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说理的艺术——《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个臣子成功规劝君王的故事。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君王的权威不可冒犯。多少忠义之士,对国君竭尽忠诚,直言进谏,结果反遭迫害。

商朝的比干,向纣王进谏,结果被剖腹挖心;西汉的司马迁替李陵求了几句情,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即便是以纳谏著称的一代明君唐太宗,面对诤臣魏征的进谏,也好几次动了杀机。

那么邹忌是如何将自己悟出的道理巧妙地向齐威王表达并最终让齐王愉快地接受了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这次劝谏缘起于邹忌的一件生活小事。邹忌身高“八尺有余”,身躯伟岸,“形貌昳丽”,非常帅气。有一天,他忍不住询问妻妾,与当地的美男子“城北徐公”相比,谁更英俊。妻妾的回答干脆利落几乎异口同声,当然是他英俊。邹忌听了,非常满意,但心里还有一丝疑惑,就趁有客来访的时候询问客人,客人的回答也相当笃定:“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人走后,邹忌揽镜自照,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城北徐公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妻、妾和客个个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呢?咱们的主人公邹忌是个非常善于结合生活类比推理的人,他想来想去,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妻子偏爱他,小妾畏惧他,客人想有求于他,所以都没有告诉他客观的情况。把这个道理推及国君治理国家,他很快就想到,自己辅佐的齐威王也会有这样被蒙在鼓里的处境。于是,这个故事就继续往下发展。

邹忌入朝见齐威王,先和威王讲述了自己的这段小经历,并说出自己悟到的原因。然后迁移类比,告诉齐威王,和威王亲近的人偏袒他,臣子惧怕他,人民想有求于他,从而得出齐威王受蒙蔽的结论。

幸运的是,齐威王当即就明白了邹忌委婉表达的意思,于是立刻向国民颁布了进谏及奖励的办法。果然,群臣吏民争相进谏,齐威王终于在朝廷之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尽管人人都懂这个道理,但真正能听得进去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个?

劝谏是一门艺术,劝说君王更需要想方设法把苦口良药变得容易使人接受。邹忌比美的故事最终成就了一段佳话,当然离不开邹忌的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和巧妙类比。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邹忌毕竟是臣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齐威王。所以我们把花花送给邹忌的同时,也应该分出一些送给同样了不起的齐威王。

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两汉•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比说理的艺术——《邹忌讽齐王纳谏》)