型也深深影响了我:散文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去发现到生活中的美、去记录生活、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反思自我、找到本我;经典小说引导我去体悟历史、去发掘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去扩展自己的思想深度;三毛是一个很奇特的女性,她不是一个乖乖女,她叛逆、怪异、执拗、独立,读她的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当前的状态——一种人云亦云的无知状态。

        她喜欢写作,她的文章带着散文特有的特点:流畅、优美,读起来如沐春风,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单凭文字,就知道她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她喜欢花,她说在她家里,种着十几种花:月季、桔梗、勿忘我、太阳花等等等等,有很多都是她亲手种的,她告诉我,种花是一种享受,能得到心灵上的洗礼。因为她,每当我在路边或别人家门口看到一些花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想起她温柔的笑脸和声音。

        她还喜欢下厨,她时常跟我说起一些食物的制作方法,时常一脸骄傲地告诉我,她自己在家又倒腾出了什么什么新菜色,现在回忆起,内心还是会有那种满满的羡慕感,因为我不会做饭,也从未尝试过研究新菜色,因为她,我对厨房、对做饭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除了这些,对我影响很大的还有她的性格和处事方法。她是一个温柔又很幽默的人,她能够很敏感地发现你的小情绪,也会很体贴地照顾你;她脑袋里好像还装了很多奇思妙想,跟她说话,你永远不会枯燥乏味,也不用担心没有话聊,因为她总会用一些奇特而又有趣的比喻逗笑你,然后开拓新的话题。她也是一个很善良、很有礼貌但又会保护自己的人。她会主动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对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她也会郑重道谢,不厌其烦,但对于那些伤害她的人和事,她又敢站出来主动发声,她的善良和礼貌都是带有锋芒的。一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是很难得的,因为普通人往往都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善良,要么锋芒过利,我很钦佩她,在了解她的经历之后,就更加钦佩她了。

        她在转来之前,总是受人针对,因为她的过分优秀——她演讲、表演都很厉害,时常被老师表扬,班里的女生总是联合起来孤立她,那段时间,她总会在晚上偷偷躲进被窝里哭,甚至一度觉得生不如死。可就是这么一个经历了校园暴力的女生,她仍然保持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的品格,我觉得真的很可贵。她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纵使见过黑暗,却仍旧向往光明。

      这就是她,一个奇特而又有趣的女孩子,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可以比得上我的父母,她是我的“贵人”,是我人生中的导师,我将永远珍惜她、尊重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人生导师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