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小浅
这是小浅2022年第1篇读书文章
初看《包法利夫人》的简介,只觉得是一个俗不可耐的故事,一个女人暗黑堕落史:一个乡下女人,嫁给了一个极其平庸的小镇医生,却一心羡慕上流生活,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于是她通过婚内出轨和举债的方式满足欲壑难填的欲望,最终被情人先后抛弃,债台高筑的她不得不服毒自杀。
可是看完以后,深深吸了一口凉气:从包法利夫人身上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发生在19世纪法国中下阶层的故事,映射的却是生活在21世纪绝大多数女性的生活啊。
包法利夫人身上有每个普通女孩的影子。
在修道院长大的爱玛,诗歌、画画、音乐、刺绣样样精通,喜欢读浪漫爱情小说,幻想一位骑士骑黑马向自己疾驰而来:“他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衣冠楚楚,哭起来泪如泉涌”。她渴望来一次神秘刺激的火把婚礼,去名字响亮的地方度最好的蜜月。
“她怎么就不能胳膊肘支着瑞士小木房的阳台,或者把她的忧郁关在一所苏格兰茅庐,丈夫穿着一件花边袖口、长裾青绒燕尾服,踏一双软靴,戴一顶尖帽!”
大多数女生在情窦初开的年龄,也曾幻想有一天在教堂拉着另一半的手,在亲友们的祝福下举行神圣而庄重的结婚仪式。不同的是,中学时代的我们,背负着太多升学考试的压力,找一位理想丈夫并不是我们全部的人生理想。
爱玛也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想要过更好的物质生活。在修道院时,她无数次幻想成为小说和画册上的贵妇,巴不得住在古老庄园里。当侯爵邀请包法利夫妇参加宴会时,小说里才能见到的精致、浪漫的贵族式生活扑面而来,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肉香,精致桌布气味的热气让她兴奋,吃从没吃过的食物让她感到愉悦,与子爵的翩翩起舞让她心花怒放,看公爵和贵妇们的调情,她心生羡慕,她渴望时间停留与此,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出身农村寒窗苦读的我,何尝不想住装修精致的房子,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穿最流行的衣服,随意吃想吃的美食,吃饭不看价格,每天进出高档写字楼,不再为钱而发愁…
爱玛本可以像普通女孩一样,在一个小镇跟着她的医生丈夫查理在小镇过小富即安的生活,可是,她却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在参加完侯爵的宴会之后,她开始极度讨厌起自己的生活,甚至幻想住在巴黎;查理对她百般宠溺,她却因为他的平庸和不解风情渴望遇到别的男子,两次出轨;她甚至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借债来购买奢侈品和情人肆意潇洒,最终一张法院的强制执行令逼得她服毒自杀。
从她的悲剧人生中,我们普通女孩最应该明白的5个真相是:
01
人人都期待过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能鄙视眼前的生活
期待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可是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才是爱玛真正可悲之处。
侯爵府的宴会像是一阵飓风,将她的生活撕了一道口子。她开始觉得侯爵府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自己粗俗的乡野生活只是一个倒霉的例外。
她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将路上捡到的雪茄匣幻想成子爵与情人的定情信物,并由此联想到他们生活的巴黎,甚至买巴黎地图,订妇女刊物,研究主流生活。
接着,她换掉女仆,调教贴身侍女;模仿贵妇的着装,买些根本用不上的墨纸、笔管和信封,购置一些考究的装饰品…在她的灵魂深处,一直期待意外发生,可偏偏意外就是不发生。
于是她开始颓废,不再弹琴,不再看书,不再过问家务和管教佣人,性格上也乖张任性起来:点了菜不吃,将钱随意送给穷人,打骂佣人,看不起任何事、任何人的心情,故意与人作对。
有时候她仰天长啸:她哪一点比不上那些腰身比她笨拙,举止比她粗俗的公爵夫人?她恨上帝不公道,倚墙哭泣。她时而脸色惨白,发高烧,说胡话,时而一动不动,查理以为她得了病,心急如焚地带她看医生。
[图片上传中...(image-2ce6aa-1641450445650-4)]
莫泊桑说:“生活没你想得那么好,但远没你想得那么糟。”
她至少衣食无忧,不用像她的佣人们一样做粗重活,看女主人的心情吧?她不用像查理那样骑着马四处奔波,三餐不定,胳膊伸进潮湿的床铺,给人放血,血溅到脸上,听快死的人哮喘,撩起脏乱的被单吧?她的生活已经足够优渥,可她却压根瞧不起。
《变形计》里的青海贫困农村穷小子高占喜,来到城市孩子魏程家后,起初感到局促不安。在高档餐厅吃饭时,占喜手抖得连筷子都握不住,掉在地上5次,魏妈妈给他买衣服,他看到价格时,连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可是,过了几天,他开始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学会看电视、吃零食和打电脑游戏,甚至学会了在魏妈妈的公司打工时偷懒睡觉。当被问及是否想家时,他笑着说:不想。可当他知道父亲的腿受伤了时,本来准备延迟一天回去的他,立即收拾行李。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急时,他说:家里的麦子熟了。
本来以为当占喜适应了城市生活后,开始“忘本”了,可看完我才明白,他是如此地清醒,他深知这7天的交换生活对他来说是在旅行,旅行的时候就该放纵,旅行结束,就该清醒。
爱玛与占喜不同的是,她从不将这当成是一种旅行,她奢望永远在旅途中,永远不要醒来。
人人都期待好的生活,可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地生活。终日抱怨现实,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只会让自己迷失,分不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
02
改变命运的砝码从来都不在别人身上
爱玛渴望过上流生活的野心昭然若揭。可是,她没有这个资格。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就连她的情人也给不了她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没有一个像子爵那样优雅高贵的丈夫?那就从外面找别的男人。她先是与实习文书赖昂开始了一段灵魂出轨。但由于赖昂的胆怯和爱玛的退缩,赖昂最终去了巴黎。
后来,情场高手罗道尔夫出现了,她一眼就看穿了爱玛像一条案板上的鲤鱼巴望着爱情。在他的猛烈进攻之下,爱玛彻底沦陷。
当罗道尔夫开始冷淡她之后,爱玛一度回归家庭,并将她所有希望寄托于丈夫身上,试图让丈夫医好一个瘸子而声名鹊起,借此改变她的生活。可是,瘸子却被丈夫活生生的祸害成了截肢。
她对丈夫彻底死了心,妇德彻底沦丧,更加肆无忌惮地与罗道尔夫偷情,甚至寄希望于罗道尔夫带她逃离她不堪的生活。一个风月老手当然不会放下一切与她私奔,她自然被无情抛弃。
不可否认,在爱玛那个年代的女人,依靠男人是很正常的。但是,当她意识到丈夫和情人都不能给她想要的生活时,她应该努力接受事实,从幻想中清醒过来。
可她偏不。她甚至靠借债购物来满足自己高品质生活的欲望和虚荣心,不惜花重金改造她的情人:给罗道尔夫买子爵才有金马鞭,与赖昂在高昂的旅馆约会,沉迷于靠借债和透支消费垒起来虚伪的上流生活。
居里夫人曾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女性,试图通过别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不牢靠的,只有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03
与其期盼轰轰烈烈的爱情,
不如珍惜在你身边嘘寒问暖的人
爱玛和她的两个情人,一开始也是你侬我侬,恨不得24小时粘在一起。可是,激情过后,互相开始厌倦,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她又在偷情中发现婚姻的平淡无奇了”。
其实,任何一段感情,热恋期过了之后,激情的幻灭是很正常的。可是,爱玛却将这种幻灭看成是自己的运气不好。
其实爱玛爱上的只是爱情本身。在她和赖昂激情退却后,她依然给赖昂写情书,只不过对象成了她幻想中的理想情人,她觉得一个女人就应该给她的情人写情书。
其实,幸福一直在她身边。查理就是唯一关心她的人啊:且不说查理在新婚期将爱玛视若珍宝,在她因沉溺幻想而郁郁寡欢时,查理为了她搬离了生活了4年的小镇。在另一个地方另起炉灶,一开始是很难的,而查理从来不向爱玛抱怨过一句。当她被罗道尔夫抛弃,抽搐晕厥之时,查理守在她的病床上整整43天,当她坐起来吃面包的那一刻,查理竟然哭了。当她与情人厮混彻夜未归,孩子看不到妈妈嗓子都哭哑了,查理凌晨三点骑马去找她,换来的却是一句:“我回来晚点你就急成这样,那我以后干脆不出门得了”的抱怨。在爱玛死后,查理悲痛万分,即使负债累累,也要给她最体面的葬礼。
可是,她的两个情人呢?在她走投无路之时,一个都不愿意伸出援手。在她死后,一个只是寄来了名片,另一个送来结婚的请帖。
三毛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爱情从来不是放在嘴里的,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的。女孩们,珍惜生命中那个最珍视和爱你的人。
04
“女孩要富养”?
这是我听过的最大的谎言
爱玛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心疼她,从不让她做粗重的农活,并在她13岁时将她送往当时最好的学校——修道院接受教育。可没想到,却是害了她,这也是她一生悲剧的根源。
终日听修道院的修女们口里念叨“天上的情人”、“永恒的婚姻”,小说里尽是一些“贵妇”与子爵卿卿我我的爱情。
一个乡野女孩,为何要让她接受对自己的人生毫无帮助的贵族式教育呢?这样只会主张她的内心欲望,在理想与现实难以平衡时,她就会走歪路。
这不正是人们常说的“女孩要富养吗?”富养的女孩真的好吗?
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家里花光所有积蓄只为让她能上一流的贵族学校,可是,不是所有女生都有像杉菜那样的杂草性格,一味融入融不进去的圈子里,孩子要么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要么产生强烈的虚荣心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而且,杉菜的父母让她上贵族学校也是出于让她“吊一个金龟婿,走上人生捷径”的目的,将女孩的人生依附于一个男人身上,根本不是为她好,而是害了她。
真正的富养,从来都不是把孩子养在温室里,更不是让他们去攀贵族走捷径。
不如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富养,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习在社会立足的本领,教会他们独立和自强。
05
警惕消费主义的陷阱,
学会理财很重要
爱玛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与商人勒乐的诱惑有着很大的关系。她一开始装成是爱玛的朋友,拿最时兴的衣服和饰品接近她,故作大方地跟她说:尽管拿去吧,有钱了再还。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花呗、信用卡,用透支未来的钱来为现在的消费欲望买单。
爱玛的欲望被一步步地勾起,而且越来越享受这种高档物品带来的虚荣感。她和赖昂约会的旅馆要最好的排场,赖昂负担不起的,她来付。似乎赖昂是被包养的那一个,他成了她的情妇。
她从不计算勒乐那些账单的可靠性,她也曾试图计算,但因为数字过于庞大,难以计算清楚她就干脆丢在一旁。“一味买,一味借,一味出票据,续票据,到期再往上滚”,她的债券如同滚雪球一样,最终在无法偿还时,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如果不是因为借债无度,她何至于沦落到后面的服毒自尽。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极度丰饶、消费欲望被过度开发的时代,消费主义无孔不入地浸透着我们的生活。拿起手机,身边仿佛总有一个勒乐在对你说:买它,多么优惠;买它,你正好需要它;买它,值得拥有它;买它,不用着急还钱…
我们太容易像爱玛一样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女孩们,当你们的内心时常浮现这个声音时,不妨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欲望,不妨想想爱玛,想想她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