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今天我们进入第二个单元,开始讲点的连接。网络的形成,来自于一个个原本孤立的节点,因为某种互动关系而产生连接。那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点之间更容易产生连接呢?

比方说婚姻网络,单身男女是因志趣相投而更容易在一起呢?还是更倾向于找个和自己性格互补的?

传统社会强调门当户对,那么到了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提高了,选择范围更大了,灰姑娘的故事就更容易发生了吗?

婚姻伴侣找相似

《经济学人》杂志2018年8月一期的封面主题是“线上约会”。

这篇文章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全球,婚恋网站的月活跃用户是2亿人。在美国,超过1/3的新婚夫妇是通过网络婚恋平台而相识的。

文章作者提了一个跟我们前面同样的问题:选择范围的扩大,会让更多的背景迥异的情侣走入婚姻的殿堂吗?

从跨种族的婚姻数量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婚恋平台提高了不同肤色的人通婚的概率,对缓和种族矛盾作出了贡献。但是,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答案却是否定的。人们的选择范围是大了,但是,找到和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机会也更多了。结果就是,通过网络平台结婚的伴侣,不仅门当户对,而且教育、收入乃至性格、颜值都更加匹配。

而且,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通过网恋而结缘的伴侣,相比线下认识的夫妇,对婚姻的满意程度更高,离婚率也更低。换句话说,还是门当户对的婚姻质量高。

婚姻网络的这种同质性特征,其实是大部分社会网络的一个普遍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网络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同质性和异质性是一对反义词,描述是节点之间的相似或差异程度。

我们先来看同质性。

同质性普遍存在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就是同质性。最近,网络科学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第一个对这个规律进行总结的人是麦克弗森(Miller McPherson),他是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社会学家。他发现,无论是在婚姻网络、朋友网络还是工作交流网络里,大部分社会关系总是建立在彼此相似的个体之间。

换句话说,虽然灰姑娘的故事让人向往,但是,能够与背景差异很大的人结婚,或者得到贵人提携的,都只是幸运的少数人。大部分人的社会关系都存在于一个有限的圈子里,与自己性格、爱好、价值观相似的人建立友谊,或结成连理。

同质性的连接为什么会普遍存在呢?社会学家给出了两个解释。

第一个解释是“选择效应”。

简单来讲,因为和相似的人交流会更加愉快,更容易产生互动,建立信任感,所以,人们都喜欢在相似的圈子里选择伙伴,同质性关系也会更融洽。你如果看过《中国合伙人》,可能会对其中的三个主角印象深刻。三个人是同一所大学的同学,有远大的梦想,但在现实里不断碰壁,最后一起创办了新梦想学校。理想相同,经历类似,是三个人合作的基础。

对同质性的另一个解释是“影响效应”。

这个效应,在中国古话里也有对应,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看过《今日说法》节目吗?有的人一开始并不吸毒,但是巧合之下,认识了吸毒的朋友,从此成为了吸毒者;有的人一开始遵纪守法,可是认识了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被拉下了水。简单来说,人们往往被朋友影响,成为与朋友相似的人。无论是选择效应还是影响效应,结果都是一样:网络里相似的人会聚集在一起,他们也会随着时间发展变得越来越像。

合作伙伴找互补

刚刚讲的是日常生活,我们再来看经济领域,你会发现,同质性现象也非常普遍。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2,577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超过2万次投资事件,发现:相似的风投机构之间更容易产生合作。具体而言:

两家机构过去所投的行业范围越相似,越倾向于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

两家机构过去所投的地域范围越相似,越倾向于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

两家机构的所有制类型越一致(国有、外资、私有),越倾向于投资同一家创业公司。

而且,越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这种同质性合作的倾向就越明显。这是风投机构应对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策略。这不可不谓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那么同质性的投资合作,也和上面提到的同质性婚姻一样,会带来更好的结果,更高的投资回报吗?

我先卖个关子,讲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我们讲一个巨头公司,阿里巴巴。阿里在上市之前,做了第六和第七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有哪些呢?那可是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乍一看,就像是开了一个全球投资峰会。

先来看这些投资机构的地理位置。首先,有两家地地道道的中国机构,国开金融和中投公司。然后,还有老虎基金,它来自美国;淡马锡,来自新加坡;数字天空,来自俄罗斯;最后,还有加拿大养老金直投,你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来自加拿大。

这几个机构的背景,也非常的不一样:数字天空,有过很多投资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但是,加拿大养老金直投,是一个以退休金作为本金,做稳健投资来实现增值的机构;红杉和淡马锡投资的对象更是兼容并包。这几家投资人背景差异这么大,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绝大部分风投合作都是同类相吸,为什么阿里要选择这样奇怪的投资组合呢?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增加了投资人相互争吵的可能性,就连吵架,这些机构好像都没有相同的语言吵到一起。这就涉及到我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异质性的优势。

异质性的优势

异质性的优势,或者叫多样性的优势,是管理学的一个经典理论。

管理学研究发现,在组织内,背景差异较大的高管团队,更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有着更高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之间,这种效应也存在。如果两个公司共同研发,那么,当他们有非常不同的技术背景时,可能有更好的创新产出。

你大概已经猜出来了,异质性的优势在风险投资行业同样成立。我和我的团队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风投机构选择和背景差异大的机构合作,它的投资绩效会更优秀;而被很多背景不同的风投机构投资的创业公司,也更容易上市或者被高价并购。在创业公司发展的后期,这种效应更加明显。比如阿里的多元化融资背景,就能够帮助它扩展业务渠道,获取很多外部资源。

这个原理在科学研究领域也适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Brian Uzzi 在Science上发表了系列文章,讨论科研团队的多样性对创新的影响。他发现——

以前的学者喜欢单打独斗。现在,出自多个合作者的研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

在合作的研究中,不同高校学者合作的成果,比同一所高校学者合作的成果,更具有创新性。

还有,合作者之间专业背景差异越大,成果的创新程度和影响力就越高。

一篇论文,如果引用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论文,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兼收并蓄,那么这篇论文会更具有创新性,论文的引用率也会有所增加。

对于这些现象,Uzzi的解释是,科学创新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知识节点之间建立网络关系的过程。拥有多元背景的科研团队,更能有利于建立独特的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产生更具创新力的科学发现。

今日得到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点的连接,比较了同质性和异质性者这两种类型的连接。

我们不妨把朋友和婚姻关系称为情感取向的连接,这种连接更容易在同类相吸的原则上建立起来。对于情感取向的连接,同质性连接会更加稳固、质量更高。

而对于任务取向的连接,例如商业合作和科学研究,异质性连接更有优势,更有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多样的、异质性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我们接触到更广泛的机会,并更新自己看问题的方式。

简单来说,要满足情感需要,同质性连接更好;要完成任务,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异质性连接更有帮助。所以说,我们要突破人类交往的“同质相吸”的本能,跨出日常圈子,拥抱异质性,就会拥有更多的机遇。

课后思考

最后,给你留一个问题。你的朋友在哪方面与你相似,在哪方面与你有差异?这些特点给你们的友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影响了你的事业发展轨迹?欢迎你留言和大家交流。

下一讲我们将讨论连接的强弱,和非常经典的“弱关系”概念。咱们下次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