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成长

      2019年的时候加入了董老师发起的新疆中学语文教师写作群,大家在群里抒写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生活感悟,不知不觉我竟然写了十二万字的教学随笔。去年一年因为带高三的原因,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高三的备考冲刺上,写作上自然就懈怠了下来。今年来自喀什的朱老师发起了新疆教师读书同盟,我依旧积极地报名参与了。不为别的,只希望在团体的影响下,可以督促自己在读书和写作上继续有所收获。

       2021年10月31日,我们在钉钉群开始了读书联盟的第一次会议。朱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读书联盟呢?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读书既是专业要求也是精神需求。朱老师留下的第一周的题目是个人的读书历程。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读书很多的人。读书也大多以自己的喜好为主。涉猎并不广泛。但是成长的岁月里,书籍确真实的滋养着我,引领着我,让我在面对一路走来的任何挫折时都能以一种极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也许就是读书给我最大的意义吧。

     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一样有很多的绘本,我们生长的年代是父母拼命的为我们的温饱奔波的年代,精神上的需求是不被关注的。记得在我认字之后就很喜欢每一张带字的纸片。那个时候我能够读到的最奢侈的书籍是《红楼梦》的连环画,那是我对于书籍最初的期待和渴望。而日常的生活中,我能够读到的最多的书籍应该是《故事会》《传奇故事》这样的刊物了。那些文笔简单,情节夸张的小故事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日子。在对书最渴求的年纪里,我没有那么多可读的书籍,在小学毕业之前,我没有读过一本正儿八经的书。这是时代给我与我们的痛楚,也是苦难给与我们的馈赠吧。

        初中时候,青春懵懂的我喜欢上了现代诗,那个时候,我最喜欢读的书籍是《席慕蓉诗集》,席慕蓉略带忧伤的青春文字在那个时候是那样的击中了我,那些关于青春的吟唱、关于爱情的忧伤曾经那样的让我着迷。那个时间,因为书籍都是借来的,我读书就喜欢抄写。我抄写那些喜欢的诗句,并将那些美丽的句子倒背如流,我抄写过《汪国真诗集》,《热爱生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困境中也决不放弃。我也读过舒婷的《致橡树》,那美丽的句子背后的爱情观一直让我在感情中保持着独立和自尊,从未依附过别人。

        初中毕业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完整的读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是梁晓声先生的《年轮》。读这本书时候的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样子,我已经快想不起来了,但是当时读这本书时候的感动却长久的存在我的生命中。我感动于那个年代人之间的淳朴的感情,也曾经发誓要写出一本这样的书记录曾经我最珍视的友情。虽然后面再读《年轮》的时候,我发现它并不是梁晓声先生最好的作品,但它对我的意义仍然是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

       高中时期应该算是读书的一个高潮期。因为高中的学业负担重、压力大,那个年代的娱乐也非常有限,所以读书成为了高中生活中最为放松和惬意的时刻。这一段时间,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读书,一起争论,到现在我都记得我们整个宿舍自发的读《红楼梦》并且在晚上卧谈的时候为书中的人物争辩的样子。那个时候,宿舍还有个姑娘把“黛玉葬花”和“宝黛初会”等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用这些画来装饰我们的寝室,装饰我们曾经热烈而张扬的青春。高中的时期,我读了六遍《红楼梦》,曾经还将里面最喜欢的诗词全部摘抄背诵下来,还记得当时最喜欢的红楼人物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而是平儿,因为她在自身不幸的时候还能对比她更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悲悯。这个时期《平凡的世界》也是我最爱的书籍。孙少安的现实与奋斗,孙少平的诗和远方,孙少平和田晓霞的至美的爱情都曾经在在那些精神贫瘠的岁月里让我觉得温暖而力量。很多年后我在参加克拉玛依市教学能手比赛决赛时,我抽到的讲课篇目就是《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最后我顺利获得“教学能手”,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对于少年时候读书的最大的馈赠吧。

     这个时期,对我影响较深的作家还有张爱玲和韩寒。《三重门》、《穿着棉袄洗澡》、《看病》是我最喜欢的韩寒式的风格,这让我在很多年后对韩寒都有一种滤镜。等他做了导演后,他的每部影片我都没有缺席。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心经》《金锁记》《红玫瑰月白玫瑰》《半生缘》,我都读过不止一遍。那些年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就是我的好朋友送我的《心经》和《席慕蓉诗集》,那是一个没有手机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可那也是一个青春的年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我们曾经那么真诚热烈的以书会友,以书赠友,通过书籍赢得友谊,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上了大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读书成为了我的专业需求,我有了更为广阔的读书平台,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让我流连忘返,每个月都会攒出生活费买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那些在专业课后奔赴图书馆抢着借必读书目的日子,那些在兰州西站图书大厦席地而坐看书的日子,那些在宿舍里因为余华的《活着》《兄弟》而痛哭流涕的日子,那些寒暑假拉着满满一行李箱书回家的日子,都像是记忆中最为闪耀的珍珠,在生命的扉页上闪闪发光。

       工作之后,我开始读一些专业的书籍,也曾经因为工作的需要有目的的读过一些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书。李镇西、魏书生、张万祥老师的书教会快速的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余映潮、董一菲、钱梦龙、肖培东、王开东、王荣生老师的书帮助我开始探索我的二次成长之路。一个又一个名师们通过书籍给予我最直接的专业指导,也让我快速成长。

      回想这一路读书的日子,有些读过的书目早已忘记,有些感动过我的语言和情节也早已经模糊在记忆里。但是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诗句和书中的人物总会在我们欢欣时,孤寂时,用一种无言的情绪跨越时光陪伴我,让我坐于居室,心却早已穿越千山万水。那历史中的烟尘穿越时光的隧道静静地将我洗涤。“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我们曾经共同的梦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繁华都市里的我们最朴素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我们疲惫委屈时最畅快的高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奋斗岁月里最直接的向往;“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是尘世烟火里的我们最傲娇的表达。那些或好或坏的日子里,即便双眼已经阅进这世间沧桑,内心依然觉得幸福在春风中轻扬!

      在清晨的鸟语中,在午后的眼光下,手捧一本书,读到那些温暖朴素且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文字,闭上眼想念曾经在记忆里的味道,哪还有比这更为惬意的呢?生活中的阳光不会天天拥有,命运中的恩赐也是偶然邂逅,但只要我们愿意选择,选择那些有质量的文学作品来充盈我们的人生,在面对生活的的挫折或是不公时,就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在时光的洪流中,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经不起太多的诱惑,就让我们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在阅读中打磨出一颗宁静致远的心,既能热爱这人间的烟火,又可以追寻生命中的诗和远方,优雅而美好的站在三尺讲台上传其道,解其惑,播其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