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晴
忌懒觉,忌虚度时光;傍晚宜出门,宜甜食。”
2020年高开低走,回忆起跨年的那个夜晚,微信滴滴答答全是祝福,和朋友聚在一起,期待着崭新的热腾日子。
却不曾想,由于新冠病毒的蔓延,在家的日子一呆就从寒假到了暑假。
七月份的广东,闷热无比,云朵懒洋洋地飘荡在蓝天里,广东人像期待心上人那般期待着雨天的到来,蝉在窗外的树上叽叽喳喳地奏起了交响曲,空调的嗡鸣在窗外肆意地吵闹。
傍晚时分,远方的太阳慢慢地降落,留下长长的影子,天空的云层是粉葡色和柑橘色夹杂着,笼罩着整片大地。
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像坠入了令人微醺的葡萄酒中,想要出门更进一步触摸这生活的点滴浪漫。
于是,换上了帆布鞋,带上口罩,到楼下的胡同街角闲游逛荡,我家附近是一所中学,在门口处便可看见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内走出,伴着晚风徐徐,携着阵阵花草的清香,踏上了回家的路。
顺着学校走出的街角有一处小摊,每到下午,会有一个阿姨在这个地方摆上几张小桌子,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甜食,凉粉、豆花、芝麻糊、红豆沙、糯米糍,还有阿姨这里的“镇摊之宝”---“钵仔糕”。
下午放学,经常会有学生来帮衬。2元1个钵仔糕,像这样的好吃又便宜的钵仔糕小摊,是一代又一代广东人的童年记忆。
我也是极爱钵仔糕的,摆摊的阿姨用竹签将整个钵仔糕从陶质钵仔中挑出,圆圆胖胖的糕体晶莹剔透,可口弹牙,用广东话说叫做“烟韧”,除了形容食物有韧性,还可以用来形容情侣之间恩爱、亲密,在广东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情侣一同去吃钵仔糕。
据资料记载,清朝咸丰间成书的《台山县志》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
说的是当时华丰迂桥旁有一家店铺,这家取清澈的泉水用钵蒸糕,美味可口,故后人采用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成就如今的广东钵仔糕。
后来,钵仔糕因巨星刘青云和袁咏仪主演的《新不了情》而一炮走红,走入大街小巷,妇孺皆知。
最先的钵仔糕是由红豆、粘米粉、澄面、白砂糖制成:
①红豆事先用清水浸三小时后,隔水蒸淋。
②粘米粉与澄面混合,以筛隔匀。徐徐加入1杯半清水开成糊状。
③白砂糖与红豆一同加入粉糊中拌匀,将准备好水粉糊倒入钵仔内,猛火蒸二十分钟即成。
④蒸好后,稍候片刻才用竹签挑出,在夏天时,可放进冰箱冷冻口味更佳。
成品糕体晶莹剔透,表层红豆软糯香甜、口感质爽、伴有淡淡的清香。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最初的红豆钵仔糕,现在还延伸出了更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口味,哈密瓜、菠萝、巧克力、百香果、燕麦等等。
美食是有记忆的,它记得有哪一些欣喜的相逢,又有哪一些遗憾的错过。
每一口软软糯糯的钵仔糕中,承载的不仅仅是广东人的童年记忆,也活在更多人的回忆里。
无论时光怎么更迭,吃过钵仔糕的人,都有一段甜甜糯糯的小食记忆,难以忘却。
在我的中学时代里,每天放学后都会约上朋友去学校附近文具店门口的小摊处,带着口袋里已经被拽着旧皱皱的一块钱换一个红豆口味的钵仔糕。
那时候的快乐如此简单,寄托外貌平平无奇的水晶甜食中,那时对我来说触手可及的童年零食,长大后去了其他城市读书,便就很难遇见。
这样的一个夏季里,又重新在街角的小摊里面寻回记忆中甜蜜。
又或许,在家乡的这座城市,在某个天桥底下、老城区的不知名小巷里...依旧有人在传递和延续这种味道。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钵仔糕的口味会随着时光的迁徙多少作出了改变。
但是,在还不到一个手掌大的水晶甜品当中,是永远忘不掉的懵懂的年少时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