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蛋的儿时记忆

        每次和孩子说起关于自己小时候吃方面的趣事,一是我自己在回忆那份独特的愉快,回味那份童年的无忧;同时也在旁敲侧击的教育我的孩子,告诉她现在的生活要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有吃有穿的,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记得小时候用铁勺炒鸡蛋,那个香味呀,至今都记忆犹新。先给那个铁勺里倒点珍贵的菜籽油,然后伸进灶膛的柴火上加热。看着油热了,抽出来,将打散的鸡蛋汁倒入铁勺。听见刺啦一声,赶紧用筷子搅拌。那油油的,腥腥的香味直钻鼻腔,勾引着我的胃,口水就涌满了口腔。

        当然鸡蛋只有一个,也是我母亲允许的情况下我才有这份待遇。这种情况是我过生日或者是鸡下的第一个蛋。母亲为了贴补家用,每年都要孵化一些小鸡仔。母亲把家里所有的鸡蛋拿出来,避着太阳光,让鸡蛋处在一种半明半暗的状态下仔细查看。如果哪个鸡蛋上面出现大拇指大小的圆形暗影,就放在一边备用。母亲说只有这种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来。一般挑出来十五个左右,放在一个铺满软草的新窝里,把母鸡抓来放在上面。鸡蛋要紧紧挨着铺平,这样母鸡在上面才能护住每个鸡蛋。俗话说:鸡孵鸡,二十一。过了二十一天,小鸡们就陆陆续续的破壳而出了!看着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生命,觉得非常可爱。母亲细细呵护,直到它们长大。公鸡一般都被卖掉了,只把母鸡留下,让它们生蛋,换钱以供日常开销。母鸡下的第一个蛋,母亲是坚决不卖的。她要给我炒着吃,说吃第一个蛋会变得聪明。现在回头想想,我这个笨拙的人有时灵光一现的聪明,也许是那些第一个鸡蛋的功劳吧!

        有的母鸡在外面逛得久了,要回自己的窝可能来不及了,就把鸡蛋下在外面临时的窝里;还有的对自己家里的窝不满意,“叛逆”的非要把蛋下在外面……等等各种情况,就有了“丢蛋鸡”这一说法。这下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当我们在大街小巷,旮旯拐角,柴垛疯玩的时候,经常会不期而遇地发现这些“丢蛋鸡”丢了的鸡蛋,如获至宝地用小手攥着,带回家去炒着吃。家里的兄弟姊妹,见着有份。这种快乐有意外之喜,还有分享之乐。

        直到现在我只要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炒上两个鸡蛋,把儿时的快乐翻倍,把一切烦恼丢在脑后。汪曾祺说的好:“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是我的小确幸。小,确实幸福着。

        还有就是学校门口有一个卖零食的老奶奶。她那里有我们想要的一切小玩意:瓜子、豆豆糖、发卡、洋片等等。手里没钱只能眼巴巴的看看,过过眼瘾。有一天老奶奶说用鸡蛋也可以换,于是我的同桌一蹦三尺高,乐得拉上我往他家跑。从他家的鸡蛋罐子拿了一个鸡蛋,来到零食摊前。那个老奶奶从旧书上扯下一张纸,卷成圆锥状,就像现在的甜筒一样,装了看似满满一筒瓜子交到同桌的手上。呵呵,看来过去和现在,有文化的和没文化的在经商方面是多么的相同和相通呀!那是我们和老奶奶的第一笔交易。往而不来非礼也。同桌给我瓜子吃,我也要慷慨一些的。过了几天,我也从家里拿了鸡蛋去换豆豆糖给她吃。我没想到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精细的人,她的鸡蛋是有数的。在她的考问下,吃了我豆豆糖的妹妹招供了,我被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偷拿家里的鸡蛋了。

        母亲还会经常给我们做鸡蛋羹吃。黄黄的、嫩嫩的鸡蛋羹,给上面淋些生抽和香油,看着都馋人! 在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从来舍不得吃这香喷喷的鸡蛋羹。以致给我造成的错觉,以为鸡蛋羹都是给小孩子、老人或者病人吃的。觉得一个钢铁般的魁梧的男人吃鸡蛋羹是件非常不协调的事情。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更别说鸡蛋了。不管是谁,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是,我总忘不了,小时候吃鸡蛋的故事,忘不了父母对我们深深的养育之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鸡蛋的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