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带刺,实则浑身是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春闺思》

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刺儿菜。提到刺儿菜,不熟悉的人便想当然地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和仙人掌一样,浑身长满了锐利尖刺的一种颇“不好相与”的植物。这个接地气而又有些“性格”的名字带有非常浓厚的民间感,故而想必它和我国淳朴的劳动人们也关系密切。

刺儿菜作为一种“菜”,必然逃不脱被食用的命运,但是“刺儿”在前,到底能不能食用,如何食用?又成了问题。而这些疑云在揭示了它的本质后便可得到答案。

刺儿菜,是它的学名,然而它的别称“小蓟草”似乎听起来更正规些,另外它还在不同地区被叫做“枪刀菜”、“刺狗牙”或是“小恶鸡婆”。作为菊目菊科蓟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它在营养学上可是备受推崇的优质野菜。这种野菜不仅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其药用价值也不能忽略。

不过由于它对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又是一种野生草,很容易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是环保人员很头疼的物种。那么,刺儿菜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头?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它和人类所共处的这段时光里,又有哪些故事发生呢?

刺儿菜的来源及发展

刺儿菜真正的衍化年代已经是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千百万年前的事情了,第一棵刺儿菜或许已经成为了化石,又或许连成为化石的机会都没有,就湮灭在了沧海桑田中。而最早有记录的刺儿菜则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姓名。这是司马迁的鸿篇巨制《史记》中为后世之人留下的可以考证的蛛丝马迹。

然而在记录了那么多信息的通史古籍中,无论是篇幅还是重要程度,司马迁都不能也不会一株野草而立别传,因此这个“蛛丝马迹”虽然成为刺儿菜起源的有迹可循,却仍有不少争议的声音。

《史记》中记述公元前一千零六十六年,武王伐纣以后,封召公于“燕”,便是现在的北京一带。而又赐名燕国的京城为“蓟”,单讲这个“蓟”字。

根据我国造字的习惯,上面的草字头意味着它和植物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蓟”在此时已经是蓟草了。蓟草为刺儿菜的别称,我们自然可以得出此时刺儿菜也已经出现在了古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有着自己的理由:从古至今,连十年前的词义与当下都尚且有着许多出入,在三千年前的“蓟”是否指代的就是的别称小蓟草的刺儿菜,或者当时的刺儿菜是否就是现在的刺儿菜都未可知。

但是到了大约成书于汉朝末年的《名医别录》里,以“小蓟”为名的刺儿菜算是得到了确实的认证,此时的它不仅在古籍里有了姓名,甚至连药用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并也被记载了下来,从此,这个一直是穷苦人们用来果腹度日而食用的野菜,凭借着被发掘出来的药性药效,依托于历朝历代的医书典籍得到了相对连贯的历史文献记载。

在这期间,刺儿菜的名称一直都有变化,不过经过学者们对传统医学历史的研究,已经将它的发展变化梳理除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在《本草经集注》中,刺儿菜被称为“猫蓟”;而到了《本草图经》中,它则名为“青刺蓟”、“千针草”,并有“生捣根纬汁服,以庄吐血,鲤血,下血。”的用法。

《本草汇言》中也肯定了它是“凉血止血,保新血,去陈血之药也。”;《救荒本草》中称刺儿菜为刺蓟菜;而到了《纲目拾遗》里,刺儿菜被记载入册的名称第一次和它的中文学名发生了重叠;之后的一些地方中草药志则是在刺儿菜的名目下记载了些由于地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俗名,但此时刺儿菜所指代的具体植株已经十分确定了。

刺儿菜在我国传统历史中一直受到了医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并在历朝历代中均有对其内容的补充,自宋朝《圣济总录》和《全生指迷方》中,便记述了人们清洗刺儿菜后切其根叶,用以“养精保血”之疗效;到《十药神书》之前的文献中基本都是生食,从《十药神书》中首次出现了“小蓟炒炭存性,研极细末……出火毒”的使用方法。

用以治疗女子常见血虚血症。再之后的各种本草书籍中,对刺儿菜的各种用法就非常复杂了,至今,刺儿菜仍然在临床上有着应用,并且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地发掘它的新用途。

刺儿菜的人文故事

刺儿菜在陕西地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具有独特而厚重的人文意义,甚至有的陕西人在供奉祖先时会将刺儿菜及其制品放在祭祀台上,将缅怀与尊敬的感情寄托于这曾陪伴了祖先生活的食材上,并不因此而觉得寒酸。现如今刺儿菜的食用已经变得愈发精致。

料理师们将其中鲜嫩的部分摘出来,热水烫焯,裹上面过宽油炸,然后调上山椒和香油,无论是拌面或是炒菜,都带着自然的清甜味儿,滋味之美妙,让人完全难以忆及它曾经是饥荒年代的救命杂草。

在我国古典文化中,刺儿菜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就曾作诗《收麦呈王松龄秀才》云:晁庄刺蓟深一尺,负郭家近饶盘餐。的文字记录,这其中的“刺蓟”说的便是刺儿菜,诗文中也表述了刺儿菜成为了盘中餐,让食用野菜这回事儿颇有一种世外桃源、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不仅是诗文,小说中也有刺儿菜的故事。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刺儿菜还和庞统有着一段不解之缘。相传,庞统在一次战事中不幸被敌人的箭射中后落马,创口处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正是用路边长得繁茂的刺儿菜捣碎后敷在伤口上紧急抢救,才得以保命。

除了我国古代,外国也有一个刺儿菜救命的传说。在西方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时期,凯撒大帝领兵征战,部队中却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疾病,凯撒大帝求助天神,天神便告诉他:你随意地射箭,那箭头落地所及之草药,即可救助士兵。凯撒大帝立刻引弓,向着天空放箭,那箭直挺挺地落下,仿佛有指引一般,刚好落在了刺儿菜的叶片上。于是,军队开始收集这菜然后熬汤分食,部队也因此而得救。

西方的刺儿菜因为有了这个故事而被笼罩上了不少神话色彩,在东欧的乡村田野,农夫们都喜欢在门前种植一些刺儿菜,还有的人会采摘刺儿菜挂在房屋里用来驱除恶魔;但是外国人对刺儿菜可谓是褒贬不一,著名的哲学家梭罗就是刺儿菜的“头号敌人”,他很是瞧不起刺儿菜,将其比喻为“那些为了狂想而忙碌却最终无果的人。”

刺儿菜是农田和果园中的常见野菜,会对小麦、棉花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不过,它也是一种颇受青睐的野菜,具有低脂高蛋白的属性。

刺儿菜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捣烂之后外敷,对消肿祛瘀也有效果。

没有想到,在这个初冬季节,万物凋谢之际,在一片原本枯萎的青草地,零零散散生长着一簇簇绿油油的刺儿菜。兴许是几场冬雨唤醒了它们,现在的刺儿菜长势正旺,正是食用的最佳时机。它的梗是嫩的,叶子是肥的,用来做包子陷料再好不过了。早十天,植株太小,若晚十天,花儿就开了。花儿一开,刺儿菜就老了。

据说刺儿菜有很多种吃法,现归纳以下五种:

第一,凉拌刺儿菜。新鲜的刺儿菜清洗干净,去除根部和枯叶,锅中烧开水放入刺儿菜焯两到三分钟捞出,然后用凉水降温去除苦味,然后去除水分放入盐和蒜泥等调味品搅拌后方可食用。

第二,刺儿菜汤。刺儿菜洗净后切成小块,锅中放清水,放入适当的盐和少量鸡精。煮开后下入刺儿菜,等到再次煮开后加入两个鸡蛋液,搅匀后就能出锅,刺儿菜汤就做好了。

第三,刺儿菜面条。将刺儿菜清洗干净后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捞出打碎成汁,用刺儿菜汁和面,制成面条。烧水下刺儿菜面条煮熟即可。

第四,刺儿菜蛋香饼。将刺儿菜洗净切碎,和面粉、适量凉水调成面糊,加入少量鸡蛋液搅拌。平底锅加热抹油,把面糊倒入锅内,转动平底锅,使面糊形成一个厚薄均匀的圆形。两面煎熟后出锅。

第五,蒸刺儿菜。将刺儿菜清洗干净,摘去根部和枯叶。刺儿菜表面撒上适当的面粉,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准备喜欢的各种调味品制成料汁。蒸好取出蘸料汁即可食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表带刺,实则浑身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