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和故事哪个更能搞定问题?

很早以前,我一直认为讲道理,简单明了,快准狠,直达病灶,超级高效,实为搞定问题之良药!但是,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发现讲道理并没有那么管用了,特别是“请”他写作业的时候,才发现讲道理根本不起一点作用,道理他全懂,就是没行动,迟迟不肯动笔写作业,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完美绕过作业,到最后,我气得暴跳如雷,他那边风平浪静,情绪迅速升级,过程不用描述,最后以两败俱伤收尾。

他为什么不听呢?他明明知道这些道理,为什么不行动呢?

生活上受阻,工作上也不是很顺利。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明明自己准备得很充分,要数据有数据,要事实有事实,但是就是领导听得直打哈欠,我的心只犯嘀咕,难道我哪里说错了,一这样想,我就开始紧张,额头上汗珠直冒,心理更加紧张,我的心啊,碎得一地渣渣。

他们为什么不听呢?明明我说的是事实,数据也很充分啊,为什么会打哈欠呢?

难道我就这样囧下去吗?我苦苦求索,直到有一天参加了有意思教练的讲故事训练营和线下课,才明白讲道理无法让人产生共鸣,但是讲故事可以!自己以前没有打动别人的内心,没有让别人心动,没有心动就没有行动。直到那是,我才恍然大悟,讲故事是多么的重要!故事能够让别人共情,产生共鸣,让对方问为什么,引发思考。

在训练营里我学到了2招:

1,因为...但是...所以

2,讲故事的六大要素

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招:因为...但是...所以

这招可以立刻运用,把你的故事从 “因为...所以...”,改为“因为...但是...所以...”,这样就可以冲突给提炼出来,从而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但是上面这招对付平时的小故事比较奏效,那对于比较复杂的故事,如何应对呢?故事六大要素就可以施展拳脚了!

讲故事六大要素:人物、背景、冲突、对话、高潮和结论。

人物是需要描述清楚的,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背景需要介绍,但是长度需要控制,记得在头马演讲时,有的时候背景说了50%,结果造成观点无法充分表达。但是,背景占多少比例合适呢?根据动画电影公司Pixar的研究,背景占15%比较合适。

冲突是最重要的部分。学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给领导汇报时候是多么弱,以前都是摆事实给数据,讲我们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样子,但是没有说清楚当时的冲突描述,冲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冲突,当时我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统统没有讲,怪不得领导会打哈欠,同时也感谢领导的耐心和不杀之恩。学了之后,才发现冲突是故事最精彩的环节,如果没有冲突,就是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而加入了冲突,则会让白开水加入了柠檬或蜂蜜,酸涩或甜蜜,很吸引人。冲突越激烈,故事就会越精彩,所以,当我们面临激烈的冲突时,不要害怕,你正在谱写一篇精彩的故事呢!

对话是一个让观众带入到你的故事的技巧,通过对话,让观众能够参与到角色中,从而产生共情,从而产生共鸣。

高潮就是解决冲突的最关键的部分,很多电影里就是主角和坏蛋激烈交锋的过程,例如电影里描述的马上就要引爆飞船主角和坏蛋打斗的情景,让观众屏住呼吸,心理默默为主角加油。

结论是最后的结果,冲突是否解决了,人物最后怎么样了。这反映到工作上就是PPT最后的Recommendation, 之前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结论服务的。以前我总觉得直接来这句话岂不是更高效些,现在我发现这样做的话无法让领导共情无法让领导共鸣,需要之前的步骤进行铺垫。 以前只想给领导汇报好的结果,但是学了讲故事以后,也意识到有坏结果也需要汇报,但是方式可以更灵活一点,比如从这次工作中我学到了什么。

学了讲故事后,我就尝试给孩子讲故事,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自己小时候贪玩,觉得作业很容易,一天就能写完,玩得没天没夜,直到假期的最后一天才动手写作业,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根本无法完成,那也必须写完啊,怎么办?熬夜呗,整整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上课时候自己一直在钓鱼。在给儿子讲的过程中,发现他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最后我上课在钓鱼时,他轰然大笑,开始模仿我,然后我们就一起钓鱼。当我们钓完鱼后,我问他,我做得对吗?他说不对,把小手背在后面,指着我说,应该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玩。我赶紧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太对了,那你应该如何做呢?他说我应该先写完作业,然后再玩,然后就静悄悄地去写作业了。

这时我老泪横流,感叹故事有这么大的威力,我咋不早学呢!

正如高琳教练所分享的,好故事都是长腿儿的,可以替我们代言,因为故事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人们都喜欢听故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因此我们找到讲故事的流程,就能够逐渐讲出让人共情引起共鸣的好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理和故事哪个更能搞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