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1

正如没有想到2020年是在对未知病毒的恐慌中到来的一样,同样没有想到的是,2021年是在同样的恐慌中被送走的。西安城全面封控,作为相距不过百里的周边市区,也过上了封闭禁足的生活。只能隔着屏幕,看儿子和同学老师一起欢庆元旦,笑声满屏,稍慰牵挂。这个不寻常的周末、月末加岁末,多了几分无奈与沉重。

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年终回顾与新年祝福汹涌而来,满满的回忆与幸福,满满的收获与期待,激情澎湃者有之,文采斐然者有之。但在这个年末,打动我的是这样一句:“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之所以被这句话击中,大概是因为这一天、或者说这一年、甚至这两三年来,我都有些偏离了自己的节奏。比如今天,本打算最后一节课留给学生背诵的,听到别人要讲《南乡子》,最后时分还是改变了自己的计划。下午反思,还是觉得实际效果不大,不如趁在校期间落实背诵要好。这实际上也就是合校以来我的工作状态——跟着别人盲目地跑,被动而混乱。所以,身体总是疲惫,心灵总是焦躁,心灵的分离,带来的是一无所获的迷茫。

回顾这一年来,365天的日子似乎很厚很厚,留下痕迹的回忆却是很薄很薄。这是因为自己疏于记录的怠惰——虽然,这一年,因为邂逅“一起写吧”,我留下了这些年来最多的文字:一开始是在组织之外,为了对得起流逝的日子,逼着自己断断续续有感而发。寒假里,追书、追剧,虽然写得不多,却也写得用心。五月里,听校区教学能手赛教课,也终于将这两年关于微型课的一些想法整理成文,算是在教研方面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此后的培训讲座,都要求自己杜绝以往的复制粘贴法,认认真真写了心得体会,不再做文字的“孔乙己”。进入暑假后开启“写吧”模式,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们携手而行,每天五百字。第一次,将一件事情坚持了这么久!只这一点,便让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也是第一次,在两个颇有影响的公众号里发表了自己的文字。

这一年,读书依旧。从年初的矛盾文学奖作品,到啃读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系列《名作细读》《月迷津渡》,铁皮鼓的《高手教师》,在专业阅读方面层次有所提升。但惭愧的是,对于这一年读过的其他书籍竟没留下多少印象,如果不是写了几篇读后感,都不像过去那样能清晰地进行盘点——有点像竹篮打水了!唯一能拿来安慰自己的是,打过水的竹篮至少会洗干净一些吧。

这一年,取得了市学带的称号,也通过了省学带的市级推荐,扎实组织了工作室的几次研修活动,听了好几场网络讲座与公开课……

这一年,走得不快,却也并未停下脚步。期待2022,能在自己的节奏里,继续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